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中的生活化教学

2020-12-06 16:04:51田雷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田雷

(贵州省沿河土家族自治县第二高级中学,贵州 沿河 565300)

在新课改背景下,高中化学课程教模式全面改革,其在注重对学生人文精神的培养过程中,更强调对学生生活中学习、运用化学意识的培养。这也说明了化学学科教育是离不开生活的,教师所追求的正是这种学科知识内容与学生生活的相互融合统一,全方位渗透化学生活教育思想,将生活、化学、社会三者合为一体,深入渗透教育理念与社会观念。

一、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实践应用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实验教学实践性最强,其为学生所带来的教学体验性也最强,为了确保为学生带来最佳体验,化学实验教学中也尝试融入了生活化理念,它希望将教学理论知识与实践学习结合起来,为学生渗透教学过程,有效帮助学生学好化学。以下首先思考了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应用思路。

(一)高中化学实验教学中生活化理念的构建

高中化学是以实验作为基础构建的教学体系,它也是通过实践来检验学生的化学理论知识学习程度。在知识建构理论过程中,它就希望学生能够在生活经验基础之上自主寻求主动学习活动过程,优化知识层次。在化学实验课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化学知识建构能力就此培养,其中针对学生的探究、实践能力培养也相对到位。换言之,要在学生所拥有的生活经验基础上寻求主动为学生构建自身知识层次[2]。而化学实验课就是最好的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实践能力,构建学生知识结构层次的检验手段。将实验课融入生活化更有利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架构,也更容易激发他们对化学学习的好奇心,这是一种实践科学素质的提升,对学生理解实验、学好化学是很有帮助的。

(二)高中化学实验生活化教学方案的实践应用

在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二《化学反应与能量》一课教学中,教师尝试用水果为学生自制电池,这种化学实验非常具有创新性,也更加贴合学生实际生活。它的实验原理主要是将两个活性相反的电极共同插入到水果电解质溶液中,通过形成的闭合电路来制作原电池,最终获取电流,为外界提供电能。

1.实验目的

自制水果电池的实验目的就是通过教师之前所讲授的电化学知识——氧化还原反应,借助水果等实验品,对原电池装置进行设计,加深学生学习原电池装置原理知识的认识。

2.实验器具

实验器具包括了铁片、铜丝、镁条、导线、金属夹、灯泡、苹果汁以及500ml的烧杯。

3.实验流程

直接将铁片、铜片插入到装有果汁的烧杯中,并且用导线、小灯泡与金属架相连形成一套完整的闭合回路。在该过程中,教师希望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发现小灯泡中产生了微弱的光亮,证明果汁原来是可以制备电池并实现通电功能的。其实验过程虽然简单,在贴近生活过程中教师希望用水果榨出果汁,明确电池原理与效果。而它恰好就是利用到了金属片的电化学活性不同以及果汁中的果酸浓度,才产生了不同程度的电流。所以一般在制备水果电池时,都会选择果酸浓度较大的水果。这种将生活融入到化学实验当中的尝试,为学生创设了生活情境并将问题巧妙的设计于生活情境之中。由于贴近生活,原理简单易懂,更加亲切,而且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与兴趣,引导他们的学习主动探究性都有好处。

二、化学课外兴趣研究生活化教学实践例证

当然,除课上实验外,教师也可将学生拉到课外,展开课外兴趣研究生活化实践教学,继续融入生活化内容。为此,教师可专门为学生设立化学课外兴趣研究课程,优化教学体系。目前我国的一些高中为了丰富学生的教材外化学学习生活,专门设立了化学课外兴趣研究课程。这一门课程的内容多接近于生活和学生感兴趣的内容,目的是让学生能脱离枯燥的课本学习,在生活中和虚拟情境中来满足一些对化学知识的掌握,具有一定的娱乐性。这就是美国教育著名的“杜威理论”,它的主旨核心就是“教学即生活”。

(一)情景设定——指纹鉴定

每个人的指纹都不同,平均在640亿人中,才能有一对特征相似的指纹,这就说明世界上没有相同指纹特征的两个人。所以这一观点给警方在案件刑侦过程中以启示,指纹鉴定技术从此成为刑侦的一大重要破案手段。

(二)实验原理

为了了解指纹检测的方法,认识到生活中处处有化学,所以决定用碘盐来识别指纹印迹。碘盐中的碘在遇热蒸发后变成碘蒸气,能迅速溶解人手上的油脂,从而形成棕色的指纹印迹,再借助设备的帮助,就可以查出并不明显的指纹。

(三)实验过程

将白纸剪成直径小于试管口径的小纸条,并且在纸条上用手按几下,留下指纹。将碘放入到试管中并插入纸条,保持纸条贴于试管上沿,并用胶塞封闭试管同时压住纸条,让纸条悬于试管之中。再用酒精灯对试管加热,直到碘蒸气出现后,将纸条取出,就能看到上面的指纹十分清晰。

总结:综上所处,生活中化学无处不在,高中化学教学本身存在一定难度,知识点较多,教师在指导学生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渗透生活化理念,追求课堂、课外教学与学生生活成为一体,凸显教学有效性与趣味性,引导学生学习理解化学知识内容,并学以致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