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文玉
(阳煤集团纪委,山西 阳泉 045008)
当前社会的发展速度较快并且处于不断加快的进程当中,各行各业都迎来了一个又一个的发展机遇,经济效益不断提升,但就在这种一片向好发展形势中,国有单位中关于经济的违法犯罪现象屡禁不止,在经济效益的引诱下铤而走险的人不在少数,而这类人具有一个共同点——思想防线较为薄弱,因此才会在经济利益和权利义务相冲突时做出了错误的选择,走上了犯罪道路。国有单位在解决新时代的此类问题过程中,需要加强对思想的建设重视程度,通过严把思想关卡,提升职工思想认识水平,将纪检工作落到实际工作的每一处。
国有单位的职工与社会中的个人企业员工相比,具有更加严格的工作环境,不论是体现在工作要求还是工作内容方面,都形成一种严肃认真的氛围,国有单位员工的经济收入及其提升速度也受到一定影响,与个人企业相比增幅较小,工作收入上的差距很容易使国有单位员工出现迷失状况,进而在工作中出现一系列行为偏差现象。这种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国有单位员工自身的思想认识不到位,存在较多漏洞,侥幸心理占据上风,认为偶尔几次不遵守规范的行为并不要紧,既不会被其他人发现也不会造成严重后果,殊不知,这种思想一旦存在就会撬开违法犯罪的口子,等到严重后果出现的时候再后悔也于事无补。
面对这种情况,国有单位纪检部门需要开展经典案例循环播放活动,将历年不同国有单位中出现的违纪违法并得到依法处理的案例为单位内员工播放,并向观看员工进行解释说明,使员工清楚的看到案例中的主人公们是如何从一个个小错误走到最后违法犯罪的结局。通过观看经典案例,一方面引起员工的重视,另一方面也是对潜在犯罪行为的震慑,使员工看到损害单位效益产生的严重后果,使得员工在心中产生不敢违纪的思想认识。
个人的思想认识是个人行为选择的出发点,任何人的任何行为都受到思想认识的引导,但是当行为受到约束时,思想认识也会随之调整。因此,在国有单位中做好纪检工作,减少员工违纪现象的出现,必须依赖于一套行之有效的纪检制度。国有单位通过纪检制度的建设与维护,不断为员工制定符合单位发展和员工工作现实的纪检制度条例,对员工在工作中应当如何做和不应当出现的行为进行明文规定,减少“灰色地带”,也相应减少国有单位员工出现错误行为的次数,在单位内部形成不能触犯纪检纪律的良好氛围。
国有单位纪检部门从单位的实际情况出发,对现有的纪检制度进行检查,对其中已经不能适用的条例进行剔除,设置与现实情况相对应的纪检条例,尤其需要注意与当前网络技术、社交网络规范以及智能支付等情况相联系。国有单位对纪检制度的调整与国有单位的现实发展相一致,及时明确工作职责与工作范围,能够有效减少工作漏洞,对国有单位的员工思想认识产生一定的约束作用,有效减少失范行为。
国有单位通过开展加强经典案例教育工作以及重视对纪检制度进行完善,对国有单位员工而言都是外在的约束,是一种被动状态下的遵规守纪,虽然从最终效果看具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纪检工作的整体效率仍旧有待提升,而从员工自身的主动认识入手则能够有更高的效率,主动心理驱使下的行为与被动状态下的行为相比,积极性与主动性更加强烈,持续性也更强,对国有单位而言,能够在纪检工作方面有更好的工作效果。
因此,国有单位在提升单位员工思想认识以提升纪检工作整体效率过程中,需要加强实践活动的举办,给予单位员工深入实践的机会,在实践中提升思想认识。国有单位一方面可以举办工作技能大赛,提高单位员工钻研自身技能的热情,另一方面可以举行优秀员工系列表彰活动,并给予配套奖励,向员工提供正向激励,引导员工思想的提升。实践活动与理论活动相比与员工的工作实际更贴近,能够形成对员工的吸引,且实践活动中已经蕴含了理论教育的部分,只要稍加引导就能够实现理论教育与实践教育“1+1>2”的效果,对于员工自身的思想认识而言,能够有更快的提升速度。
无论是经济的快速发展还是网络技术的渗透,都为新时代国有单位的纪检工作成效提出了一个又一个挑战,国有单位纪检部门需要认清现实,重视单位员工思想认识水平,通过经典案例播放使员工不敢违纪,通过做好制度建设使员工不能违纪,通过增加实践活动比例使员工不想违纪,促进员工思想认识的进步,实现国有单位纪检工作效率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