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巧梅
(甘肃省定西市漳县第三中学,甘肃 定西 748301)
引言:伴随着我们国家教育的不断改革,在我国文教融合这一模式的实行已经有着很长的时间,但是回顾这些年所带来的效果,却无法满足政策制定的要求与期待,需要进一步深化与探索。现如今初中语文教学文教融合中还是存在着部分不完善的地方,教育工作者必需要找到每个学生属于他们自己的学习方式,巧妙渗透语文素养的培养以及传统文化的积累。因此,本篇文章首先就根据现阶段文教融合的意义与原因进行分析,其次就新时代初中语文教学之新举措进行了详细的分析与探究,希望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学生养成良好的语文素养,促进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积累,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传统文化,为相关的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与建议。
(一)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契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一部分是从传统道德中继承下来的。因此,教育工作者在进行初中语文教学的过程中,应该积极地添加一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内容,加深学生对于传统道德的了解与认识,从而进一步促进学生对核心价值观的认识以及了解,让学生拥有一个良好的核心价值观。这样一来既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初中语文教学工作的多样性,又可以进一步有利于教育工作符合现阶段社会的需要,让学生可以更好地继承以及发扬我国传统文化。
(二)顺应时代要求,树立文化自信。文教融合教学是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我国强调文化自信,而文化自信来源于传统文化。开展文教融合教学工作可以让学生认识到我国多样化的传统文化,并让其从中汲取我国独有的文化自信,培养其拥有良好的爱国意识,满足现如今社会发展的要求。
(三)完善初中教育机制。在我国的固有的应试教育中,教师进行语文教学的最重要的目的就是为了使学生得到好的成绩。现阶段,我国的素质教育包括3部分:认知、能力和情感教育。而情感教育是这其中最为重要的,初中开展文教融合教学工作可以通过传授给学生传统文化知识,提高学生的情感体验能力,提升感知与把握能力,让学生的情感有利于语文教学。这样一来就可以将语文教学与情感教学联系,促进学生全方位的成长,充分的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从而进一步完善初中教育机制。
(一)重点关注古诗词的课堂讲解。诗歌最能反映传统文化,是经典之中的经典,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将古诗词放在文教融合工作中最为关键的一个位置上。相关的教育工作者应该对古诗词开展生动的讲解工作,激发学生兴趣,让学生领略到我国传统文化的美与意境,并还要让学生理解古诗词中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举个例子来说,在学习《天净沙·秋思》时,教育工作者可以创建情景,引入问题——“同学们喜欢不喜欢《天净沙·秋思》这首诗,为什么?”这个问题很常见但也常被忽视,教师再进行启发——“从这首诗中我们能读到作者的哪些情感,请归纳?”这样就形成了问题任务情境。这之后学生再进行阅读,了解《天净沙·秋思》的感情基调与文字风格,感受词曲中荒凉的景色,通过这种具有统筹意义的问题设计,初步提升学生处理问题的水平,使得学生能够更好地感知全文。
(二)深入挖掘古诗词中各个优秀的思想文化。深入挖掘古诗词中各个优秀的思想文化可以促使学生深入了解传统文化。因为我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所以如果教育工作者仅仅只是将其放于课堂讲解之中,是永远无法讲完的。所以,教育工作者应该剖析各个优秀的思想文化,从特殊到一般。其次,不仅要让学生充分理解诗词的意思,还要创设语境,提高其对各个优秀的思想文化的理解,并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连接。
(三)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相关教育工作者还应该向同学们展示一些课外传统文化知识,比如说传统节日文化。在语文教学中加入传统节日内容可以营造活动环境,让学生在潜移默化中进行了解。举个例子来说,在中秋佳节来临之际,教育工作者可以先向学生讲解一些出名的中秋典故、习俗等,再让学生在中秋假期查找其他的相关资料,或者收集一些古诗词。并在学生返校后,开展中秋节班会,让学生们互相谈论交谈中国传统节日,并对优秀的学生进行嘉奖,促进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识和了解。
综上所述,要想将传统文化纳入语文教育,需要教育工作者转变相应老旧的教育观念,创立新的教育模式,重点关注古诗词的课堂讲解,深入挖掘古诗词中各个优秀的思想文化,引导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文化,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与潮流,开拓学生的视野,让他们更好地适应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