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农村小学开展微作文教学的研究

2020-12-06 16:04:51李小龙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李小龙

(甘肃省定西市渭源县教育局,甘肃 定西 748200)

一、开展微作文教学的背景

随着信息时代的飞速发展,快节奏生活日益的影响。微信,微博等短小精悍的写作形式深入人们生活。课堂教学也受到“微化”的大潮流影响,出现了微作文这一新概念。放眼小学生语文课堂,根据对小学阶段学生作文现状的观察,发现学生学习语文最怕写作,不知道写什么,无话可说的现状使得许多语文教师很是头疼。究其原因,我认为一是学生缺乏“生活处处皆文章”的意识,不懂将凌乱模糊的素材整合起来。使写出的文章没有细节,没有精彩之处。二是教师在课堂上缺乏给学生提供直观感受生活事物的机会。把生活中的事物变成文字,必须有清晰的观察,而不是靠模糊的回忆。三是每周一次的作文课起步高,训练次数少。课程表上一周一次的作文课安排不合理。

二、微作文教学的有力助手-------多媒体信息技术

在这个网络遍地开花的现实世界里,信息技术广泛使用,这对作文教学也有很大的帮助。现在农村学校基本都有电脑和多媒体电教室,我们完全可以把作文课搬到电教室去上,从网上下载现成的作文课件,适当的删改后,就可以拿来播放,把作文要求通过电子白板播放出来,把原来需要口头讲的内容都通过课件播放,展示。学生注意力十分的集中,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另外还可以在网上搜到一些激发学生写作灵感的视频和图片,使得情景重现,让学生通过看生活中的镜头,看生活中的场景,再写作文,就不至于无话可说。

我们可以用剪辑师等软件制作微课,把学生作品用幻灯片制作课件等多媒体信息手段,吸引学生眼球提高写作的兴趣感,时尚性。还有很多网络平台方便辅助微作文课的开展。我们对微信都很熟悉,教师都懂得利用微信把自己所教班级建个班级群,除了发作业,还可以经常发一些微分享,给群里的家长和学生看,部分爱写作的家长和学生也经常发一些自己写的东西,这个平台完全可以用来展示学生微作文。

三、微作文教学开展思路

(一)用“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累作文教学经验。通过各种方式向作文教学方面的专家,了解微作文教学的各种技巧。根据现实情况解放学生畏惧作文的心理。作文难,是由于我们对学生要求高,降低要求势在必行,让学生写日记,要不看字数,不看内容,不看字体。微作文篇幅短小这一特点非常易于学生接受,我们先从字数上解放学生,为学生写作大作文寻找到一个“最近发展区”。

(二)微作文课的准备与实施,课例分析,总结,提高。先让学生认知微作文的特点,看一些微博,微信例文,认知微作文就在我们身边。初步成型的微作文课,我们的设想是:出示微写作目标,依据眼前素材写微作文,再由师生共同评改。收集整理优秀作品以备积累。事先计算时间力求高效。先这样尝试,及时发现并订正问题。撰写微作文课的教学设计,共同分析并完善,进行课例研究,小组人员一起观课,议课,反思,分析,改善流程中的各种问题。

(三)微作文课的实施

微作文课要制定针对性很强的微教学目标,比如,这一节微作文课写人物的外貌,教学目标就定为能生动形象地刻画人物外貌,不做其他要求,目标少而精,学生易于完成。微作文素材的挖掘则是重点,在生活中寻找作文素材,可以从观察人物动作,神态,外貌等方面,从学习描写人物的微作文开始,然后依次进行叙事类,写物类,写景类等微作文的教学。可以就地取材,教学时直接选择生活场景和学生身边正在发生的事情作为素材,例如,同学的面目表情,动作,喜怒哀乐,学校组织的各种活动场景,学校的花草树木,水泥地面,教学楼,都可以作为素材。

另外,就是读写结合写微作—我们可以构思微作文在语文阅读教学中如何呈现,例如:在阅读教学中的仿写,续写,古诗词的改编小故事等。微作文课灵活多样,还可以到室外直接观察描写,培养学生即兴写作的能力,这样不拘泥课本,生活即为课本,拓展学生写作的范围。素材挖掘还可以利用多媒体。我们进行微作文教学,完全可以借助互联网,借助多媒体再现生活场景。有学生创办班报,结合班级文化,把精彩的微作文登上班报,登上班级墙面,并让学生对作品互相评价点赞,把精彩的评价也登上班报。制作班级作品集;积累下来,传给以后执教的下个教学班级或者同期的其他班级作为阅读材料,一直积累,逐步添加,一直传递。体现作文教学的人文性。微作文的评改也是一大重点,正如前面所说方法利用投影,可以采用学生分小组互相评改的方式,可以推选写的好的,利用投影展示。问题作文小组内互相更改,选择有代表性的问题作文,利用投影共同修改。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认识给同学做点评,选出精彩点评,也展示。

微作文是一种语言文字的积累,便于操作,不限文体。如果说以往的阅读教学是为学生的写作做准备的话,那么从读到写大作文之间就缺少一座桥梁,微作文的教学便是为阅读教学与大作文搭建了一座桥梁,我们所研究的便是这个桥梁的构造和形式,然后是桥梁的普及推广,通过研究把这个桥梁作为一种理念搭在课堂教学中,搭在师生的心里,形成一种新的课型,在教学工作中生根并成长。

鉴于农村小学生作文水平停滞的现状,结合以上笔者对微作的思考,借助互联网所提供的素材帮助,相信我们农村小学生可以在耳濡目染的生活中积累素材,能把生活变成文章。落实我“生活处处成文章”的教学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