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江流域龙母信仰调研
——以广西桂平江口镇、寻旺乡为例

2020-12-06 10:45李远哲蒋茜茜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黄河之声 2020年18期
关键词:桂平祖庙江口

李远哲/蒋茜茜 (广西大学行健文理学院)

广西桂平江口镇、寻旺乡地处广西东南部桂平市北区,当地文化形式众多、文化内涵丰富,龙母信仰为其主要文化之一。广西江口镇、寻旺乡村民口头相传龙母娘娘的故事,逐渐形成当地富有独特价值的龙母信仰。众多学者对该文化进行了诸多探讨,像徐亚娟便通过田野调查讨论龙母传说当中所蕴藏的壮族原始宗教内涵,①陈锦均则采用民族学的调查方法挖掘龙母文化在新时代的价值意义,②而叶春生等人研究了龙母文化对岭南地区的深远影响。③从中不难看出龙母文化深入人心。村民汲取相应价值,展现劳动人民的智慧,进一步宣扬龙母文化,使龙母信仰有所发展。

一、西江流域龙母传说

广西桂平江口镇靠近浔江北岸。浔江由郁江与黔江交汇而成,该地区全年降水量丰沛,航运价值颇高,属于珠江流域黄金水道上游部分。聚落分布、人口流动情况以及日常生活均与浔江息息相关,龙母传说也在该地区流传盛行。该故事阐述龙母原是广西梧州人,姓温,亲生父母将其被放在木盆中,使其随河流一直漂流到广东悦城,龙母遂被抛弃。而后悦城一位老者名叫梁三,以捕鱼为生,他当时正在西江上打渔,看见远处顺水漂来一木盆,盆里一白白胖胖小婴儿,他本想顺手将木盆推开,却不曾料想,木盆打了个圈又转了回来。于是,他便将盆中女婴抱出,收养其长大,她便是后来的龙母。

龙母温氏共育有五子。一日,温氏在江边浣衣,忽见水中有一物熠熠发光,觉得奇怪便走上前去查看,只见水中沉着一颗如“斗”般大小的巨蛋,这使她越发生奇。她将巨蛋带回家中,视为珍宝收藏起来。经过了七个月又二十七天,那只巨蛋忽地裂开,从中窜出五条如蛇状能活动的蜥蜴。后来龙母带着他们依水为生,且他们也个个甚好玩水,温氏像对待自己的孩子似的细心喂养他们,等他们长大后,却变成了五条活灵活现的小龙。他们有感于龙母温氏的养育之恩,经常与龙母一起搭救落水之人,造福黎民百姓。逐渐温氏被西江流域的百姓们尊称为“龙母”,成为造福百姓、保佑平安的“神女”。龙母寿终正寝后被封为神,人们为祈求龙母保佑航行平安,便在江口镇西江流域的干流浔江旁,建造了一座龙母祖庙。每当有江口镇居民航行前,都必定在出海前去龙母祖庙祭拜龙母,以保佑自己平安归来。

二、龙母信仰的体现

(一)修建龙母祖庙

广西桂平市江口镇因处于西江流域,离海较近,故其海运行业种类众多。村民主要通过制造货船、搬运木材、采砂运输等方式来维持生计,在运输采砂航行等过程中,船运的重要性不可否认,由此便催生出众多码头。村民在船运出行前,为祈求自己能平安归来,便先跪拜龙母,以求保佑,逐渐形成龙母信仰。起初村民多在自家祭拜,久而久之,大家纷纷商量在西江畔修建一座龙母祖庙,一来便于村民出海时前往祈求龙母福佑,二来也使得村内有供予大众参拜龙母之地,更有利于发扬龙母文化,建立龙母信仰。

龙母祖庙始建于1993年,位于江口镇东南部,离居民部落较近,占地约一百平米,周围环境僻静,站在庙宇前庭即可看见浔江。由龙母祖庙西南方向步行千米左右,便可抵达江口镇水运码头——目前当地货船集中停靠点。

龙母祖庙前庭面积范围较大,除主体以外还带有侧间,龙母神像摆放于庙宇正殿,以泥胎造像,供人祭拜。龙母祖庙正殿有神龛五座,从左到右分别供奉龙母分身像、武昌公(即民间俗称“关帝”关羽)神像、龙母正身神像、文昌公像和观音像,其中位居正中的龙母像两旁有两个童子像随侍。神龛顶端由经纶彩带等对其进行装饰,神龛上放有绢花插瓶,以便前来拜访者对龙母进行供奉。龙母正身神像上方垂有帷帐,四周另有几尊瓷质小型龙母。

龙母祖庙大门内侧,左右两边按惯例供奉有两尊泥胎神像,左为财神像,右为土地像。在受供奉的神明中,文、武昌公为道教神明,观音为佛教神明,龙母为民间信仰,后为岭南地区的道教体系所吸纳。这四位神明以及道教的真武大帝(北帝)、财神等在西江流域粤方言区广受民众崇拜,各地均可见设有庙宇对此进行供奉,香火十分兴旺。来自不同信仰的神明合祠在岭南文化圈中也是常见现象,如广西南宁市邕宁区蒲庙镇五圣宫,便是五位神明的合祠,其中一位正是龙母。

龙母文化源远流长,对人们影响重大,龙母信仰也传达着村民对龙母文化的推崇。诚然,龙母祖庙的建造与修缮便体现着人们为缅怀龙母的心意。龙母祖庙可谓是一座凝聚着桂平江口镇百姓劳动智慧的艺术结晶,正向世人展现着它独特的魅力,不仅能品味到龙母文化的深厚价值,也能感受到当地百姓对龙母文化的崇敬之情。

