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整合

2020-12-06 16:04:51姜辉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姜辉

(河北省永清县里澜城镇中心校,河北 永清 065600)

习作教学一直都是小学语文教学难以跨越的高山,小学生不喜欢写、教师不喜欢已经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基本现状。然而,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是他们以书面形式来应用祖国文字的具体体现,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基本内容,所以教师必须要重新思考与分析有利于提高小学生语文习作能力的教学策略,为优化小学生的习作能力提供必要的支持。其中,信息技术以其资源丰富、方式灵活、形象直观等多种优势成为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最重要的辅助教学手段,将其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整合起来有利于改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被动高耗的教学局面,所以教师应主动思考信息技术与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整合方式。

一、以网络资源积累写作素材

空洞无物、无话可写是限制小学生进行书面表达的主要原因,也是导致小学生失去习作兴趣的直接问题。然则,网络资源包含大量的图画、文字、视频、动画、音像等资料,几乎能够满足小学生的所有习作学习需求。对此,教师应利用网络资源来扩充习作资料,给小学生提供大量的习作素材,使小学生有东西可写,保证作文内容的丰富性与充实性。

比如在“我的班主任”一文的作文教学中,小学生可直接利用网络资源收集、阅读与描写教师有关的大量资料。在作文课上,笔者将会整合小学生通过网络资源所收集到的范文,组织小学生利用这些范文来分析文本共性,比如描写人、事、物常见的写作手法以及心理描写、动作描写、神态描写、环境描写等写作手法所起到的作用,每个作者所选择的事例是哪些、选择这些事例的主要原因有哪些,作者所表达的情感是什么等等。这些资料可以让小学生明确叙事文体的写作特点与篇章架构特点,唤起学生回忆,为学生展开记人记事习作做好准备。

二、以信息技术创设练笔情境

有感而发、由情而写是让小学生利用文字来表达自身所思、所想、所感、所看、所听、所闻、所触等内容的基本条件。目前,有许多小学生的作文习作都是为了应付差事,他们会罗列写作材料,目的只是为了“凑字数”,根本没有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导致作文毫无情感,千篇一律。为了改变作文无实感、無真情的问题,教师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创设练笔情境,以境激情,保证作文的生动性与真实性。

比如在“写一种动物”一课中,笔者在备课时便通过网络调查收集了小动物的视频剪辑,这个视频中有小猫、小狗、小鼹鼠等多种小动物吃东西、玩耍的画面,还有这些动物与人类友好玩耍的动态画面。在作文课上,笔者直接播放了这个视频,绝大多数小学生都被憨态可掬的小动物的神态与动作所打动,且对某个动物表达了自身的喜爱之情。这个现象就说明视频导入已经激发了小学生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接下来,笔者便引导小学生通过视频来观察各个小动物的外形与动作,结合例文对鸽子的描写来渗透描写动物的写作技巧,以此来让小学生学习描写一种动物的外形、脾气、习性的写作手法。

三、以信息技术实现习作自由

绝大多数小学校每周会设置两节作文课,教师通常也会明确要求小学生在这两节作文课上进行习作练习,导致小学生的习作时间与空间十分受限。新课改认为,教师应以开放的心态来提供学习自由,尤其是在作文学习中要更加凸显小学生的习作自由,使小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习作对象与习作时间。信息技术不受时空限制,在个性化习作教学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教师可直接利用信息技术来实现习作自由教学。

在作文教学中,笔者通常会给小学生留出至少一周的习作时间,允许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上传作文,咨询问题。比如在“秋天的树叶”一课中,有一部分小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并未认真观察秋天的树叶的形态特征,所以无法在作文课上完成习作任务。对此,笔者鼓励小学生利用信息技术来观察秋天树叶的颜色与形状,每个学生可选择不同种类的树叶,也可根据自己的观察情况实现自由习作。整个习作过程为期一周,小学生可自由选择习作时间,待习作完成之后便可直接发送邮件,笔者会及时接收并进行作文评改。同时,小学生也可利用信息技术来向笔者询问关于描写秋叶的具体问题,合理安排观察顺序与习作顺序。

总而言之,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互联网+教育”已经成为时代特征,小学语文教师应顺应时代发展,更新自己的教学理念,主动利用信息技术来突破小学语文习作教学难题,以信息技术的教学优势来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质量与效率,让小学生感受习作的魅力,爱上习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