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继承
(中共哈尔滨市阿城区委党校,黑龙江 哈尔滨 150300)
简单来说,新型的职业农民是属于我国在实现乡村振兴措施中的主要力量,而“优化农业的主题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过程中,最为关键的是逐步的优化农业的新型经营主体力量。在当前我国农业生产与发展的过程中,首先是需要相关的农业从事人员有着科学的经验、专业的技术水平以及具备专业的经营和管理的能力,进而来促进我国关于振兴农村的战略计划。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科学管理方法在农业生产实践中应用的过程。农业机械化、农业产业化、农业科技化、农业信息化以及高新技术、智能控制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需要“懂经营、会管理、有技术”的现代新型职业农民,因为只有他们才能够成为先进生产力的代表,能够适应现代农业生产的高新精细的工作要求。同时新型农民职业要求其本身必须具备较高的文化素质和道德修养,具有较强的法律意识和创新精神,能够同其他行业的职业人员一样共同为创造和谐社会贡献应有的力量。
首先,在培训新时代职业农民中,最为关键的就是需要相关的职业农民来积极主动的学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并且还要始终坚持该思想作为所有培训活动中的指导思想,进而在实施培训的过程中结合一些理论知识来开展对应的培训内容。
简单来说,职业农民是属于实践中的主体力量,因而在开展对职业农民的思想教育中,首先是需要着重的观察并分析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教育,进而来借助一系列的措施来实现和提升我国农民自身的思想信念等,拉近农民与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之间的距离,逐步让农民认识并掌握相关的原则和方法,可以主动积极的投入实现乡村振兴的事业之中。所有的行动都是需要相关的理论来进行支持和研究,因而在培训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需要加大对习总书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教育力度,使之可以主动积极的投身振兴农村事业之中。
准确的来说,培养新型职业农民并不是可以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的,而是需要经过长期的变化和培训来逐步的完成的。其中,首先是基础性的教育,接着职业培训的活动,再者是从九年义务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过程推动,是合格的农民职业者所必须经历的受教育过程。针对农村基础教育制定出台一套适合农村少年儿童“受教”,又适合乡村教师“施教”的基础教育机制,让新型职业农民与其他职业者一样不要“输”在起跑线上。
对职业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是一项长期任务,而我们用于这方面的资源又是相对不足的,所以在开展职业农民的职业技能教育工作时应建立可持续的体制。目前我国农民身份的转换刚刚开始,新型职业农民教育培养仍处于起步阶段,农民对职业的认知和理解仍处于懵懂和浅层次,有许多农民是“被动”在接受培训。改变这种局面的有效办法就是要对农民进行必要的职业引导,使其从“被”培训变成“要”培训,在各级政府主导下利用各种媒体对新型职业农民的相关职业的知识内容,对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等进行全面综合的分析与研究,进而来使得农村中的农民可以对新型的职业农民有进一步的了解和认识。首先,对职业农民教育培养的教师要在农民心中树立智慧致富的意识,要使得他们在思想上重视对农业技术技能知识的学习,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宣传力度,其中既要将相关的理论教育推广到农村中的具体实处,还需要避免措施落不到实处。其次,加大队伍的建设,重点是要提升职业农民培训队伍中教师自身的教学质量和自身的动手实际能力。积极吸纳人才,培养一支政治立场坚定、具有深厚理论和实践功底和对职业农民所需要掌握技能有较高认识的骨干队伍。再者,就是要实现体制化的教育普及模式,简单来说,就是要在农村中建立对应的多层次、多形式、全员化的农业技术知识、技能知识的普及模式。要在我国的广大农村加强学习型社会的构建,在广大的新一代农民中形成对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知识的学习风气,使人人想学习、人人爱学习,使广大农民对农业知识技能和技术的学习习惯化和长期化。最后,还要加强对职业农民的农业技术知识和技能知识的普及学习方面的管理,必须与职业农民在教育中的各个部门、单位以及相关的工作人员等进行沟通与交流,使之明确自身的职责,可以准确的找到自身的工作任务,使相关的工作人员可以准确的对待职业农民的普及教育工作。
正是如此,在可持续原则中,我们还必须把握继承性原则,也就是在职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要吸收和借鉴国外优秀的农业技术和农业知识上的先进经验,传承借鉴总结国内外农业的职业技能教育的成功经验。
在继承我国传统的农业先进经验的过程中,同时也需要对当前传统农业中的错误经验进行批判,通过改进来创造出民族特色和时代气息的中国农业。在全球化的信息爆炸时代,特别是网络文化的出现,职业农民通过网络随时都可以查到各种信息,准确的来说,当前的职业农民技能培训并不是封闭的教育,而是与时代接轨的职业教育,其中可以借助多方面的信息渠道来进行学习与培训。
可持续原则,一般指的是要保证职业技能教育的常态化和持久性。当前我国理论教育体系还不完善,广大农民对当代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的总体掌握程度还不高。在这种情况下,必须从现实情况出发,实现当代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教育的普及化和体制化,推动理论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动态性原则是指在对农民进行职业技能教育的过程中要保持“动”的状态。只有在普及当代的农业科技知识和技能中让这些知识“动”起来,使其生动具体,具有真实感和亲切感,才能在对农民进行职业教育时获得好的成效。由于广大农民在接受教育成为职业农民的过程中其思想状况也在每天发生着改变,这就要求我们以一种发展变化的眼光和思维去从事对农民的科技知识和科技技能的教育,以求在对农民的职业培养中取得较好的教育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