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红蕾
(河北省石家庄高新区东羊市小学,河北 石家庄 050000)
合作学习是在新课程理念下的一种重要学习方式。它是指利用小群体的功能进行教学,在明确分工和责任的前提下共同完成教学任务的互助性学习,重视学生组合和整体功能的发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教师如果能够根据教材和学生特点适时的渗透小组教学,不仅能解决教师辅导个别后进生的困难,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帮学意识,达到共同提高、共同进步的目的。为全面发展学生素质,面向全体学生,更好的实施素质教育打下了基础。下面谈谈自己在教学实践中的体会和做法。
在体育教学中,小学教师需将学生的学习效果作为是评价合作学习效果的标准。合作学习首先要使学生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相互学习、相互合作及共同激励,达到提高学生体育学习效果的目的。其次,教师要鼓励学生合作学习中与同学充分交流自己的心得和体会,从而提高学生的探究学习能力。再次,在合作学习中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运动技能和合作精神,因为学生在体育学习中要进行很多的锻炼,这就为学生进行合作学习创造了便利的条件。所以,教师要对合作学习的重要意义有一个深刻的理解和认识,以便能够更好地开展合作学习。在合作学习的开展过程中,教师要努力为学生创设出平等、公平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合作学习的效率。教师要努力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合作环境,使学生能够在充满温情和友爱的环境中相互合作、相互交流、相互激励,从而实现共同提高的目的。
由于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和自身体能不一样,在教学活动的安排中,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兴趣和体能状况合理安排小组活动,可以通过相关教学情境的创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学生参与小组活动的积极性。如在进行放松练习时,教师可以通过语言引导学生进行想象,以加深他们的放松体验,达到身心放松的目的。
小组合作教学能有效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升活动与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生在愉悦、轻松的活动氛围中,对小组成员的动作进行评价和建议,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对伙伴交流自己练习的感受和想法,同学、同伴之间可以以感受相互的帮助,分享小组成功的喜悦,在学习中与合作的平台中找到自信。如,在小学中年级的体操教学中,示范教授学生完成基本动作后,让小组合作练习,生生进行展示、纠偏,学生在互相合作中动作协调、连贯起来,学生不但掌握了体操的要领并达到标准、规范,同时获得了成功的体验,感受到了集体的力量,激发了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体育课堂中引导小组开展竞赛活动是培养孩子竞争意识的重要途径。小组学习以合作为主,组间以竞争为主,从而使课堂气氛紧张而愉快。在活动竞赛时,教师要指导小组活动方法,对小组每个成员的活动情况做到了然于胸,及时用评价的手段对活动情况进行调控,及时表扬、鼓励并提出改进建议,使学生对体育学习增添信心。此外,还可以创设两人合作的游戏比赛,让学生在充满挑战与竞争的气氛中与同伴打成一片,增进了解和友谊,大家彼此帮助,取长补短,充分发挥学生的聪明才智,充分调动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教学一片生机盎然。
《义务教育体育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和学习的主人。依据学科特点,教师不再是教练员,而是学生体育学习的引导者、合作者、参与者和服务者,要在课堂上结合学生需求、兴趣、爱好组织体育活动,帮助学生学会体育与健康学习,让学生“乐学”“好学”,把学习的时空留给学生,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从而建立起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保证体育教学效果并提升质量。
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学生由于身体残疾或性格内向等原因使得他们对小组活动的参与并不热心,这就需要教师加强对学生的鼓励和引导,帮助他们建立参与教学活动的自信,以促进他们主体性作用的发挥。如在小组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小组长的带头作用,引导小组长为每个学生安排合适的活动任务,从激发学生参与教学活动的积极性,促使他们学习主动性的发挥。
总之,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一个求索者,而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引领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让学生不断地思考与探索,从而使新课程倡导的“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理念,需要我们广大教师在平时的体育教学工作中合理运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