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乔
(黑龙江省省直机关第三幼儿园,黑龙江 哈尔滨 150036)
幼儿教育随着近年来我国逐渐深化教育体制改革而备受社会关注,幼教质量不只是与幼儿健康发展具有重要关系,也严重影响培养幼儿社会适应力及幼儿未来人际交往。冲突主要是指不和谐的人际交往及其交往中产生的各种矛盾,在幼儿同伴间与一般的强烈冲突完全不同,通常只是幼儿无意识攻击行为或为争抢玩具而产生,若对其引导和处理不正确,容易造成幼儿间产生的冲突更强烈,严重的还将产生更多攻击性行为。若对幼儿同伴间冲突有所正视,对幼儿冲突有意识的培养相应解决能力,可使幼儿在同伴之间得到肯定与鼓励,对于建立融洽的幼儿同伴关系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也使幼儿增强社会适应力。因此,采取有效干预幼儿冲突行为的措施具有比较重要的现实意义。
在幼儿交往中,幼儿同伴冲突比较常见,其产生不利于幼儿之间的良好交往,但在一定程度上也对幼儿早期心理成长具有比较积极的作用。应对幼儿冲突与健康成长之间的关系正确认识,以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为保障幼儿健康成长发挥重要作用。
在产生积极影响方面,部分积极的冲突可使幼儿提高社会性。幼儿阶段通常采取简单而直接的方式表达思想,而忽视对方想法,对他人意见不会接受。若产生冲突时,为实现个人目的,一定要对对方思想有所体会,同时对对方感受有所了解,再相应调整行为,使冲突更便于妥善解决,使幼儿淡化自我为中心的意识。部分简单的同伴冲突,可使幼儿提高认知力,在冲突中由于幼儿争吵、申诉,都表明对事物的认知,教师尽管提出解决的合理建议,幼儿将继续表达其想法,此过程使幼儿认知力不断增强,对于拓展幼儿思维具有一定的刺激作用,使幼儿提高应对问题的能力。
在产生不利影响方面,很多幼儿冲突的不利影响较多,在同伴间不仅损害友谊,由于幼儿时期尽管缺乏成熟的心智,但自主思想有所形成,若在冲突中被攻击,将不利于同伴间的正常交往,尽管影响的持续时间不长,但若冲突的发生较为频繁,将严重影响幼儿心理,导致双方不再进行正常交往。幼儿间的冲突也不利于班级、幼儿园环境,幼儿需要和谐的学习氛围,若不同班级的同伴间产生一些冲突,容易对其它班级幼儿产生影响,若逐渐蔓延在紧张氛围中,将逐渐发展为范围更大的冲突,导致的后果也更严重。
幼儿阶段的心理和生理都不够成熟,通常对事物还采取简单而直接的认知方式,而且大部分幼儿是独生子女,受父母溺爱具有较强的自我意识,缺少与他人分享的意愿,缺乏较强的沟通和社交能力,因此容易因一些小事情而产生冲突。幼儿社会经验不足,在与同伴相处交往中,因缺乏有效沟通,对个人真实想法不能准确表达而产生一些冲突。
幼儿健康发展受家庭环境的影响较大,若幼儿处于和谐友爱的成长环境,将降低与其它同伴产生冲突的可能性,而产生冲突时解决的态度是积极的。但幼儿若在暴力家庭环境中成长,父母吵架较多,其幼小心灵中将潜意识认为解决问题只能采用暴力方法解决,因此与人产生冲突的可能性大且激烈,严重的还将产生肢体冲突等。
在幼儿冲突中,幼儿园环境是外在影响因素之一。抢夺游戏道具或玩具等在引发幼儿同伴冲突中是一个重要诱因,与幼儿园配备教学资源不足具有密切关系,导致难以达到幼儿学习和游戏的实际需要而引发互相争夺,若确保幼儿都有玩具将明显减少此类冲突。幼儿教师处理同伴冲突的方式,对于幼儿认知冲突具有间接影响。在发生幼儿冲突时,大部分幼儿教师都采用严厉斥责和批评等方式,只是说幼儿以后禁止这样,但未能帮助幼儿对发生冲突的主要原因进行分析,对冲突的正确处理方式也未能正确引导,有时不只是冲突难以解决,还将造成更激烈的冲突。
一是对积极性冲突应正确认识。幼儿冲突并非是恶性的,幼儿教师因对幼儿冲突善于提高认识,并有效应用积极性因素,使冲突不仅得到有效化解,还对幼儿培养社会认知能力,为幼儿健康发展创造有利条件。
二是及时制止消极性冲突。教师对大部分幼儿冲突应提高重视,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若教师不重视幼儿冲突,将增大冲突的严重性,甚至影响幼儿健康发展。若在冲突中幼儿产生肢体冲突,教师应及时制止,以免伤害到幼儿。
三是对幼儿冲突培养自行解决能力。解决幼儿冲突不仅需要教师干预,还要对幼儿培养对冲突的解决能力。采取奖罚措施并进行开导教育等多种方法,使幼儿冲突降低发生率,并及时进行妥善解决。
四是为幼儿园积极创造和谐的气氛。幼儿冲突难以避免,幼儿园应为幼儿积极构建良好的学习和游戏氛围,使幼儿心情愉悦,成为对幼儿同伴冲突进行有效干预的一个重要途径。
综上所述,在生理和心理方面,幼儿时期还不够成熟,幼儿同伴之间因此难免产生冲突。而幼儿教师应客观认识幼儿冲突,并采取有针对性地干预措施,对幼儿培养其处理冲突的能力。教师指导幼儿不只是对冲突采取沟通、讨论等方法探讨解决问题的有效措施,还将掌握对冲突的化解方式。此外,在对幼儿冲突行为解决中家长发挥了重要作用,家长应对幼儿冲突行为仔细观察,指导幼儿行为,使幼儿在对同伴冲突的解决中提高人际交往能力,对于幼儿健康成长具有比较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