赵金燕
(河北省承德市丰宁满族自治县黄旗中心校连桂小学,河北 承德 068363)
新课程标准要求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健康发展。每一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个体,他们的知识水平不可能处于一个相同的水平线,他们的兴趣爱好、个性特长和发展水平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教师不仅在课堂上因材施教,而且在作业设计与指导上也要更新观念,体现差异性,以便每一个学生都能在原有基础上有所进步。
小学语文作业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教学训练活动,应该有步骤地进行,它能反映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是对教学效果的良好反馈手段,更是学生巩固知识、形成技能、养成习惯的重要方法之一。科学设计作业会有效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得到更好的发展,能让教师的教学更加有效,让教学更加充满人性化。
教师设计的作业是单一的,是为了应对考试而训练,考试会出哪类题型,就布置哪类题型的作业;过分强调单独完成的作业,强调独立思考,而忽视了合作性作业设计和布置的重要性;作业由教材提供,或者一些辅导书提供,缺乏教师自主设计和布置,以及学生的自主选择。
学生机械性地完成大量的重复性作业,由于疲于应付作业的数量,而影响了作业的质量,而且由于缺乏思考的时间,对作业内容毫无兴趣可言。教师由于每天要批改大量的作业,根本没有时间深入钻研教材,优化课堂教学设计,也没有时间对学生进行及时的指导、分析和有效沟通,更谈不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忽视了学科之间融合互通、互相促进的关系,排斥其他学科的作业,人为地造成学科之间的隔阂;教师面对的每一个学生都是不同的独立个体,学生知识水平、学习能力、认知能力等都存在一定的差异,但教师布置的作业却毫无差异,缺少个性化、有梯度的作业设计。
作业评价片面、单一,缺乏针对性,评语刻板教条,不能及时具体地指出学生的问题所在。学生虽然每天做大量的作业,但收获却并不明显。
完整的教学目标应该包括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训练,还包括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但传统的作业设计由于过分注重了“双基”训练,而忽视了其他方面的训练。
1.分年级,专题化。对于小学低年级的学生要注意兴趣的激发和培养,可以设计和绘本阅读有关的作业,提高小学生的阅读兴趣。对于小学中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设计一些读、说、写的作业,让学生学会搜集和积累知识。比如可以结合课文内容布置学生做好故事回收箱、好词佳句积累,并适当进行拓展延伸,以便开阔学生的视野。还可以进行故事大王比赛等活动,以便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于小学高年级的学生,可以适当设计读、写、创的作业。比如每当学完一个单元,就可以让学生手绘知识图,进行单元知识的梳理,好词佳句、课堂笔记、课外延伸、独特感受等方面的内容都是不错的作业设计选择。
2.主题化,系列化。这就需要教师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设计不同的主题。有以自然现象变化规律为主题的作业设计,如以“春天”为主题,让学生走进春天,搜集有关春天的好词佳句,组织课外踏青活动,通过作文表现春天独特的美和带给人们的启示。以课本单元学习内容为主题设计作业,让学生整理单元知识,办手抄报,在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同时,对单元内容加深印象,增强记忆。
3.方法化,能力化。注重培养学生的预习能力,设置前置性的作业;注重学生总结能力,让学生在学习完之后要及时进行总结,有日总结、课总结、单元总结、期中总结、期末总结等,不但锻炼学生的总结能力,还可以让学生所学的知识由“点”到“面”,由“面”到“网”,使知识掌握得更加牢固,培养学生善于发现学习中一些规律性知识的能力;关注学生不同层次的差异,教师除了设置一些共同的作业外,还可以设计一些自选作业,以便学有余力的学生可以进行知识的延伸和拓展。
教师对作业给予科学的评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评价更要注意及时、公正、客观和恰到好处,要不失时机地指出问题所在,还要多鼓励,少批评。针对不同年龄段的学生除了知识上给予评价指导,还要使用适合学生接受的语言。
总之,传统的作业设计固然在训练学生的“双基”方面有不可磨灭的功绩,但对学生后期的发展并非有利,如果不加以及时地改变,将会使学生继续在机械重复的题海战术中苦苦挣扎,非常不利于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