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融合时代对汉阙文化传播的思考
——以渠县汉阙为例

2020-12-06 16:04:51贺羽黄炀倩唐慧琳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贺羽 黄炀倩 唐慧琳

(内江师范学院,四川 内江 641000)

汉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典型代表,具有极高的文化价值和精神内涵。如今,在国学复兴和坚定文化自信的大环境之下,传统文化的宣传成为重要的时代课题。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和互联网的发展,让信息传播速度呈几何式成倍增长,同时也让传统文化的传播迎来了新的机遇与挑战。2013年11月,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提出“整合新闻媒体资源,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2014年8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深改组第四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推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融合发展的指导意见》,媒体融合上升至国家战略。在新的媒体环境之中,如何在汉阙文化和媒体融合发展战略之间构建新的桥梁,成为之的探讨的课题。

一、汉阙文化的传播现状

(一)以本地传播为主

汉阙由于其本身的固定性和不可移动性,大多数的汉阙建筑都是在原产地保护、宣传和展示。以渠县汉阙为例,渠县共有六处七座阙,这些阙大部分都伫立于乡野和村庄附近,仅仅在外部修建围墙隔离人群,避免有不文明的涂鸦或雕刻行为。为了更好的宣传推广,渠县政府也修建了汉阙广场和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位于渠县土溪镇赵家村的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是中国首座以汉阙文化为主题建造的博物馆,馆中没有实物展出,是以投影、资料片等数字技术和图文资料展示,向大家讲解汉阙的故事。由于地理和交通条件的限制,政府也没有做好博物馆和汉阙景区之间的联动,汉阙广场和中国汉阙文化博物馆吸引的游客数量有限,客流量并不大,在某些时候更可以称得上冷清。

(二)文字资料多,视频等直观资料较少

在中国知网上搜索“汉阙”一词,共检索到68个结果,其中关于渠县汉阙的结果共有11个,具有代表性的有:李同宗.渠县汉阙的文化解读[G].渠县创作办公室;余慧娟.高一丹.渠县汉阙艺术研究[J].重庆大学艺术学院。汉阙相关的视频资料,根据在浏览器上的搜索结果,汉阙出现过的纪录片寥寥无几,仅能够搜索到就只有《瑞萦丹阙》、《航拍中国》和《国宝档案》;除却《瑞萦丹阙》是央视专门拍摄的汉阙纪录片外,其余的纪录片大部分是在某一集里面提及到,例如,在《航拍中国》里面,汉阙只有一分钟左右的时间。

(三)大众知名度不高

根据之前的相关调查数据显示,在高校中有90%的大学生根本不知道汉阙是什么;即使是渠县本地人也有相当大一部分不知道汉阙,在询问“汉阙”是什么时,很多渠县本地居民都不知道是什么,换一种说法询问“汉碑”时,当地人的第一反应是本地的酒水产业——“汉碑酒业”,只有在详细描述清楚后当地人才知道最开始询问的“汉阙”是什么。这是大多数人存在的一个误区,认为汉阙就是汉碑。但碑是碑,阙是阙,碑阙不能等同。碑起源于原始社会,然后逐渐沿袭流传下来,阙起源于商周时期,盛行于汉代,晋代衰退;碑是任何人都可以立的,却只能由有一定身份地位德才才能修建。故而碑阙不能混为一谈。互联网的普及使人们更容易获取信息,但在浏览器输入“汉阙”一词进行搜索,排在搜索结果最前面的并不是关于汉阙的百度百科词条,而是一本起点中文网的历史类小说,这些小说的网页链接占据大多数。就算是在微信公众号里,也很少看见汉阙的身影,只有在偏文化类的微信公众号推文里才能见到它,汉阙开始成为真正的冷门文化知识普及。

二、媒体融合时代汉阙文化传播的新路径

(一)跨媒体传播,线上线下积极互动

媒体融合成为现今国内媒体发展的新趋势。以汉阙文化为代表的传统文化,也应积极适应现今的传播趋势,不仅要重视传统媒体的传播作用,更要积极联合新媒体平台,打造属于渠县本地的汉阙文化印记:推出属于自己的微信公众号,撰写一些大众喜闻乐见的、通俗易懂的、简洁明了的科普文章和推广文;利用抖音等短视频APP,创建专属抖音账号,以汉阙本身的故事、雕刻和纹样为灵感线索,化繁为简,抓住用户眼球,吸引用户注意力,让汉阙文化在新媒体平台上“活”起来。

(二)积极应用新技术

媒体融合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新技术的应用。大数据、云计算、VR技术……开始被各大媒体广泛应用。作为中国首座无实物展出的博物馆,更应利用数字技术(如:VR),构建汉阙文化网络空间,让大众通过移动智能终端就可以更好地感受属于汉阙的文化之美。

(三)转变传统传播观念,创作优质内容

传统的文化传播,如:修建博物馆、拍摄纪录片和专题片,不仅耗时长,成本高,而且不能完全保证可以取得好的宣传效果。新媒体的出现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很好地解决了这一问题。现在,人人都拥有手机,人人都可以上网,每个人都是传播者,每个人也都是被传播者。新媒体传播内容制作周期较短,成本较低,有着庞大的受众群体,尤其是优质的内容更容易引发关注和讨论。因此,汉阙文化的传播不仅要重视新媒体平台,更要利用其生产出优质的内容,才能达到好的传播效果。

结语

从2014年起,我国的媒体发展迈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传统文化的传播也开始迈向了一个新的台阶,这既是机遇也是挑战。传统文化在面临新的传播浪潮时,也要坚定自己,在改变的同时积极拥抱新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