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融合”提升旅游节目品牌价值

2020-12-06 09:32:07
视听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文旅江苏融合

赵 琳

2018 年3月,国务院机构改革方案公布组建文化和旅游部,着手推动文化建设、旅游产业转型和升级换代。根据中国旅游研究院测算数据,2019年春节假期,参观美术馆、图书馆和科技馆、博物馆、历史文化街区的旅游者比例分别达44.2%、40.6%、40.5%和18.4%,观看各类文化演出的旅游者达到34.8%。旅游过年已成新民俗,而文化休闲游成为节日期间主流的旅游休闲方式。[1]各地旅游产业迎来新一轮蓬勃发展,文化自信得到进一步彰显。文旅融合叠加媒体融合后,旅游节目呈现出打造区域形象、突出文化品牌、量级化传播和产业价值链延展的新特征和趋势。

一、旅游节目的类型

第一类,风光专题片式传统旅游节目。随着旅游经典资源过度开发,传统景点面临耳熟能详又食之无味的境况。此类旅游节目开始剑走偏锋,往往呈现猎奇、探险、刺激、绝地求生的趋势。这一“步步惊心”的策略,小众化、窄众化的节目内容,重口味突出旅游的“玩”,玩到嗨,相比旅游实地体验,更注重视觉过瘾。即影像呈现出的绝美境地,要么画面太美,只能看看,不适合普通游客去;要么在游客实地探访所谓网红经典时,发现远不如高清镜头美化后的效果好,甚至会大失所望。视觉旅游让人“身一动,心已悔”。

第二类,明星真人秀式旅综节目。2014年,旅游真人秀节目一夜爆棚,随后进入衰减期。此类旅综节目重点不是旅游,旅游只是为了场景变换的需要,是人物故事演进的序言,景只是背景,而重点是综艺和真人秀,在于突出明星或素人在特定情景、情境之下的表现、人际关系和感情互动。节目所选择的景点,往往是符合明星或素人表现的场景,配合一些装置道具,甚至需要全景搭建。旅综节目目前面临的困境是:随着大众消费能力的升级,出国游背景的节目吸引力减弱,与此同时,此类节目制作成本很高,费时费钱,最大看点明星嘉宾又往往因咖位和流量不同,为节目品质和传播带来不确定性。

第三类,纪录片式的文化节目。这类节目“游”的概念被弱化成地理地标地点,侧重展现的是当地人文历史、文化古迹、名人名流生活痕迹等文化内涵。尽管近年来文化节目在形式上取得不俗的突破,高冷气质不断被演绎得活泛起来,但往往文气十足,游感不强。

二、文旅融合,提升旅游节目的文化品质

新时代背景下,人们消费升级换代,更注重旅游的体验感和精神上的人文追求。可以说,文旅融合是旅游业转型升级的必然,是彰显文化自信和增强文化内生动力的必然。文旅融合最形象的说法是“诗”与“远方”的牵手,让人们既有文化的感动,又有旅游的冲动,以实现文化产业与旅游产业的共赢。近年来,旅游节目应声而动,开始转型升级。如北京卫视的户外旅行脱口秀《隐藏的风景》,主打文化学者变身旅行达人,开启高智商旅行;浙江卫视中国小镇文化体验节目《小镇上的来客》,看中国风和他国文化交融碰撞;江苏广电的《游遍江苏》,围绕江苏全域旅游,打造江苏首块全媒体文旅融合品牌;山西卫视旅游竞演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书记市长亲自上阵,力求“像挖煤一样挖文化旅游”;安徽卫视文旅类民宿体验节目《民宿里的中国》,文旅体验官带你领略中国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这些节目突出的特点是,充分发挥媒体融合与文旅融合的叠加效应,打造节目品质,提升节目品牌影响力。

