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新艳
(河北省保定市清苑区白团中学,河北 保定 071100)
阅读教学是中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要提高初中生的阅读能力,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这就是阅读教学的价值和作用的最根本的体现,也是阅读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前苏联教育家苏霍林斯基说过:“十年经验使我深信,学生的智力取决于良好的阅读能力。”可见,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关系到教学成败的问题,也是语文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的重要课题。如何在新课标的形势下,提高初中学生的阅读能力呢?
传统的讲授式、简单的问答式、低层次的讨论式是一些教师常用的语文阅读教学模式。但不同程度地压抑了学生学习兴趣,挫伤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探究性。作为语文教师要想提高阅读教学的质量那就要想方设法让学生积极参与,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和热情。
(一)利用多媒体创设语文情境,营造氛围。多媒体具有生动,形象逼真的特点,在阅读中,我们要善于利用它营造氛围,让学生在我们营造的氛围中不知不觉的,逐渐的进入到课文的意境中来。如在学习《水调歌头》、《沁园春.雪》时,播放配乐朗读,优美的画面加上激情的朗诵,一下子就会让学生深入到诗的艺术境界中来,有让人宛如身临其境的感受,既提供了阅读的情境,又能很快地引起学生的阅读兴趣。
(二)巧设问题,激发阅读欲望。
有创意的问题激活了学生的阅读期待,诱发学生和文本进行交流的热情。创设一定的问题情境,能够让学生通过回忆联想,建立新旧知识的联系,提高学生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进行创造性思维,培养创造性的阅读能力。
问题设计应该注意有思维训练的价值,要有趣味性、灵活性和启发性,切忌那种不用任何思考就可以作出回答的问题,看起来很热闹,其实一点效果也达不到,反而会阻碍学生思维,无益于阅读能力的提高。另外,教师可以让学生自我设计一些问题,把提问的主动权交给学生,鼓励学生多问、善问并能试着解问,如果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真正善问的话,学生的创新精神,创造能力,阅读能力的培养就能落到实处,达到预期的目的,效果也就非常明显。
阅读的意义就在于读者与作者进行的心灵对话。而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的过程。学生阅读文本时如何才能很快走进文本,理解文章,抓住文章的主旨内容,明白作者要表达什么,这需要掌握一定的科学阅读方法,课堂阅读教学的主要目的就在于此。
好的阅读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课堂阅读之时,教师可以适当的点拨,学生读起来要省力得多,理解起来也较容易。另外,对于不同的读物要用不同的阅读方法。,可以泛读或略读;文情并茂的佳作,也可以精读或细读。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要学会圈、点、钩、画一些重要词句段。阅读时学生必须有阅读笔记,认真做好记录。阅读结束后要及时写阅读体会。在阅读课上,教师不妨有意识地提供一些文章让学生揣摩,或从内容上,或从形式上,或从语言上,或从具体的艺术手法上,给学生以熏陶和启迪。勤思考,多联想才能发现问题,并通过认真思考、分析问题,才能自己解决问题、要让学生在阅读教学中养成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能力。这样,在教师适当的方法指导下,学生的阅读能力肯定会在潜移默化中有所提高。
课堂的阅读教学应当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双向活动,是两者共同参与、协调完成沟通交流的信息传递过程。教师只有充分发扬教学民主,才能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人翁”意识,锻炼他们积极思维的能力和勇于质疑的胆量。在阅读教学中,必须摒弃传统的教学观念和方法,努力创设民主和谐的教学氛围,尝试着让学生参与教学,体现真正的学习民主。如教《陈太丘与友期行》这一课时,围绕“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这个话题,我让学生展开辩论,学生积极发言,围绕自己的观点,从不同角度阐述理由,课堂气氛活跃,让学生阅读课文,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学生的探究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另外,学生在合作交流过程中,倾听、交流、协作、分享,抓住那些凝聚作者情感的,闪烁作者独到感受的精华文段、重点语句、关键字词进行细细品析。每个人都更深入到文本的阅读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一种能力的提高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但只要善于钻研,持之以恒,学生的阅读能力一定会有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