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小学音乐课堂合唱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析

2020-12-06 16:04:51肖立娜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肖立娜

(河北省邢台市临西县光明学校,河北 邢台 054900)

引言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要让小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感染力,及早创建与他人协同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喜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能够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小学阶段合唱教学的展开具有必要性,而且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

一、从基础着手,引发学生兴趣

音乐教师在小学音乐课程的教学过程中能够通过对学生的点拨让学生迅速的走出误区,从而形成正确的审美,养成良好的唱歌习惯。可以说学生对于音乐的理解和认知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教师的教授。对此,小学音乐教师需要先了解学生对音乐认知的实际情况,并通过现代的技术手段如多媒体教学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了解关于音乐的技巧和故事,是学生能够认识到音乐作为一门课程不仅仅有的是美妙的声音,更有许多由于的人和事,让学生能够主动参与到音乐的学习过程中来。在合唱练习中更需如此,让学生了解合唱曲目背后的故事,使学生在训练中能够克服困难,积极参与。比如教师在讲授《中国,中国我爱你》这首歌曲时,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发现祖国之美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样学生在学习这首歌曲时也能够代入情感,从而感受到歌曲的魅力。

二、培养合唱技能,渗透合唱练习

在音乐教学中,歌曲演唱是最基本的教学内容。把握好演唱技能是成功进行合唱的基本前提,为了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歌唱习惯,教师应当对学生的演唱姿势、呼吸技巧、节奏音准把控等进行培训。比如说,教师可以让学生通过闻花香、哈气等方式体验吸气与呼气,训练学生的呼吸技巧,学会正确吸气,控制吐气,从而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气息;教师还可以指导学生保持正确的演唱姿势,即演唱时需保持身正腿直、自然放松,双脚微微分开或一前一后站立,双眼平视前方,挺胸收腹等,为了保证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可以一边讲解一边示范,便于学生模仿。通过正确的演唱姿势、技巧等的学习,为今后的合唱练习奠定基础。合唱要求学生拥有统一、平衡、富有立体感的声音,需要学生能够根据要求及时调节音量、音调、速度和情绪,从而使整个合唱的节奏、吐字、音高、力度等统一协调,使情感表现和谐美好。这就要求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学习简单的旋律演唱,在教学过程中,逐句地引导学生学习,渗透合唱练习,从而使小学生更好地把握歌曲的情感。小学低年级学生已经学习过了简单的识谱,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认识单个音符的情况下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合唱练习。例如,练习发声的时候,教师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按照座位分为左右两部分,一部分唱长音do,另一部分唱长音mi,教师通过手势控制时间的长短,提示开始、延长、停顿,从而让学生反复练习;或者将学生分为男女两部分,一部分先独唱,另一部分再接唱,再让男女同时轻唱。通过这样简单的练习,使学生体会到合唱的感觉,增加其合唱的兴趣。

三、提供展示的舞台,感受音乐之美

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最重要的教学目的之一就是为了让学生能够体会和感受到音乐所具有的无穷魅力,对于学生进行音乐教学和合唱教学也需要以这一教学目标为主。学生学习到了合唱进行的要领,并且还经历了多次练习,教师就应该为学生提供展示自身能力的舞台。小学阶段的学生都是能够积极展现自己活泼好动的年龄阶段。因此教师可以在班级内部或者联合几个班级共同组建合唱比赛,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能力的机会。比如在学习合唱歌曲,奥运会的主题曲,《我和你》的时候教师在为学生讲授了歌曲的历史由来以及所包含的意义,在为学生引导了合唱的技巧,进行了充分的练习之后,就可以将班级内的学生,分为几组进行小型合唱表演或者比赛,也可以请学生单独演唱。共同欣赏歌曲的优美和其中赋予的情感价值。在这个过程中因为教学中引入了竞争的模式将会更加充分的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以及激发学生参与的合唱音乐中的热情。在进行歌唱的过程中,学生逐渐就能领会到音乐的魅力所在,同时,教师为学生提供的表演舞台,也能锻炼学生的胆量,发挥他们的能力,对于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有积极的促进意义。

结语

合唱是小学音乐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仅能够提升学生的唱歌技巧,还能够为学生带来团队意识和合作精神方面的培养与锻炼,这对于小学生形成良好的品格和习惯具有较大的促进作用。因此,教师需要重视合唱训练在日常音乐课堂教学中的作用,通过从基础着手使学生的基本功能够较为扎实,在教学中通过示范歌唱让学生能够感受发声和气息的技巧,此外还需要结合学生实际设计教学环节让学生稳步成长。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日常的音乐教学中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