从江口百姓对龙母祖庙的细心呵护程度上,村民对龙母的崇拜之情溢于言表,他们采取相关措施保护自身文化,向外推广龙母娘娘的善意德行,创造供大众瞻仰龙母感受并学习其品质的场所,同时龙母文化还传达着人民顺应自然的思想,对自然神秘莫测的敬畏,以及融合了人们渴望得到神的庇佑的美好愿望。

(二)龙母信仰相关习俗

1、游神和吃金猪

每年龙母诞期间,江口镇、寻旺乡村民都会举行游神活动。村民在游神过程中须提前打造好龙母分身神像,并根据分身神像编排与其相匹配的神轿。

整个游神活动中都有其必须遵守的标准与条件。游神当日,村民将龙母分身神像置入神轿之中,一切事宜准备就绪后,村内三五壮汉便抬起神轿高歌而行,路途全程皆有信众捐献香火,以求龙母庇护。

另外在龙母诞期间,村民会将整条乳猪或者一块猪肉烧黄,再拿去龙母祖庙祭祀龙母。待所有仪式结束后,村民们便在庙宇当中食用烧猪肉。大家希望通过食用祭拜过龙母的猪肉来使身体健康强壮,同时寄予村民发家致富的愿望。而将猪肉烧黄,吃的时候就像在食用“金猪肉”,意为“纳财得珠”,是希望为龙母保佑自家财源滚滚。

2、放生鲤鱼

在龙母诞期间,江口镇、寻旺乡村民都自发前往江口对鲤鱼进行放生,其目的乃是为自己和家人行善积德。该习俗由来具备两种传说。一为传说鲤鱼能够幻化成龙,是与龙子为同一种族,若食用鲤鱼则会被视为对龙母大不敬,应将其放回自然;二为传说龙母为龙王所害,龙王派鲤鱼变成细小之物混入龙母食品中,以致于龙母食用后卡住喉咙窒息而亡,村民为纪念龙母,便不约而同不再食用鲤鱼,将其放生。

3、佩戴龙母符

江口镇、寻旺乡村民几乎龙母符人手一个,他们相信佩戴龙母符可以让人平安幸福。龙母符样式繁多,龙母祖庙前便悬挂着诸多款式的龙母符,如龙母神像护身符、十二生肖金箔龙母护身符、龙母平安符等。村民通常将龙母符佩戴于颈部或者手部,尤其在出远门时,龙母符是不可或缺之物。龙母符不仅寄托着家人对自己出门在外平安的祈求,也凝聚着村民对龙母的尊崇。

三、龙母信仰的影响与价值

坐落于广西桂平江口镇、寻旺乡的龙母祖庙,承载着岭南地区的民间信仰——龙母文化信仰。在一定程度上,龙母信仰是人口流动的证据,体现了流动范围内西江水系共同社会的道德标准。

龙母文化美德价值之“孝”。五位龙子由龙母抚养长大,他们时刻感念龙母的养育之恩,处处为百姓行善,使生活在西江流域附近的人民都处于幸福和谐之中。如今,前来广西桂平江口镇参观龙母庙的游客众多,他们在聆听“龙子行孝道”的故事后都为之所警醒,不仅赞叹龙母育儿有方,纷纷表示应该重视“孝”文化。

龙母文化美德价值之“善”。听闻龙母救济穷苦村民,时常为患者诊断,也为百姓消灾除祸,从而被称为“善的代表”。桂平江口镇确定了以龙母庙为龙头,积极开展“扬善”文化,鼓励村民多多行善。民众常来庙宇参拜龙母,寄予善良的愿望,不仅壮大了当地龙母文化旅游业,也有利于宣扬“善”文化。

龙母文化美德价值之“勤”。辛勤劳作是龙母娘娘一贯的习惯。她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哺育教导五位龙子,将事务都打理得井井有条。她的勤劳被众人看在眼里、学在手里、敬在心里。村民崇拜龙母勤劳本分的品质,学习龙母勤耕地善织布的行为美德,将这一优秀品质一代一代传承下去,在村庄形成良好风范。

龙母文化美德价值之“和”。在龙母文化中,“和”的价值也有所体现。广西江口镇、寻旺乡村民在日常生活遇到矛盾时,不会发生口角争执,更不会群殴打斗,而是相互沟通协商,用“和”化解问题。从某方面而言,是在向世界传达着中国“以和为贵”的美好思想。

结 语

元代诗人刘中孚在《题龙娼墓》中写道:阿婆埋骨白沙堆,五颗骊珠去复回。在诗中,诗人亲切地称呼龙母娘娘为“阿婆”,这等昵称将人们对龙母的喜爱赞美之情描绘得淋漓尽致。龙母文化博大精深,现在桂平江口镇人民将这个古老而又美好的传说故事讲给更多的人听,扩大其影响范围,使更多人对龙母文化有所了解。修建龙母庙、推广龙母文化、树立龙母信仰,不仅能承载龙母道德文化的历史意义,也表现出广西江口镇的淳朴民风和村民的良好道德修养,也能在传播过程中宣扬龙母娘娘的美好道德品质,发扬其美德方面的价值,进而实现共建美美与共、和谐社会的愿望。

注释:

① 徐亚娟.西江流域龙母传说渊源新探[J].广西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9,(05).

② 陈锦均.文化自信视域下西江流域龙母文化的新时代价值与现实进路[J].广西民族研究,2019,(06).

③ 叶春生,柳超球,方英.从龙母传说看西江文化[J].西江大学学报,1998,(04).

猜你喜欢
桂平祖庙江口
鹿寨江口宝塔与柳宗元诗
小城桂平:70年衣食住行见证沧桑变化
贫困学子享关爱
王桂平国画作品选
祖庙:中国上古的仪式中心及其复杂内蕴
我们都在服务区
江口寻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