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卫芳
(广西壮族自治区浦北县龙门镇马兰小学,广西 浦北 535317)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对小学语文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小学语文教学必须要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将学生凝聚起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小学阶段是小学生打下学习基础的非常时期,这一时期的学生个性特点比较明确,教师要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进行教学,结合计算机技术,营造更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从而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传统的教学方法是以教师讲解为主的,学生听课,被动地接受各种语文知识,久而久之,学生的创新能力被扼杀了,不能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不能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在讲台上一味采取知识被动灌输填鸭的教学方式,导致很多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降低。另外,有很多学生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将更多的重点放在了考试上,忽视了日常的学习。
传统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很大,在应试教育理念下,有的教师、学生和家长看分数,觉得考试成绩好就行,其实不然,现在教育制度改革,对评价考核方式的改革也很重视,对于学生来讲,不仅要看成绩,更要看学习情况、学习能力、综合水平。传统的评价考核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必须要加以改进。小学生的个性本来就很突出,活泼好动,在学习过程中过于注重考试成绩,忽略了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应用,对于学生以后的学习生涯的发展也是不利的。
合理提问可以引导学生保持质疑的态度,从而提高学习积极性。在传统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在讲台上讲,学生在台下听,渐渐地会让学生产生依赖心理。对此,教师积极为小学语文课堂中增添新色彩,在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互动。提问是课堂上的一个重要环节,如何提问是老师需要学习的一个课题,有的教师不会提问,在提问的时候也只是照搬教科书的上问题。为了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语文教师必须要将具体的问题细化,并且可以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问题进行转化,将一些复杂的问题简单化、具体化、形象化,从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渐渐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例如,在《赵州桥》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在讲课之前可以首先提出问题:“同学们知不知道中国有哪些大桥比较出名?”这个问题就将学生的思维打开了,没有一开始直接就提出赵州桥,而是首先引出“桥”的概念,与课堂教学的主题相呼应。等到学生回答这一问题之后,教师再提出问题:“那么大家知不知道我们国家有一座很出名的桥,叫做——赵州桥?”提出这一问题之后,再让学生对课文进行阅读,对课文内容有大致了解,然后再引导学生提出质疑:“既然赵州桥的建桥时间已经很久远了,为什么还是没有出现质量问题?”带着这个质疑,走进课堂中,通过对课文进行分析,找到答案,解答学生心中的疑惑。这种方法可以很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有助于学生打开思路,主动跟随教师学习,提高教学质量。
在语文课堂教学环节,可以加强对多媒体的应用,将一些知识点用幻灯片的方式展示出来,配合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提高学生对语文的兴趣,同时能够加深他们对各种知识点的理解,不再像以前进行呆板地学习。另外,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应该要积极加强对各种新的教学资源的应用。以《圆明园的毁灭》这篇课文为例,这篇课文中会涉及到一些关于圆明园的知识点,小学生对圆明园的了解可能不多,也理解不到圆明园的毁灭有多令人痛心。为了更好地还原历史,让学生对历史有相应的了解,教师可以提前制作好微视频,讲解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暴行,将圆明园以前的壮观景象和现在被毁灭之后的样子进行对比,从而加深学生对圆明园被摧毁的认知。在观看完视频课件之后,教师可以结合课本内容提出问题:“大家看到了圆明园的变化了吗?是什么样的变化呢?”。通过幻灯片和视频可以加深学生的理解,产生更加直观的感受,从而与作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课后练习和巩固是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重要途径,教师都会给学生布置作业,但是在布置作业的时候千篇一律,学生解答的题目也是相似的,容易产生疲劳感,让学生失去学习兴趣。对此,在课后巩固练习时,教师要根据小学生的个性特点来布置作业。比如在阅读教学方面,课堂的阅读时间有限,课后学生可以多进行阅读,不要局限于课本内容的阅读,还应该要多阅读课外书籍,尤其是一些比较经典的、适合小学生阅读的文学作品,可以作为阅读的主要素材,在课后进行阅读练习,帮助学生累积阅读量,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综上所述,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比较陈旧,对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有很大影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推进,在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要利用多种方法提高课堂趣味性,多给学生关怀和鼓励,结合小学生的个性特点开展教学,例如在课堂上设置教学情境,进行合理地提问,将学生的思维和眼界打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另外,在课后也应该要多引导学生进行巩固、拓展学习,不断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