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丹
(松溪县融媒体中心,福建 松溪 353500)
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现代社会已不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简单的个人信息传递和交流。借助互联网技术和智能设备,公众不仅是社会信息的生产者,也是社会新闻的接受者,在很大程度上也是传播者。在这个信息爆炸的现代社会,信息总是错综复杂的。在社会信息融合的时代,为了获得更多的关注,一些媒体故意操纵甚至捏造新闻内容。“标题党”现象的出现掩盖了新闻的真实性,将不准确的新闻信息被传递给公众,误导了舆论,不利于促进社会和谐。新闻工作的目的是帮助人们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传递更多真实有效的新闻。然而,这种真实的新闻信息往往被非常规的自媒体报道所覆盖,这也是现代记者迫切需要转型的主要原因之一。
新闻记者的首要任务是获取有关现场事件的重要信息,并真实有效的传递给社会大众。现阶段县级新闻工作者往往只想当“会议记者”,而不去实地进行深入采访,导致获得的信息出现错误。这种做法不仅严重违反了记者的职业道德,也损害了记者的正面形象,不利于新闻事件的真实还原,还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在融媒体的时代,只有新闻工作者进行转型,才能促进地县级新闻工作者的发展。提高自身工作质量,转变“会议记者”和“材料记者”的原有形象,并深入基层进行实地考察。尤其对于县级层面的新闻工作者来说,他们应该抓住机会与当地群众沟通,了解群众的真实诉求和需要,进而揭示新闻事件真相,引导舆论走向正确方向,积极塑造县级新闻工作者的正面形象,促进新闻产业发展。
在融媒体的时代,新闻生产汇集了文字、图像、音频、视频等多种媒体形式。在保留原有传播话语权和传播理念的基础上,选题、采访方式、报道媒体各不相同,各有侧重,融合了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节目。在基层的工作实践中,县级融媒体中心成立后基本上是以县城原有的广播电视台为基础,具有相对简单的专业技能,一般主要有文字、摄像或出境记着。融媒体的发展对县级新闻队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基层记者要学会掌握摄影、新媒体技术和网络知识,加快“专业写手”向“全方位”、“多方面”媒体人的转变。只有这样,县级新闻记者才能在融媒体的时代生存和发展,进而逐步提高自身的专业技能。
习总书记在2016年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指出,“做好党的新闻舆论工作,事关旗帜和道路,事关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事关顺利推进党和国家各项事业,事关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凝聚力和向心力,事关党和国家前途命运”。作为拥有数十万到百万以上居民的县域,县级融媒体必须牢牢把握思想阵地,这也是当地媒体的主要职责。县级媒体记者要坚持以人为本的工作要求,坚守舆论阵地,保持廉洁,从人民的角度出发,为党和人民唱响时代主旋律和最强音。
如今,中国网民超过8亿,微博日活跃用户近2亿,豆瓣等网络视频平台日活跃用户超过1亿,舆论导向和媒体格局正在不断变化。在这种类型的传播环境中,任何网络用户都可以是一个信息发布者,而许多“杂音”和“怪音”也掺杂其中。在这种背景下,县级新闻采编人员记者应结合实际情况,从不同的微信平台、QQ、微博等渠道,按照主流媒体核对准确信息,并对信息进行整理整合后发布传播。关系到新闻信息的内容,要更加做到真实可靠,要想实现正确的新闻导向,就必须发布积极的思想价值信息,实事求是。
过去,县级新闻记者只知道“埋头工作”,在采访结束将稿子写好,然后交给编辑这项工作就算完成了,他们与群众和观众的互动较少。然而,信息技术的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方式,他们在社会上交流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因此,对县级新闻工作者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他们必须提高对互联网的了解,建立用户思维,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传播信息,要让用户在消息发布和传播后有更好的阅读体验。消息发布传播后,要关注用户动态,及时处理用户反馈,建立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信,以获得用户的认可和支持。
在融媒体时代背景下,传统的新闻信息传播方式面临重大挑战。促进县级地方媒体转型发展,是加强舆论、沟通、领导,提高本土媒体影响力和公信力,更好地服务群众,满足群众对新闻工作者美好生活需求的迫切要求。县级新闻工作者要与时俱进,灵活创新,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素质,了解现阶段群众的实际需要,不断学习媒体整合技术,紧跟时代步伐,促进我国新闻媒体的良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