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昕
(石家庄市艺术学校,河北 石家庄 050000)
课堂教学是一门很深的学问,具有极强的艺术性。为了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我们必须本着“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以教学理论作指导,经过自己的不断实践,不断总结,不断完善和创新,真正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提高学生学习的质量。如何提高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基于多年的教学经验,笔者总结以下几点可供参考: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多媒体教学模式也走进高中语文课堂,深受师生的欢迎。多媒体教学可以把抽象、晦涩的概念,转换为图片、视频,用这种直观的教学方法,使理论知识形象化,丰富了课堂教学模式,学生学习高中语文乐趣不断增强。
多媒体教学具有优化教学过程,获得最佳教学结果的功效。对于语文教学而言,它能冲破时空限制,促进教学形态的多样化;它能充分提供感知对象,扩大直接经验的范围;它形象具体,生动活泼,有利于引发学生学习动机和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当然,多媒体教学中也要避免一节课成为课件的展示,忽视对教材具体语言文字的感知体会,忽视对诵读、语感的培养,限制学生的想象与创造。教师可把学生在生活中少接触、不易见到、无法体验的内容,借助多媒体的音像材料加以表现,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可以用来激发兴趣、渲染气氛、营造意境,使学生尽快进入文本。
在学习一些古今中外的诗词歌赋时,由于文字内容生涩难懂,学生们单纯从文字上可能体会不到课文描述的美景,所以教师可以从网上下载相关图片或音乐,让学生们在轻松的氛围中体会祖国的壮丽景色,使学生获得审美的愉悦,这样学生才会在理解的基础上诵读课文。教师在使用多媒体教学时,注意多媒体在教学中只是起到辅助的作用,是不能代替传统教学的,要把握好使用的“适度性”,不能过度滥用;其次,要把握使用的“目的性”,提高使用效率;最后,要把握“层次性”,不断提升学生的思维品质。
德育教育是我国倡导的教育理念,教师不仅教会学生知识,也要让学生形成美好的品格。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为学生分组并安排任务,团队里的每一个人都有重要的作用,强调了个人的责任意识。在合作过程中,大家互相交流和沟通,为同一个目标努力完成任务,强调了集体意识。小组合作学习培养了学生主人翁意识,合作学习的思维,提高了学习的效率。例如学习《赤壁赋》一文中,教师可以把预习内容进行分工合作。第一组学生查阅文中生字、生词的含义和用法,查阅作者简介和写作背景。第二组学生从整体把握文章的内容,概况段落大意。第三组同学找出文章中关于“月”的诗句,并思考有什么变化。教师布置任务时,可以安排基础稍薄弱的同学参加第一组,能力稍强的同学完成第二组或第三组任务。教师要对学生完成任务情况进行评价,对完成出色的小组给予表扬,表扬要具体好,而不是简单的“非常好”,“不错”,应该从学生的行为上、态度上、思维创新等方面分别进行评价;对完成稍差的小组给予具体的指导和鼓励。教师要肯定学生们的认真态度和责任意识,为学生们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使学生们看到自我的价值和努力的方向。这种互动式教学方式,使学生真切地感受到教师的关心和尊重,从而使学生乐于学习高中语文,乐于参与课堂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当然小组合作学习形式多样,还包括小组合作表演、小组合作诵读等,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选择教学方式。
教师的内在素养是打造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的关键因素。教师只有更新教学理念,树立服务学生、教书育人的思想,坚持以学生为中心,善于捕捉学生的闪光点,加强沟通和交流,让学生体会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怀和认可,以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另外,教师在课堂上要转换角色,成为课堂的引导者,深入挖掘教材,激发学生的内在潜力,调动学生学习高中语文的积极性,把学生的主体地位放在首要位置,敢于放手,让学生大胆尝试,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教师授课要以学生为中心,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特点,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探索欲望,培养学生主体地位,通过创设问题情境,使学生对知识点印象深刻,而后牢记于心。例如在学习朱自清《荷塘月色》一课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欣赏夏日荷塘的图片,并播放流行歌曲《荷塘月色》,动静结合,使学生身临其境般感受作者描述的月夜荷塘的美丽、宁静、自由的感觉。为了培养学生实践能力,教师也可以让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比如学习课文《鸿门宴》时,学生在熟读课文情节的基础上,揣摩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和心理特征,用自己理解的方式展现出来,让历史故事还原于课堂上,使学生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表演的过程中,培养了高中生的反应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树立了学生的自信心,为语文课堂营造了活跃的氛围。
总之,教师要积极探索高中语文课堂上的教学方法,创建平等、自由、民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全面提高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