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海燕
(安阳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河南 安阳 455114)
人要活到老学到老,也就是树立终身学习的习惯,切不可骄傲自满,任意妄为。我国传统教育教学中,学生多处于被动的学习状态,尤其是职高学生,缺乏学习积极性。这不仅仅是基础的问题,更是观念的问题。现代学习理论证明,知识必须通过学生自身构建才能获得,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是使其适应社会发展的基本要求。
由于职高的学生大多有各样的原因落魄于此,总结几个因素:第一学习成绩差,再则个人原因或者大意偏科等因素,最为重要的还是自身自主学习不强,自制力差,易受外界因素影响。比如在制作氧气或者其他反应时,有的一步完成,有的需多步完成,这就要学生在自己独立完成的情况下自主分析步骤,应怎样做得到另一种物质,可完成所谓的作业,如果学生资质不强或者没有自主学习的能力,这些都是难以完成。
自主学习是一种主动学习、独立学习与元认知控制的学习。强调通过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习惯,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为其树立终身学习意识奠定基础。我们传统意义上的自主学习主要指学生自学能力的体现,其实不外乎几个要素,自律性是自主学习的保证,独立性是自主学习的基础,能动性是自主学习的实质,自主学习中,学习主体是具有相对独立性的人,学生应具有独立的主体意识,自觉的学习态度。在教师的启发指导下独立学习,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知识结构。学生在拥有自主学习意识之后,就能对学习活动进行自我支配、调节,并能主动学习,接受教育。在化学教学中主要出现的几个问题:第一学生 没有明确合理的学习目标,学习随性而为,以致学习效率不高。第二时间没有保证,经常是被动学习状态。第三自制力不强,缺乏主动意识学习。
自主学习指在无他人帮助情况下进行的主动学习,自主学习的顺利进行有赖于科学的学习策略。科学的学习策略对培养学生的化学自学能力具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对于化学有关知识的相对较多,必须设置一定的学习内容及目标,对有关知识的绝对掌握道和程度,以及规定时间内掌握的多少而定,尤其对化学基本概念一定弄懂弄通,以及各物质的基本特性,必须掌握扎实的基本理论。
主指任教老师,是影响学生自主学习的最大因素。老师领进门,修行再个人,教师教法对于学生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师生间的关系融洽,学生越受到老师鼓励,越有利于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反之,使得其反。
影响学生对化学自学能力主要在于学生本身的自制力即意志的坚强与否,意识控制是自主学习中的重要动机,随着学习难度的增加逐渐减弱。意志控制是使学习坚持的重要力量。由于外界干扰因素很多,如果不能静下心来,排除杂念坚定不移的达到学习目标。
由于化学课堂的化学现象较多,可根据这些变化对学生进行探索式教育,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情况,让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不断探索现象的本质,配杨先生的认知能力和探索精神,了解科学思维过程,培养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积极探索,发问,让其自我寻找答案。有利于学生的积极主动性的培养。更重的是与学生拉平站位,相互支持帮助,切不可一意孤行,打击学生的自信心。应多鼓励多实践多动手。
对于其化学有关知识能更好的运用于实际,对于其教学应灵活多变,尤其生活化教学,吧书本上的东西通过探讨可在生活中找到,真正的了解学生懂得其方法,并在是生活中得到印证从而加深印象,或者用化学方程式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性质,从而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提高学习效率[2]。也可通过设定问题情境,将学生置身于知识的发生问题情境中,引导学生围绕问题进行思考学习。对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使学生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具有积极作用。如在学习氯的知识时,在导课阶段提出问题:84消毒液与洁厕灵是否可以混用?结合实际生活中的问题,为学生的主动探索学习指明方向。
在有限的条件下,可利用学到的知识,在实验中得到印证,在通过学生自主动手能力获得对知识的验证,也可利用实验的快速的记忆有关的知识,如在纳与水的反应实验中,设问:钠为什么保存在煤油中?实验现象的原理是什么?通过实验使学生对纳与水的反应有了清晰的认识,掌握观察法、类比法等实验方法。主要为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化学知识原理,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升。
学生的自主能力的培养除了靠教师的引导外,更要的学生自己的自制力、目标性、明确,坚持努力长期的过程,因此要根据化学课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设置有关情境问题,让学生通过自己动手与知识的衔接,获得自主动手能力,在满足学生的好奇心外,又获得了知识的印证,同时教师应根据教学实际,不断优化改进教学方法,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兴趣,进而增强学生自主学习的动力,使其树立终身学习观,更好发展自己适应社会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