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视域下高校党日活动路径探索

2020-12-06 16:04:51赵璇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赵璇

(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河北 石家庄 050093)

一、前言

基层党建是高校党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组织和基层群众之间的桥梁和纽带。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主题党日活动,作为基层党支部组织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有效提高基层组织生活质量的有效手段。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要落实党建责任制,全面推进农村、企业、城市社区和机关、学校、新型社会组织等基层党组织建设。优化组织设置,扩大组织覆盖面,创新活动方式,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在促进发展、服务群众、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中的作用。”如何从活动路径上充分发挥主题党日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是广大党务工作者面临的重要课题。

二、高校基层党组织党日活动开展的现状

主题党员活动日是基层党组织围绕特定主题开展的党员教育活动。其主要任务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加强党员和同志的教育管理,充分发挥优秀党员和同志的先锋模范作用。基层党组织主要通过集中学习、专家咨询、研讨式座谈、走访调查等多种形式开展主题党日活动,在实践中取得了良好的教育效果。但是,也存在一些共性问题,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重传统继承,轻主题创新。甚至只停留在开会、参观等模式。党日活动单调化,不能激发党员同志的参与热情。

(二)重参与范围,轻实施效果。党日活动的形式化,存在应付差事,导致活动没有明显的特色,内容不丰富,活动效果不理想。

(三)活动结束后没有宣传的意识,活动影响力低,不注重反思和总结。

(四)不重视党外力量的凝聚。参与人员仅仅只是局限在党员内部,并没有充分调动党外群众的积极性。

三、创新主题党日活动的时代背景

随着新媒体等高科技的高速发展,不仅仅改变了人民群众的传播方式,同样也改变了人民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以裂变式的高速度向社会生活各个领域推进渗透,深刻影响并改变着广大人民的交往习惯、思维模式和价值理念。

在新媒体时代,每个个体都可以成为信息的来源,新媒体的互动功能得到进一步的加强,改变了过去相对封闭条件下的教育主体和传播主体的格局,演变为多元化的传播主体格局。人们可以相对独立传播内容,表达意见和评论,并与他人实时的在线交流,从而突破权威主流媒体的话语障碍。

四、新媒体下党日活动形式的探索

信息化时代,主题党日活动不仅要有传统的形式,还要善于利用日新月异的高科技积极的开发并尝试活动展开的新形式,比如说利用电脑和媒体。对于高校来讲,可以说利用网络开展党日活动的硬件、软件条件都已基本具备。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通过橱窗、河北女子职业技术学院学前教育系官网、“学前教育系”公众号、“党建云”等载体进行学习活动宣传。此外通过党员教育实践活动与组织学习,包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活动、“学习贯彻十九大精神”“中国梦、幼师梦、我的梦”等一系列主题党日活动。为了发挥支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推行党员教师“走班”制度,每名党员要负责一个班级,开展三观教育和引导,通过一年来的开展,引领效果显著。此外积极掌握和利用新媒体资源,转变传统教育观念,运用微信、QQ等平台创新基层党支部党日活动形式——主题党日活动微信直播,可以回应基层党建工作的时代要求,顺应基层党建工作的内在规律,增强基层党支部党日活动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一)微信、QQ直播可以强化主体的参与性

基层党组织主题党日活动的成效,恰恰取决于教育主体参与活动的广度和深度。利用微信、QQ直播的方式进行主题党日活动,教育主体的参与更加的明显。特别是一些流动党员也能第一时间参与其中,增强了流动党员的党员意识。这些参与者,既有现场第一现场的见证者,也有流动的,形成了共振效应,凸显了教育对象的主体参与性。

(二)微信、QQ直播可以凸显动态的生成

党员教育的对象是人,因此具有“生成性”活动的特征。毫无疑问,直播是一个动态的过程。从直播过程来看,现场的各种图片、文字和视频都是按照时间顺序连续发送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活动过程的深入,浏览、表扬和评论的人越来越多。这种双向沟通和动态生成为基层主题党日活动增添了许多活力,大大增强了活动效果。

(三)微信、QQ直播可以实现放大传播

新媒体的传播具有良好的放大效应,主题党日活动的直播能够充分体现新媒体传播的放大效应。从信息到达范围来看,整个直播过程中,所有的图形和视频信息、观众观看点赞数量和评论都是实时呈现的,现场参与者和移动参与者都可以获得第一手信息。从传播的速度和效果来看,直播过程可以立即同步。同时,通过党员的个人微信在朋友圈中分享直播,这样信息可以更快地裂变传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