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雪情
(重庆市北碚图书馆,重庆 400700)
纸质文献资源服务是传统图书馆的主要内容。读者需要去图书馆借书,这更多地受到时间和空间等因素的限制。随着网络数字资源的兴起,诸如电子书和电子期刊之类的数字文献资源在图书馆文献资源系统中的地位日益重要。读者可以通过网络随时随地访问大量的文献资源,这使传统图书馆面临挑战。
图书馆员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能力仍然保持传统的管理和服务模式,新环境下的社会对公共图书馆员的理论素养、知识结构、专业水平、服务理念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从管理的角度看,图书馆员的培训经常被忽略,培训仅仅是形式上的,它不能因人分岗,缺乏科学和制度化的就业机制。从长远来看,这不利于图书馆的发展。
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的建设涉及很多内容,包括馆舍、信息资源、技术设施、读者服务、规章制度和体制机制。其中,体制机制的建设是服务系统(包括馆舍、资源和设施)建设的中心环节,系统构建等是服务系统的基础和保证。要建立完整的公共图书馆服务体系,必须同时进行系统建设和机制建设。如今,普通图书馆和分支图书馆系统是公共图书馆服务系统机制的创新。普通图书馆和分支图书馆系统均以区域图书馆为主图书馆,以社区图书馆为分支图书馆,实现统一的财务分配,统一的采购和编目,统一的基础设施配置,统一管理,贷款还款管理系统。在普通图书馆和分支图书馆制度下,普通图书馆负责分支图书馆的领导和指导。每个分支图书馆的主要职责都得到明确规定,从而有效调动了工作的热情和创造力。图书馆系统的管理效率和运营效率得到了极大的提高。在建立通用和分支图书馆管理制度和机制的基础上,公共图书馆还应不断优化图书馆的空间资源、信息资源和技术资源,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为图书馆的发展提供基础和保证,从而建立创新的服务体系。
人力资源建设也属于创新服务体系建设的范畴。由于其在图书馆创新服务系统中的关键作用,因此需要进行深入的讨论和研究。在新的发展阶段,用户对图书馆服务项目需求的增强将不可避免地提高对图书馆人员的基本要求。图书馆必须建立一支能力强大的图书馆员团队,为用户提供高级技术服务,尤其是学科图书馆员,他们不仅必须全面了解收藏,而且他们自己的知识深度和广度也必须达到他们所服务的学科相应的要求。具体来说,图书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人力资源建设:一是建立引进,培训和提高馆员的良性循环机制;第二是通过新旧,传播和帮助建立团队观念,并促进团队合作。该项目的发展加深了图书馆员之间的相互合作与协作,不断增强了图书馆员队伍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三是建立工作促进机制和培训机制,为图书馆员提供良好的个性化发展空间。
随着当前图书馆环境的不断变化,图书馆的服务理念、服务意识、服务功能、服务模式和服务方式都在发生变化。图书馆不再仅仅是一个文献借阅和参考咨询机构,它的服务功能不断扩大,服务范围也在不断扩大。它已成为满足公众文档和信息需求,自学以及休闲娱乐的重要文化机构。用户需求是图书馆存在的基础,也是图书馆发展的原动力。关注读者的需求,开展各种文化活动,满足不同年龄,不同阶层、不同性别的人们对文学、信息、娱乐和休闲的需求,已成为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借阅书刊、观看展览、听讲座和制作手工艺品已成为公共图书馆的活动。读者研讨会、读者沙龙、文化演讲厅、经典诗歌朗诵和其他读者活动已成为图书馆阅读促进活动的重要形式。如,在开展读者活动的过程中,北碚图书馆不断创新活动,以建设书香北碚为目标,积极开展多元化、多维度的全民阅读推广服务,以满足不同群体的文化需求,促进图书馆服务,引导读者进入图书馆,了解图书馆。北碚图书馆每年组织与读书日、读书月、假期和特殊纪念日有关的各种文化活动,例如“碚城同读一本书系列活动”、“北碚全民读书月系列活动”和“清明节主题活动”、“端午节系列活动”、“中秋节系列活动”等。同时,为了提高读者活动的效果,注意每个群体的不同特点,提高活动的针对性,针对不同年龄段和不同群体培育一系列阅读品牌活动,例如“碚贝亲子故事会”,创办于2015年,每月1期,至今已举办43场。
公共图书馆是社会主义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核心组成部分。近年来,信息技术的发展不断推动着公共图书馆的服务改革。图书馆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挑战和机遇。国内公共图书馆应抓住机遇,从容应对,积极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建立创新的服务体系,培养创新的服务人才,并通过空间再造和服务转型升级不断满足用户的实际变化需求,从而彰显公共图书馆的社会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