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金龙
(红寺堡区回民中学,宁夏 吴忠 751999)
道德与法治的课堂作为培养学生思想道德品质和法治观念的重要部分,则更需要让学生能够从各方各面认识到其重要性,才能让这种概念深入人心。信息技术的发展,给课堂教学效率带来了新的革命。通过教师的合理应用,能让学生更立体地理解教师所讲述的知识点和观点。
现代信息化技术能够做到让学习内容更直观。在进行学习道德和法治教学的时候,由于教师所讲内容比较注重理论,由于没有机会去进行实践教学,因此很多时候,教师所营造的课堂氛围比较枯燥,学生也就很容易对这类教学内容产生厌倦感,学生很难融入到课堂中,教师的教学效果很难起到相应的作用。现代化技术的应用能够有效地让学生从教师提供的图片视频等素材中获得教师所需要他们来理解的内容。通过营造有趣丰富的教学环境,教师能够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而学生也能从中获得相应的知识点,让所学能够形成所思,所思能够形成所为,才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
道德与法治教育本身就是一门比较重视理论知识的科目,因此教师很多时候,缺少新鲜的事例和观点来辅助进行教学。而如果教师能够充分利用信息技术的作用,就可以将网络上的一些新鲜的事例引入课堂中,也可以让学生能够充分理解学科所传递的观点,也可以让学生接触到该门学科的前沿性的观念,能够让学生所学到的理论能够更好地融合入学生的现代化思维中。但是教师要注意资源的传递,不能盲目,而是应该和学生的现代化思考方式进行有机结合,选择对学生未来发展有益处的信息,教师要客观地进行选择,才能真正提高教学效率。
形成信息化教学的环境,首先需要学校要引入相应的信息化的设备,以及教学所学必需的程序。很多学校认为教师的课堂教学足以让学生理解道德与法治学科所需要的知识点和理解,然而很多学生其实在过程中并没有形成相应的理念,反而是因为教学环境过于枯燥、死板,道德观念和法治意识都变差了。起到相反的作用,绝不可取。如果学校和教师能够更好地利用信息化教学的方式来让学生形成更为深刻的印象,就可以达到目的所在。例如在引导学生认识和了解中国梦的时候,其实学生自己没有相应的概念,就需要教师能够用生动的图片和视频来加深学生的印象,让学生更好地对中国梦这个概念形成认识。
其次,就是教师在教学的时候,没办法考察教学成果,教师无从得知学生课后的表现是否真的受到了道德和法治学科所学的影响,形成正确的道德法制观念。因此,学校可以开发一款软件,让学生家长也参与进来,计划性地设置一些考核标准,来考核学生对教学的理解和接受情况,以便教师能够更好地调整下一阶段的教学方式方法。
很多教师不愿意接触信息化技术,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因为掌握信息化技术的过程比较难。因此,对于教师来说,需要从根本上改变自己的思想,才能提高自己信息化教学水平。教师要积极在网络上寻找相关事例,寻找能够引起学生兴趣同时又有些教育意义的图片、视频等多媒体形式。例如在讲到如何处理冲突这一门课的时候,就可以找到两组对比的视频或者图片,来让学生能够比较着去思考,什么方式是可取的,不同的方式产生的效果是不同的,在这样直观地感受下,学生能潜移默化地形成是非观,能够更好地认识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因此,教师应该积极寻求改变自己的传统的教学模式的方法,让自己能够跟上时代的脚步,才能传递给学生符合时代要求的观念。否则,一旦教师传递的知识点与时代脱节,学生不论接受与否,都对其未来的发展毫无益处。
而对学生来说,很多时候,他们所掌握的信息化技术要先于教师。而在这个充斥着各种各样信息的年代,初中学生还没有形成能够分辨有用信息和有害信息的区别,学生依据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来选择性的查阅信息,而常有有害信息夹杂其中,很容易就让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了不符合道德法治教学观念的想法,同时,学生先入为主的观念被自己认可后就很难改变,就无疑给教师的教学增加难度。因此,教师需要联合学生家长,严格把控学生所能接触到的信息,尽量过滤掉不好的信息。同时,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不仅要直接指导学生去浏览正确的绿色的信心,也要潜移默化地引导学生去阅读和课堂教学相关的知识和信息。如果引导有效,能够对学生在道德法治这门课的学习产生良好影响。
教师很多时候所讲的知识和内容都需要学生不断地复习来加深印象,如果学生不能够形成强烈的印象,就没办法形成自己的观点。所以教师可以利用如“微课”等能够和学生实时互动的软件,让学生能够在遇到问题的时候,找到教师来与之互动。
信息技术的应用,让道德和法治观念都能够得到直观的解读。学生能够在这种方式里最大限度的获得认知,而教师通过这种技术的应用,能够让教学资源得到扩展,也能够丰富学生的知识面。将信息化技术和道德法治教学相结合,建设好多媒体信息化教学的内容,才能够真正提升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的教学效率,让学生真正学习到对自己未来发展有所帮助的、正确的思想道德观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