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黄伟
(安徽省公安教育研究院基础教育部,安徽 合肥 230031)
社会语用失误是指跨文化交际中因不了解双方的社交规约、礼仪准则或风俗习惯等文化差异,导致语言形式选择上的不恰当。一般分为礼貌语使用失误、称谓语使用失误、广告语使用失误和成语使用失误四种类型。
中国被称作礼仪之邦,礼貌用语是在交往中彼此表示尊重与友好的表现。汉语中的礼貌用语繁多,生活中常常都要借助礼貌用语来调和和融洽人际关系,但有些礼貌用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表现,外国人不了解中国的社交规范就会对汉语的礼貌用语感到莫名其妙。如:
一外国留学生Jim到中国朋友小周家做客。
小周:“欢迎光临寒舍。”
Jim感到很纳闷,小周的家装修的很漂亮啊,所以就说:“你的家很漂亮。”
小周:“哪里,哪里。”
Jim就环顾了一下屋子,老实的回答:“客厅、阳台、厨房都很漂亮。”
小周听后哈哈大笑,Jim不明白小周笑什么,自己说的不对吗?
小周:“Jim,多亏你帮我补习英语,我的英语成绩才能提高这么多,你每周都帮我补习,浪费你的时间了。”
Jim感到很奇怪,为什么帮助小周补习是浪费时间呢?就说:“你的成绩提高了,不浪费时间!”
小周送Jim出门:“欢迎下次再来,请慢走。”
Jim还是不明白,为什么要自己慢走呢?怕自己摔跤?也太看不起我的身体健康状况了吧?
这种语用失误的产生是因为中西方社交准则的不同。中国人习惯于贬己尊人,以体现自己谦虚礼让,尊重他人。如:尊称他人的父母为“令尊”、“令堂”,自己的妻子称“贱内”、“拙荆”。汉语中别人称赞你时要否定以显示自己不骄傲自满,如:“你的英语很好。”“没有,说的一点都不好。”上面例子中的“寒舍”、“哪里哪里”都是符合汉语交际中的礼貌原则,体现了谦虚和对别人的尊重,但却违反了英语的礼貌原则,因为西方人一般都具有人人平等的思想,别人夸赞时坦然接受,称呼上也多直呼姓名。
称谓语是交际的开始,也体现了交际双方的关系,称谓语的正确使用是良好交际的开端。称谓语反映了交际双方的年龄、地位、职业、关系。中国人的宗法观念、亲属观念都非常强,导致汉语中称谓语繁多。西方亲属关系简单,因此英语称谓语就比汉语少得多。比如:英语中“aunt”一词在汉语中就有“阿姨”、“姑姑”、“婶婶”、“舅妈”、“大妈”、“大娘”等多种意思,这体现了中国对家庭关系的重视。
中国传统的封建伦理观念对社会等级有严格的划分,等级观念根深蒂固,造成了汉语中习惯在姓氏后面带上职位表示对对方的尊敬,如:“李书记”、“王主任”、“张局长”、“赵科长”等。而西方一般强调每个人都是独立平等的,英语中称谓上多以Mr,Mrs,Miss称呼。这就导致在跨文化交际中中国人觉得外国人对长辈也直呼其名感到目无尊长,而外国人在听到“Manager Li”时也感到莫名其妙。
广告是用简洁优美的词汇传递商品信息以此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的语言,广告语言承载着商品文化形象和语言表达方式,不仅仅是一种经济活动还是一种文化传播。广告语的正确使用会吸引消费者注意,激发购买欲望;相反不恰当的广告语就会造成不好的营销效果。
恰当的广告语翻译可以在目的语国家赢得好的印象与效果,如Avon中文译为“雅芳”,让人联想到雅致芳香,给人美好的感觉。Benz译为“奔驰”,显示了汽车的优越性能。中西方历史文化、价值观、宗教理念等的差异经常导致广告语的翻译语用失误现象的发生。如:白象电池在中国取得了好的产品形象,大象在中国是有力量的形象,自然会让人联想到电池经久耐用的品质。可白象电池在出口时直接英译为“White Elephant”,虽然语言上是完全正确的,可是在英语中“a white elephant”是固定短语,意指“沉重的负担”和“无用累赘的东西”,这就使白象电池出口时不受欢迎。
成语从狭义上说是指四个字组成的词组,广义上凡是具有特定含义的定型词组,已经约定俗成的就是成语,包含熟语、谚语、歇后语等。成语是在一个国家的历史文化背景中产生的,往往带有很深的文化积淀,涉及历史故事、传说、寓言、历史人物、宗教信仰等。在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成语的文化背景可能就会出现语用失误。
中西方成语差异在宗教信仰方面非常显著,汉语中受佛教影响较深,而西方多受基督教影响。佛教从两汉之际开始传入中国,历史悠久、影响深远,产生了大批关于佛教的成语,曾有学者统计,我们常用的佛教成语有500-600个之多。如:“借花献佛”、“醍醐灌顶”、“痴心妄想”、“无事不登三宝殿”等等。而西方许多国家,特别是英美,人们多信奉基督教,也有很多习语和基督教有关,如:“God help those who help themselves.”(上帝帮助自助的人)“God is no respected of persons.”(上帝一视同仁)
在文化习俗上面,如前文提及的动物意象“狗”和“龙”上,东西方的态度截然不同。虽然现在“狗”的形象在人们心中是最忠实的朋友,但汉语历史遗留下来的与“狗”有关的习语大多含有贬义:“狐朋狗友”、“狗咬吕洞宾——不识好人心”、“狼心狗肺”等等。英语中“狗”是受到人们喜爱的,形容一个人幸运会说“You are a lucky dog.”
综上所述,社会语用失误大量地存在于跨文化交际中,研究社会语用失误类型有利于更加了解跨文化交际的语用失误,促进跨文化交际的健康发展并改进对外汉语教学、发扬中国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