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志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一中,江西 南昌 330004)
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现在教育技术越发重要,因此,对于多媒体在初中历史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研究有着鲜明现实意义。
从传统的教学观念来看,我们都错误地认为历史学科需要记忆大量的内容,导致很多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都是死记硬背,这让很多教师感到无奈,且让学生也感到头疼。而信息化技术的应用,教师可以合理利用多媒体平台将教学内容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便于学生利用课后的时间复习。如此一来,会起到温故知新的作用,强化学生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记忆,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历史是文科类科目,历史课程十分重视应用直观生动的方式启发学生,让其在具体的教学情境中认知与理解国内外历史上的重要事件、人物等。从传统的教学模式来分析,教师创设的教学情境具有定的缺陷,使得生动性与直观性方面存在较大的不足,这也是传统教育模式无法克服的缺陷。但是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平台为学生创设生动形象的教学情境,给学生播放与内容相关的视频,提高教学的直观性与生动性。
初中阶段的教材内容充满了趣味性,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挖掘教学内容不仅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而且还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探究习惯。此外,初中历史教材也具有一定的德育内容,因此教师可以应用信息化技术给学生展示德育的内容,可以结合插图、阅读卡片给学生呈现文本,如此能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最终达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与突破教学重难点的目标。以教学“美国南北战争’这部分内容为例,笔者应用多媒体提出了问题,诸如:“为何北方工业资本主义与南方种植园经济制度无法融合?”之后引领学生解决此类问题,让学生联系所学的知识分析此类问题,体会挖掘真相的乐趣。可见,这一模式的应用能培养学生驾驭知识的兴趣与情感,因而学生也会产生学习主动性,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历史学科具有-定的特殊性,这主要是因为事件不能重现,因而对学生来说也加大了学习难度,给学生理解带来较大的难度,教师在教学中仅依赖自己的表达很难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针对这些问题,传统教学方式的弊端显露出来,多媒体技术的应用能有效突破教学重难点,结合图像、声音等让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如此能清楚地给学生展示出历史事件,让知识具体形象,对学生来说更容易理解所学的知识点。以教学新航路开辟这部分内容为例,假若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通过死记硬背哥伦布与麦哲伦等航海家的航路线很难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教师可以应用多媒体技术制作动态的课件,给学生形象地演示航海家的路线,并标注出不同路线、特殊的转折时间与地点,如此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才能快速区分不同航海家不同的航海路线,这也能加深学生的记忆。
时事热点是最新发生的新闻事件历史事件是很久以前发生的事件将二者结合在一起能激发学生的探究意识,使学生发现历史知识的联系懂得以历史为现代发展的依据。在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学生能快速了解时事热点,对时事热点有着强烈的探索兴趣,因此教师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引入时事热点,让学生运用历史知识分析现代问题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和洞察能力。例如在《科技文化成就》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出示我国2020年航天计划,为学生介绍2020年我国预计建立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中的第一个空间站核心舱预计嫦娥五号月球探测器实施月面无人采集返还,全面实现月球探测工程三步走战略等,还可以引用中国的扫码支付、人工智能、袁隆平教授成功研发出超级水稻等社会时事,激发出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使学生体会到中国的不断进步。接着再导入教学内容,出示科教兴国战略,让学生说说自己对科教兴国的理解,引出本节课的教学目标,使学生认识到科学技术的重要性。之后展示出一组图片,让学生了解到我国在核能领域的重要成果、科学技术成果、科学文化成果、现代科学家再请学生用思维导图汇总本节课的内容;用箭头标出知识点的先后顺序、包含关系或递进因果关系。最后让学生将课本中的成就与现代成就对比,认识到中国的富强和壮大。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能借助信息技术拓展历史课堂的信息,从而加强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识,在理解分析中提高学习质量。
结论:综上所述,教师在初中历史教学中应用信息化技术辅助教学已经成为当前教育的趋势。历史学科教学应用信息技术具有现实的意义,二者结合能有效推动初中历史课堂的建设,最终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因此需要教师在教学中积极探索,找到科学的融合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