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艳君
(河北省黄骅市官庄乡官庄中心校,河北 黄骅 061100)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一大难点。一说到作文,很多学生就会感到头疼,老师也会感到头疼——学生无材料可写,无事可记,无理可说,无情可抒,即使写出作文,多数也是东拼西凑之作,或是以前作文的再次翻版,应该说,仅存于家门、校门之间看到的、听到的,感觉到的材料,就会使他们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该如何指导学生在写作中取材呢?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去指导。
生活是写作的唯一源泉。“生活素材”摄取得好,写作就“自有源头活水来。”“生活素材”没有吸收或者吸收不好,就必然“难为无米之炊”。我们的小学生不但有生活,而且还有比较丰富的“生活源泉”,学生是否具有“摄取生活素材”的眼睛、鼻子、耳朵、嘴巴和手指,而教师是否教会了学生“摄取生活素材”的高招!就像我们常所说的:“不是没有动听的音乐而是没有听得出音乐美的耳朵;不是没有绚丽的风景而是没有看得出美景的眼睛”一样,小学生不是没有丰厚的“生活源泉”,而是我们教师没有开发他们“摄取生活素材”的五官!在我日常的作文教学中,我深切地体会到要写好作文,首先要写好生活作文,因为“生活是写作的源泉。”怎样才能让学生把自己的体会感受用文字来表达好呢?
首先,鼓励学生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刚开始写作时,有些学生常常叼着笔杆发愣,觉得每天的生活差不多,就是起床、吃饭、上学、放学、睡觉,似乎没有什么可写的。这主要是同学们还没有学会去做生活的有心人,教师要有意识地加以引导。让学生观察社会,了解历史,感受人生,丰富生活经历,丰富人生体验,就能更好地感知作品形象。这种人生体验可以来自自己的生活经历,也可以来自他人的生活经历,只要做生活的有心人,这种体验就能丰富起来
其次,大胆发现,调动学生的写作积极性。学生投入生活,从不同角度,不同水平获得的感受,需要交流,教师要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状态中,自然地讲出真实的生活感受,平时我常抽时间让学生口述生活感受,不轻易打断他们的描述,特别是当学生说得兴奋、激动的时候,因为这时正是他们心智开启,创新意识萌动最激烈的时刻,没有心理压力,没有框框,让他们说出最富情趣,最有新意和闪着智慧光芒的独特感受。学生心口一致,说写一致,用笔说话,乐于作文。
语文教材中的课文,课本不仅是教的蓝本,读的范本,还是习作的样本。一般来说,课本选入的作品,从题材的选择主题到体裁的运用,从对生活的思考方式到感情的表达习惯,无不显示出作者各自不同的创造个性,并有所感悟,才能从中获取张扬自己个性的“钥匙”,通畅从“读”到“写”的渠道。在阅读教学中,我注重根据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与写作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培养学生观察事物、分析事物的能力,适时向学生渗透有关写作知识,为学生写作打好基础。
(一)根据看图学文等课文,培养学生观察力。看图学文,担负着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培养学生观察能力的任务。在教《晨读》时,我是通过几个提问,引导学生学习观察顺序,掌握观察方法的:1.图中画的都是谁?他们在干什么?——引导学生抓主体,从整体上观察。2.作者描写小伙伴读书,按什么顺序?抓住人物哪些特点?——这是引导学生整体观察后,再按一定顺序一部分一部分仔细观察,要抓住事物特点。3.每个小伙伴是怎样读书的,哪些话从图中看不出来?——让学生明白,观察时在抓住事物特点的基础上,还要展开联想,进行合理想象。学完本课后,立即让学生按照所学的“按顺序抓特点,合理想象”的观察方法,仿照本课,写短文《悄悄话》。
(二)在阅读教学中,结合实践仿写。有些写作特点鲜明和学生生话实际联系较紧密的课文,为学生提供了直接模仿的范本。我在教学中十分注重引导学生读写结合,读后仿写,促进学生作文水平的提高。在学完《三顾茅庐》后,我让学生仿照作者的观察方法和语言表达方法,模仿文中景色描写是先总写来到隆中看到的景象,再从松林、溪流、竹林三方面进行描写景物的方法,写一段关于校园景色的描写。
文学形象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是对现实生活的概述性反映。教学中,教师要指导学生以文学作品提供的艺术形象为基础,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发挥想象,去补充和扩大作品的生活画面,从而获得较完整丰富的美感。
(一)以“日记”为触因,在重温中触发审美想象。指导学生翻阅观察日记,重温生活中的趣事、乐事、要事,以求在重温中勾起审美回忆,再现审美体验,触发审美想象。同时,可以结合生活要闻发布会、生活趣事交流会、同学朋友谈心会等形式,在师生互动、生生互动中互相碰撞,互相引发审美想象。
(二)以“情境”为触因,在体验中触发审美想象。引导学生走入五彩缤纷的社会生活(如小记者采访活动,参加英雄事迹报告会等),或者特意创设情境(如演话剧、小品等),让生活或情境中的真人真事、真情真意,扣动学生情感之弦,以求在心潮澎湃、思绪万千中勾起审美回忆,触发审美想象。如学了《小儿垂钓》让学生扩写故事,学了《天鹅的故事》可以借助挂图让学生写想象中的天鹅群是怎样用自己的身体齐心协力去破冰场面,也可以让学生试写科普故事,编写童话等。最大限度地调动想象的潜力,促进独立思考,进而挖掘内部的灵性使其更大地生成和发挥。
总而言之,及时掌握了丰富的材料,再加上教师的正确指导,学生一定会在写作之路上有所收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