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继超
(四川省委党校,四川 成都 610072)
前言:党和国家在多次重大会议中提出构建新时代社会治理体系,这体现出了党对社会治理现代化发展的重视和决心,同时也为加强和创新新时代社会治理发展路径的研究明确了方向,为进一步社会治理的深化发展提供了科学的指引[1]。目前,新时代背景下,社会的各种主要矛盾使社会治理面临着新的挑战,之间产生了很多的问题和矛盾,但同时也提供了更多潜在的发展机遇。因此,我们要紧紧抓住机遇,积极的迎接挑战,并通过各方努力改善和创新社会治理理念和方法,开辟崭新的社会治理发展道路,从而满足新时代的服务需求,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政府部门在开展社会治理及服务工作时,往往会根据实际情况对自身行事方式进行调节,以适应不同事件的突发情况,而治理和行事的标准主要是结合道德要求和法律法规来确定的。但是,由于社会发展迅速,各种新的社会问题和矛盾逐渐显现,继续以两种管理模式相结合进行社会治理已经显得较为滞后和不足,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实际需求与管理新格局提供的实际需求和治理水平存在明显的差别,这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问题所在,迫切需要建立和完善新的格局来支撑新时代社会治理的发展和创新。
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社会中的许多组织结构已经发生了一定的变化,由于经济发展迅速的原因,促使了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出现,并且,利益主体不断发生变化,其利益关系不断被分化,使得社会中存在着很多不确定因素,因此,原有的管理模式根本适应不了现代社会发展的情况,已经无法科学合理的处理这些复杂的利益关系,这使得整个社会治理过程将会变的更加困难,对于政府部门来讲,更是力不从心。
社会的发展促使许多新的社会组织出现,它们的出现会形成更复杂的社会利益关系,将会给社会治理带来更多的社会事物,从而引发出较多的社会矛盾,在进行社会治理过程中,这些新的社会矛盾和问题会给政府部门造成新的难题,影响社会治理工作的开展。现有的管理模式和治理方法已经无法再适应现代社会的发展需求,其机制和体制也无法对当下的社会实际情况给予有效的保障。
“依法治国”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重要体现,也是促进社会治理策略创新发展的关键所在。实现社会治理的现代化,一是为了维护国家社会发展和谐稳定,是国家管理策略体系更加稳定、完善,二是为了让制度制衡权力,加强对权力的监督和约束,实现制度面前没有特殊权利,使得社会治理达到更好的效果。中国的“依法治国”策略是坚持以宪法为核心,并针对社会相关问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法律法规,是国家的经济、政治、文化的发展有一个明确的方向,更重要的是保障了每一位公民自由平等的权利[2]。随着宪法以及相关地方法律、行政法规、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等体制的不断完善,国家的“依法治国”方针显得越来越重要,在社会治理发展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为保障公民的经济、政治、文化权利提供重要依据,从而满足了人们的基本社会需求,维护社会的稳定发展。
现如今,网络信息技术发展迅速,新媒体技术已经被应用到越来越多的行业领域中,已经基本融入到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因此,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构建符合现代化社会发展特点的社会治理发展路径,创建科学合理的社会治理方式。提高社会治理的信息化能够极大提高其自身智能化水平,可以有效解决新时代社会治理信息资源零散化、独立化、运行效率低等问题,是实现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关键所在。加大社会治理方式的创新与完善,将整合后的优势资源以网络信息化平台建设为载体,同时以互联网新媒体等信息技术手段,促进加快社会组织与政府部门构建信息共享平台的步伐,形成新的服务治理新格局,从而更广泛、更有效、更快捷的为社会群众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社会基本发展需求。
在制定社会治理政策时,应该通过多方面手段收集民众意见和建议,广泛听取和采纳人民群众和社会组织的有效合理反馈意见,然后对这些反馈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并通过协商协同的理念进行治理,同时将治理过程通过实际政策手段公布出来,让社会群众进行民主监督,使其称为社会治理的参与者、受益者、监督者,从而全面推进新时代社会治理的规范化、程序化,进一步加快社会治理现代化的发展。另外,政府部门应该组织并倡导社会群众和组织参与到协商协同的社会治理方式中来,能够有效促进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建设,从而减少社会矛盾和问题。除此之外,还要加强对人们各合法权益的保障力度,使人们成为社会治理发展的主体,为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发展提供有效的帮助。
由此可见,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是完善国家治理体系和维护新时代社会秩序的关键所在。但是,在目前的社会治理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矛盾有待解决,可见,要想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还要面对很多挑战。实现新时代社会治理的现代化,需要国家和人民共同努力,并以创新的思维、专业的知识、科学的方法为基础来进行协同共治,才能进一步夯实社会治理发展的基础,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及矛盾,并维护社会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