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如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激活学生思维

2020-12-06 16:04:51晏汉凡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晏汉凡

(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飞剑潭中心小学,江西 宜春 336013)

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离不开教师有意识的教导和指引,在语文学科当中,想要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需要教师深入文章内容当中,联系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思想传递、情感表达等多个方面来进行讲解,由浅到深、循序渐进的提升教学深度,这样可以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和强化,对学生的个人发展和能力成长有着巨大的帮助,本文将浅谈几点教学策略供广大教师参考。

一、在小学语文当中激活培养学生思维的意义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的文章虽然简单,但是一样具有深度,每一篇文章不能够只从字面意思上解读,要根据文章的背景、作者的生平遭遇、以及思想传递几个方面来进行全方位的讲解。加深语文教学的深度,激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能够让学生在一般性的语文学习当中总结出学习规律,为学生自主学习语文教材打下基础,学生的自学能力得到提升,能够逐渐感受到语文的学科魅力,兴趣会得到激发,并且自主思考的过程有助于强化学生的思维创造力,对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也有着一定的推动作用。随着学生思维习惯培养成型,教师的教学负担会降低,学生在学习当中能够拥有更多属于自身的理解和认识,与教师的知识交互过程能够更加高效,教师能够获知更多学生提出的教学反馈,对教学模式的改进有着积极的帮助,教学模式与学生的适配性能够随之提高,对现代语文教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帮助,能够改善传统语文教学架构,提升学生的语文素养[1]。

二、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激活学生思维的策略分析

(一)挖掘趣味化教学元素,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想要让学生的思维活跃起来,教师首先应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兴趣作为学生学习的内在驱动力,在兴趣的引导下,学生的被动学习行为能够转化为主观意愿,不再依附于教师的讲解和引导,能够主动的对知识进行探索分析,有了兴趣作为学习动力支柱,师生间的互动能够更加高效。教师可以在备课当中挖掘语文教材中的趣味化元素,通过放大趣味化元素,扩充相关教学内容的形式,来吸引学生的课堂注意力,让学生尽早的进入学习状态,产生更多与教学内容有关的思考,进而提升教学有效性,让学生的思维能力得到培养,这对教学效果的强化有着明显的帮助[2]。

例如在学习《自相矛盾》这一节内容时,在课前引导环节当中,教师可以用问题引导的策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学们,假如你在路边散步,有一个人在卖矛和盾,并且夸下海口说道,自己的矛无坚不摧,自己的盾可以抵御任何攻击,你会选择买矛还是盾?”,这个时候有的同学说“买矛,买了矛就可以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此时有同学反驳道“那我买盾,你的矛扎不透我的盾还有什么用呢?”,在学生的争论当中,会发现这句话存在的悖论,如果两个物品都是世界上最好的,那么到底谁更厉害就成了一个无法解决的难题。这个时候教师就可以导入教学内容《自相矛盾》,并且做出教学引导“这个问题的答案就隐藏在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当中,请同学们跟随老师一起走进本堂的课文《自相矛盾》。”,通过教师的教学引导,学生对文章内容有了浅层的思考和认识,并且留下了“到底是矛厉害还是盾厉害的疑问?”,对教学内容产生了兴趣,教师此时引入教学内容,能够迎合学生的心理需求,学生能够更快速的进入学习状态,对教学效率的提升和学生思维能力的培养有着积极的帮助。

(二)善用情景化教学,深化学生思维能力

情景化教学是一种以情境复刻为形式的教学模式,通过对特定教学内容进行场景还原,让学生以文章中的角色来感受文章情节,深化对于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进而达到提升教学有效性的目的。教师可以选取语文教材当中一些带有故事性色彩的文章,将其改编成舞台剧,然后把文中每个角色的戏份和台词制作成台本,分发给学生,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上台进行表演。教师可以选取的教学内容有《稚子弄冰》、《田忌赛马》、《景阳冈》等等。在这些舞台剧的表演过程中,学生不仅熟悉文章内容,还要根据自己获取的戏份来参照文章内容去领悟角色的情感,然后在表演当中通过语气、动作去进行变化,最终呈现在舞台之上。它不仅考察了学生对于文章的理解能力,还体现了学生的表现力、语言功底等等内容,对学生是一种综合化的考量,在情景化教学当中,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能够得到激发,对文章的理解和认识能够进一步加深,对激活强化学生的思维能力有着积极的帮助。

(三)适度拓展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

小学语文教材当中大部分的文章,都带有课外延伸性,比如《四大名著》节选、《鲁滨逊漂流记》节选等等,教师以教材内容为基础,适度的引入一些课外教学资源,能够起到扩充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的目的。以《狼牙山五壮士》为例,在抗日战争时期我国可歌可泣的革命烈士事迹有很多,在这些事迹背后不仅隐含了中华人民的伟大,也铺成了我国抗日战争的血泪史,能够激发学生的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塑造学生良好的三观和综合素质,对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有着积极的推动意义,进一步的升华课堂教学成果。

结束语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当中,想要激活学生的思维,教师需要在教学当中利用多元化的教学手段扩充教学内容,丰富教学形式,提升课堂表现力,让学生能够体会到语文学科的内在魅力,并且加深对于文章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深化学生的思维过程,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得到提升和进步,推动小学语文教学的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