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背景下赣南非遗文化产品创新开发探讨

2020-12-06 16:04:51钟莉清
魅力中国 2020年43期

钟莉清

(龙南市文化馆,江西 龙南 341700)

引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有着鲜明的文化特征和地域特征。蕴藏的文化创意元素和创意符合非常丰富。在现代市场经济条件下,如何能够合理利用非遗文化资源,开拓出新的生产方式和生产途径,在保护非遗文化的前提下,顺应时代的变迁,适应大众文化的需求,对于赣南乡村特色文化产业的发展,促进新时期的区域经济发展,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具有重要意义和价值。

一、非遗文化产品的内涵及其开发意义

非遗文化产品是非遗文化创业产业所承载其价值的终极表现形式。整体来说,是为了满足人们对于不同产业文化的精神需求,运用创意手段和现代化的科技,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生产出来的各种有形和无形的文化服务和产品。“非遗”作为一种文化资源,应当在非遗项目的开发利用中,将不同类型的非遗项目进行正确的区分,明确其真正的价值,坚持在保护中开发的原则,通过运用创意手段和现代科技,不断推进非遗文化资源与人们的现代生活、生产相互融合,实现非遗文化产品经济价值、实用价值和文化价值的有机统一。

二、赣南非遗文化产品开发的具体对策

以“文化性价值”为核心,打造特色非遗文化产品文化遗产的精髓即是“文化性价值”。对遗产“文化价值”的有效提炼和包装,是非遗产业开发成功的有力保障,也是对非遗文化价值的保护和传承,并保持其影响力和生命力的最好途径。目前,市场上充斥着较多简单复制、低层次的非遗产品,由于非遗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利用过于简单化和雷同化,为非遗的传承开发和保护造成了严重的不良影响。应坚持新时代背景下非遗文化的创造性转换和创新性发展,使非遗文化项目中的深刻内涵得到充分的发挥,特别是民间文化、传统艺术和民俗节庆等方面的符号意义和创意元素,使特色非遗文化产品能够具有鲜明的人文价值内涵和优良的品质,从而促进产品竞争力的不断提升。

(一)拓宽目标市场,开发多样化系列产品

经济的不断发展也促使了社会阶层分化的出现,市场中呈现了多层次、全方位的不同需求和不同理念,因此,应当根据产品特征和市场的细分,针对不同人群的需求,定位不同的文化产品,确保产品的多样化,从而满足高、中、低不同人群的需求。例如:传承人手工制作产品,可以定位高端市场,用于定制收藏和展示;小批量的核心技艺手工作品,可以定位中端市场;由非遗文化衍生的相关周边非遗文创产品(如挂件、手机壳、及水杯等,不涉及手工艺的产品),可以定位低端市场,满足普通老百姓的需求。

(二)以市场为目标,构建非遗个性品牌

品牌是产品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也是产品核心竞争力的体现。必须注重资源的整合,将现代技术和市场营销相结合,构建全新的品牌维护、推广和设计开发系统,创建独特的品牌形象和产品特色,打造赣南知名非遗品牌。

1.合理定位,打造本土品牌。人们的文化消费需求具有强烈的主观色彩和明显的差异性,当今社会“异文化”的消费需求更是成为了主流。所以,明确自身的产品定位,顺应人们不断发展和上升的特定文化需求,是品牌打造的主要任务。通过不断挖掘非遗技艺和文化内涵的附加值,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构建品牌独有的文化价值和特殊性,不断强化自身的品牌意识,提升包装质量,从而充分体现文化的地方特色。

2.拓展市场,扩大品牌影响。文化市场不仅是文化产业的出发点,也是文化产业的最终归宿。只有不断拓展产品市场,增加消费,才能成就自身独特品牌。首先应当聚集力量,使产生更具规模化,促进非物质文化遗产和促进增收的有机结合,提升生产的规模化发展,其次,要不断创新市场手段,运用现代化的信息平台,培养专业的营销人员,实现多元化的销售渠道,不断拓展销售市场,提升服务质量。最后,要创新传播手段,不断整合资源,充分利用新媒体的优势,实现非遗内容传播的多元化和动态化,可以利用微信、微博、微电影和微动画等方式实现非遗文化产品的营销,有利于非遗产品价值和魅力的传播。同时,要积极开展对外的非遗知识产权交易,鼓励赣南的非遗文化走向世界,提升赣南非遗产品的国际影响力,促进市场份额的不断提高。

三、总结

总而言之,非遗特色文化资源的创新性发展和创造性转换,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和整个特色文化产业的持续健康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为促进非遗文化产品开发水平的不断提升,应当立足于本土的非遗文化资源价值内涵和特色文化元素,围绕商品市场进行高度的开发。坚持艺术性和实用性的相结合,使现代性与民族性相融合,通过现代化的手段,使品牌具有独特的原创性,使非遗文化产品“有特色”,为发展区域特色经济增添文化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