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奕彬
(江西省于都中学,江西 赣州 341000)
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常常让学生以死记硬背为主,造成很多学生历史学习兴趣低下,课堂学习效率不高。随着时代的发展,教学理念在不断更新,高中历史教学策略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以打造高效历史课堂。
在目前的高中学习中,一些学生对历史并不热衷。在学生眼里,历史是一门文科性质的学科,只要加强记忆,记住应该记住的知识,能够满足考试的需要就行。因此,很多学生在课堂上不太活跃,部分学生甚至会出现打瞌睡的现象,这大大影响了课堂教学的效率。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它与教师对学生的动员不足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在教学中,教师可以融入与历史相关的趣味知识,增加教学的趣味性。
比如,在进行《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的教学时,当讲到汉朝时,教师可以给学生融入有关“推恩令”的趣味知识。“推恩令”其实是对诸侯国的进一步分封。在没有“推恩令”之前,只有嫡长子才能继承诸侯王的家业,其余的儿子什么也得不到,诸侯国的势力逐渐强大,对朝廷造成了巨大的威胁。“推恩令”之后,其余诸子也有了继承的权利,结果诸侯国的地盘越分越小,到了刘备那一代,就只能靠卖草鞋为生了。随着“推恩令”的施行,与中央对抗的势力也就被瓦解了。这样,通过融入有关“推恩令”的知识,既增加了教学的趣味性,又让学生对汉朝时期巩固中央集权的政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
高效课堂的构建,不仅包括对学生知识的传授,更包括对学生素养的培养,其中文化素养的培养是非常重要的一个方面。在历史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在历史事件中渗透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文化自信,让学生更好地利用传统文化的精髓去促进当前的学习、生活以及未来的发展。
比如,在进行《“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时,里面涉及的思想学派非常多,有以孔子、孟子为代表的儒家,有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道家,有以商鞅、韩非子为代表的法家,有以孙子为代表的兵家,有以张仪、苏秦为代表的纵横家,教师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不同学派的思想特征,更要引导学生悟得其中的思想精髓,促进我国传统文化的发展。教师在教学中为学生提供了《大学》《中庸》等著作的首章,让学生阅读了《大学》中“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等纲领以及《中庸》中“慎独”“致中和”等内容,并让学生明白道德是人类立身的根本,一个人只有具有了良好的品质,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
高中阶段的学生,学习时间非常紧迫,如果再让他们背诵大量的历史知识点,无形之中会让学生产生一种厌学的情绪。为了提高学生历史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可以巧妙地将文本转化为图片、视频、动画等多种形式进行教学,既能为历史课堂增添生机和活力,又能通过丰富多彩的形式,促进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解读。
比如,在进行《鸦片战争》的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师可以以微课的形式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爆发的原因、经过和结果,通过一幅幅图片向学生介绍鸦片战争的经过,即从“鸦片走私”到“林则徐上书道光帝”到“虎门销烟”再到“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按顺序给学生进行场景的切换。学生以读图的方式进行学习,好像在听故事,不仅情绪得到放松,学习意愿增强,更对“鸦片战争”的整个事件脉络,有了更加清晰的认识,大大提高了学习的有效性。
为了让学生对知识了解得更加全面和深刻,教师可以给学生分组,选择一位学生担任小组长,每个小组成员承担不同的任务,然后再将大家的研究成果在组内分享,并进一步分析,由小组长进行最后的总结,在课堂上进行统一发言,从而让学生在相互交流中提升对历史知识的认识。
比如,在进行《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教学时,为了让学生更好地了解工业革命发生的背景,教师给学生进行了分组,6人一组,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去搜集相关史料,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有的学生负责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政治条件,有学生负责工业革命发生的劳动力条件,有学生负责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市场条件,有学生负责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技术条件,有学生负责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资本条件,有学生负责探究工业革命发生的动力条件,然后,学生再将探究结果在组内分享,大家共同整理工业革命发生的条件,并派一名代表进行最后的总结和班级呈报,教师再对各组的成果进行分析和点评。
随着新课改的全面推进,核心素养高效课堂已经成为教育教学中的热门词汇,逐渐从传统的知识教学转向对学生的素养教学中。高中历史作为综合性学科,需要学生掌握历史背景,挖掘历史信息,发现历史规律,这些是培养中学生的历史核心素养的主要载体。如何帮助学生积累历史知识,提高学生的探究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构建出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已经成为一线高中历史老师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综上述,高效课堂,它是和低效、无效、负效课堂相对的。在传统的高中历史教学中,教师更加注重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识记,这虽然能在一定程度上满足考试中部分习题的需求,但是却造成了学生历史学习兴趣和效率的低下,学生不仅学得累,而且自身历史素养得不到有效提高。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打造高效课堂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