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翠珍
(广东省梅州市平远县城南中学,广东 平远 514699)
在传统观念里,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往往是一门可有可无的学科,也是一项可有可无的教学内容。但事实上,初中心理健康教育是初中德育的一项重要组成部分。学校教师积极加强初中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的学习和生活也有着极大的作用。从初中开始,学生的学习压力开始逐渐加大,学业难度也逐渐升高,学生很容易在学习过程中面临极大的学业压力。此时,拥有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学生持续学习、积极主动学习的前提,因此教师应当重视初中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毫无疑问的是,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会遇到许多各种各样的问题,在遇到这些问题时,倘若将其置之不理,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便会大打折扣。因此,教师们应当重视这些问题,并积极的进行探讨和研究。努力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法,让学生能够健康的成长。
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智能手机的不断更新换代,几乎所有初中生都有机会接触网络,这也就意味着他们拥有互联网这一探索世界的工具,可以有机会接触到各种各样的信息,但是互联网上的信息,除了对学生有益的信息以外,还包括大量的暴力反社会等不良信息,并不全都适合初中学生进行浏览。学生在浏览的过程中很容易受到某一种普遍态度和倾向的影响,久而久之,可能会影响到他们的心理认知能力和判断能力,让他们无法判断哪些东西是真实可靠的,哪些东西是虚假的,让他们很容易被“洗脑”。
新媒体的到来,让人与人之间的沟通变得便捷,即使是身处世界两个完全不同的地方的人,也可以通过网络,轻轻松松的进行交流。这对于初中生而言是一把双刃剑,倘若利用好了,可以扩大学生的交往范围,提高学生交往能力,利用不好,学生便很容易沉浸在虚拟世界中无法自拔,让他们无法在现实世界中与人正常交流,无法完成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除此之外,游戏世界也是能够对学生产生极大影响的一种虚拟世界,长期沉迷于网络游戏,会影响学生对真实世界的认知,让学生无法自拔,进而严重影响学生的心理健康。
现如今,初中生几乎人手一部智能手机,因此与网络的连接从未间断。网络资源丰富,沟通便捷,这也为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了便捷的方式。例如,学校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平台搭建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平等沟通途径,通过开放留言,问题咨询,让学生能够在感受到自身心理产生一定问题时,有途径能够进行及时的心理健康咨询,及时自查,及时改变。同时通过微信平台定期推送文章,向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相关知识,让学生能够更好的了解心理健康知识。此外,还可以通过微信平台举行心理健康知识竞赛,通过竞赛的方式,促进学生了解心理健康相关知识,从而更好的解决自身心理健康问题。
初中生有着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为了解决这些心理问题,学校可以结合各种新媒体途径,采用举办特色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方式,帮助学生解除对网络的沉迷。例如,学校可以组织“21天阅读打卡”的活动,通过新媒体,如QQ、微信等方式,在学生中进行充分的宣传,并设置足够吸引人的奖项来吸引学生参与其中。随后再通过公众号打卡、QQ群打卡等方式,实现对学生的有效监督。由于活动是自愿参与的,因此这种监督更多的是学生对自我的一种监督,新媒体途径也只是作为一种辅助手段。通过类似心理健康教育活动,可以让学生有效地了解到心理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在生活中培养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将更多的精力放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逐渐摆脱对网络的依赖。
分组教学是学科教学中常用的一种教学方式,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教师也可以适当的采用分组教学模式来达到教学目的。例如,为调查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若干小组,对小组长进行集中培训,而后再由小组长和小组的每个学生进行谈话交流,学生间平等的交流可以更好的得出有效的结论。借由这种方式,教师可以对学生有更充分的了解,进而对症下药,解决学生的心理问题。
在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教师们必然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无论是学业的困难或是家长的问题,都会让学生的心理健康受到极为恶劣的影响,让心理健康教育无法达到其应当达到的效果。尽管如此,教师们也应当积极寻求解决办法,彼此交流沟通,同时,加强教师同学生,教师同家长之间的积极交流沟通,了解问题的根源,从根源解决问题。相信只要教师们足够用心,运用正确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一定能取得圆满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