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初中数学德育教育渗透策略探究

2020-12-06 16:04:51刘小弟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刘小弟

(江西省南昌市湾里一中,江西 南昌 330004)

在初中的教学过程中,数学是初中教学内容的重要一部分,是重要的课程之一,而且德育教育是教师从始至终重视都给予充分重视的重要教育内容,良好的德育教育能够对学生的品质、思想产生重要影响。因此,教师应该将数学教学与德育教育有机的融合起来,在初中生思想刚发展阶段,为学生形成良好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世界观打下良好的基础。并且新时代教育改革到今,对于教师构建高效的数学课堂的奥曲也越来越高,这样才能够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不断进行实践性学习,优化改革自己的教学模式,同时更好的渗透德育教育,提升教学理念,从学生的角度进行教学,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贯彻德育教育,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学生的课堂参与度,挖掘学生无限的潜能。本论文将从实际教学案例出发,探究初中数学教学中德育教育的开展模式。

一、数学史料,渗透积极向上思想

毋庸置疑,爱国教育是国家教育方针和德育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例如,在讲到有关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讲述祖冲之的事例,祖冲之在数学和天文学方面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尤其是在圆周率的计算方面,第一次把圆周率精确到了小数点后第七位数字。《宋书.律历志》记载,祖冲之自述曾经阅读了大量的前人文献,坚持对这些资料亲身考证。这种严谨、不盲目相信权威的态度和刻苦钻研、不断创新的意识,给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有利于培养;学生不断攀高、积极进取的精神态度。数学学科中所包含的知识具有较强的实用性,但是数学中有很多知识都比较抽象难懂,所以学生也容易产生厌学的心理。但是数学教师要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心理,培养学生勇于奉献的精神。所以,实际的数学教学中,教师要提升学生对数学学习的激情,并且利用好其中与德育相关的教学内容。例如,数学教学中会涉及到较多的数学概念与定理,如,对四边形、菱形、正方形、矩形等进行比较,掌握他们之间的规律,增加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二、结合数学知识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在数学知识中是存在很多辩证类的思想的,具体而且广泛,这是数学这一学科重要的特点之一。比如一些角、函数图形的基础概念都是辩证唯物主义中运动以及变化思想的体现;有理数以及无理数的对立统一、加法与减法的对立统一也是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中对立统一思想的体现;公式以及定理之间的联系也体现了辩证唯物主义中事物的普遍联系思想,还有反证法中的否定之否定思想。教师在讲授知识的同时,可以适时的融入一些辩证思想教育,提升学生对于知识的理解程度,加深对于数学思想方法的掌握,提升学生的世界观以及价值观。

三、联系生活实际,进行学习德育教育

不少学校德育教学形式单一落后。德育的教学应不局限于德育课堂,作为一项培养学生品德的活动,德育还可以渗透到各门科目中,让学生在获得知识技能的同时提升品德修养,实现预期的德育成果。一味地采取传统的说教模式,难以实现新课程改革对于德育方面的要求。学习是必须要有内驱动力,只有明确的驱动力,学生们学习才会更加高效才会有克服困难的勇气,产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因此,教师在进行教学时,要将德育教育作为教学目标放在首位。而且,数学是来源于生活并应用于生活的。在数学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紧密的联系生活,从实际生活中找寻素材,让教学更加贴近生活,从生活中学习道德知识,从而认识到学习数学以及拥有高尚的道德品质的重要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由浅入深的进行教育,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应该将学习德育教育放在首要位置。

四、运用合作学习法渗透德育

合作法是中小学阶段教师的常用德育方法之一,能对学生合作精神的培养起到重要作用,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群体意识、增强集体归属感以及培养自身的自尊心和成就感。运用合作学习法需要教师发挥引导者的作用,根据所学的内容选取适合的合作:方式,或者从合作方式出发选择适合的内容,并在学生需要的时候给予恰当的指导,协助小组更好地获得预设的学习成果。合作学习法一般包括了小组学习、跨小组协作式学习、小组间竞争式学习等方式。以教师对“多边形”的教学过程为例,当学生对多边形的概念有了初步认知后,教师可以指导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在组内交流新学到的知识,然后安排小组完成练习任务,巩固多边形内、外角和边的知识,让学生获得知识;的同时学会如何合作。

结束语

总而言之,现在的初中生的思想道德观念还在处于发展阶段,而且也受很多外界因素影响,所以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进行良好的德育教育是有着巨大作用的。在进行数学知识的教学时,要时刻注意将德育进行有效穿插,进行全面的分析,以培养学生的良好品质。而且,在数学教学活动过程中,还要时刻注意学生之间的特点,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以及学习综合能力,以学生为主体,运用科学的模式进行有效的渗透,引导学生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同时提升道德品质,丰富学生的优秀独立人格,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以及道德素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