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侠
关键字:小学 体育 核心素养
孩子们在小学的时候,就开始通过对外界事物的观察来形成自己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了,逐渐形成了自己的性格和核心素养,这些都和学生们之后的身心健康发展息息相关。体育课程对于小学生来说不仅仅是体能和体育技能的锻炼,还有助于他们提升自己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们的适应能力,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本文主要探讨如何在小学体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
在小学,人们往往认为体育课就是给小孩子们玩耍的课堂,没有进行有效的教学活动,认为体育课可有可无,这就导致小学生缺乏核心素养的培养,没有人对学生的体能锻炼进行督促和引导,学生们对于体育精神的意识相对薄弱。教学内容比较单一,没有加强对学生的心理素质和体育意识的培养,学生们的学习积极性不高。
老师们在开展体育课程之前,应该提前规划好教学计划,科学制定训练计划,合理利用教学时间安排训练任务和目标。
比如在什么时间段做什么方面的训练、什么时候组织体质测试等等,提前做好规划,避免遇到天气等不可逆变化,影响教学质量。
提高小学生整体的体能水平和理论知识,让学生们在体育课程中健康成长,全面发展,逐步在教学中培养核心素养。
渗透核心素养只靠老师一人努力是不够的,在小学体育中,课堂上的主体是学生而非老师,老师应该引导学生认清自己的主体地位。将话语权交到学生手中,老师在课堂上只需做好一个任务的颁布者、执行者和引导者,和学生一起完成提前规划好的任务。
加强师生之间的交流和沟通,建立一种亦师亦友的师生关系,实现有效沟通。鼓励学生们在课堂上积极表现,发挥特长,引导学生养成良好锻炼习惯和意识。
融入学生集体,逐渐了解学生的特点和短板,因材施教,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锻炼,营造一种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让学生们在这种愉快的环境下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更有效地渗透核心素养。
传统的教育理念中,体育课就是用来给学生放松压力和锻炼身体的,但是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也是体育课程中不可获取的一部分,是进行健康教学和渗透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
学生们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学习,可以开阔他们的眼界,提升他们的生活阅历和知识储备,在培养学生身体素质的同时,也促进了学生对于文化素质的加强,实现了我国全面发展的教学理念。
老师们可以在日常的教学课程中,有意识地向学生们普及一些体育理论知识和体育常识。比如在针对篮球的培养课上,老师们可以在上课之前问同学们一些篮球的基本常识,比如国家标准的篮球场的面积、长度、宽度、分别是多少,学生讨论完之后再系统地向同学们讲解篮球相关的理论知识。老师也可以和学生一起聊聊喜欢的篮球选手,调动学生们学习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竞技精神,渗透核心素养。
个人竞赛和集体的活动不同,它可以让学生们暂时脱离集体的舒适区,让专业能力强,综合素质高的学生脱颖而出,让他们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比赛和竞赛,实现自我突破,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和斗志,培养他们的拼搏精神和竞技精神。实现不断比赛,不断竞争,不断突破、不断学习、不断进步的良性循环。
设立比赛时可以加入一些奖项,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为了防止有学生消极比赛,老师也可以将排名和成绩录入期末考核的一部分,引导学生们认真比赛,培养他们的体育精神和竞技精神,渗透并发展学生的核心素养。
总而言之,体育学科对于小学来说不仅仅是为了放松和锻炼身体,更是为了培养学生们的身体素质和文化素质的全面发展,是增强学生综合素质的主要途径,可以有效地在 小学教育与健康教学中渗透核心素养。因此,老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可以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进行核心素养的锻炼,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和锻炼意识,促使学生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