(一)深挖地域文化品牌,创新线路,做精品,树形象

文旅融合,人文力量助推旅游业向纵深发展。各省都有丰富的文旅资源和地域特色。找准定位、深挖地域文化基因,突出特色旅游,塑造区域品牌形象,从景点导览式影像传递, 到注重文化引领与深度体验,成为新时代文旅节目的特征之一。江苏首档全媒体文旅融合节目《游遍江苏》于2018年在江苏公共·新闻频道开播。节目紧扣“水韵江苏”的苏字号文化内核定位,江(长江)、河(大运河)、海(东海)主题主线牵引,游遍江苏13个市及下设的区县。在《一把钥匙型河流解码工商业名城无锡》这集,穿城而过的运河,由“一环一弄堂”组成,节目组根据地图,开辟钥匙形游览线路。两名主持人采用总分总的方式,在吃喝玩乐行走中,结识导游、作家、学者等相关人士,交谈体验、探寻考证,带出风景背后的民风民俗、人文景观和文化风情。《游遍江苏》在点例选取上,并没有刻意规避传统经典,而是采用“经典+网红”的组合,文旅融合体验,开辟新旅游线路。比如用高邮籍作家汪曾祺描写食材的书,串起《人间滋味 原乡高邮》这一集,为文艺吃货开辟一条高邮新玩法。像“烟花三月下扬州”“姑苏城外寒山寺”等,以诗景融合推介江苏,将江苏城市文脉融入活泼生动的打卡之旅中。以鲜明地域文化特征,为旅游赋能,推动旅游优化升级。

(二)全域旅游产业化,节目模式凸显品牌效应

来自江苏的数据显示,省文化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近5%,旅游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6%。可见,文化旅游业成为经济的新增长点和大有可为的有力支撑。文旅融合有效提升了区域文化的旅游强度,也为区域旅游产品的打造提供了新机遇,拉长了文旅产品的产业链。文旅节目作为这条产业链上的重要一环,在挖掘新鲜文旅资源、传播地域文化内涵、打造城市文化品牌形象上,起到非常重要的平台作用。

传媒与文旅联动合作模式,也成为各制作单位的运作机制。例如《游遍江苏》由江苏省文旅厅与江苏广电联合推出。另一档山西卫视的旅游竞演节目《人说山西好风光》,则是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与山西卫视联合推出的。后者创新节目模式,让政府、企业从幕后走向台前,书记和市长亲自参演推介, 竞演推介与旅发大会联动, 搭建了影视文化—旅游文化的双重传播场域。[2]并且从形式上的代入感切入,尝试做透故事化叙事,以期达到讲好山西精神的诉求。

(三)节目紧扣“旅游+”,加出文旅细分新IP

“旅游已从简单的观光演变到体验当地的文化景观。”南京博物院院长龚良表示。文化的深度嵌入,使得旅游节目呈现出产品细分的态势。旅游的灵活性和体验感,又为曾经高冷的文化接上了地气,找到了恰到好处的表达方式。其一,各地围绕文博场馆推出的文博之旅,像山东广电《光阴的故事》在暑假推出文博体验节目《我爱博物馆》,通过常驻和飞行嘉宾进行职业体验的《遇见天坛》,以及《游遍江苏》推出的《“博”览一“夏”》《“博”爱南京》《苏州相城遗珍》等。这些打卡博物馆系列,把藏品包装成网红,用极富带感的流行语态,让文物活起来、火起来。其二,民宿题材也是细分下势头强劲的文旅IP之一。像安徽卫视《民宿里的中国》,由文旅体验官为观众展示黄金线路上住宿的品质与格调。以民宿为推手,文旅为内核,从而带动乡村旅游发展。此外,旅游+医疗、+修学、+研学、+工业等,也成为当前旅游节目的新蓝海。像仅江苏一省就有112家的工业旅游企业,精巧节目设置,融入创意营销手段,旅游+工业成为《游遍江苏》的重要内容之一。

找准文旅融合的切入点,围绕文旅消费的新热点,文旅融合采制后旅游节目呈现出五个方面的创新,即文博之旅深入创新、网红景点面目崭新、乡村之旅内容翻新、旅游业态全面革新、传统景点推陈出新。

三、媒体融合,提升旅游节目传播影响力

在全媒体传播语境下, 旅游节目的传播路径呈现出分屏分众多元化。对于电视节目来说, 收视率不再是唯一的评价标准,全网点击率、到达率的科学统计和考核更具现实意义。因此,电视旅游节目需要探索出多种传播路径, 通过整合营销强化品牌、达到预期。从两个维度来看:

(一)品质创造价值,发挥主流媒体影响力

重庆卫视播出的《书记晒文旅》是一个融媒体短视频系列节目,每集8分钟。节目中,区(县)委书记化身超级导游,推介各自代表的区域文旅风景。行政力量强力推动,增强了节目的话题性和关注度,提高了节目的传播力和影响力。[3]《魅力中国城》则用主政者+明星+嘉宾的模式,为经济欠发达、旅游文化资源又藏在深闺的三四线城市提供跨屏融媒平台,主动挖掘这些城市的内在需求,为城市带来了实际落地的价值。[4]节目权威性和影响力,对景区品牌形象起到了极大提升。《游遍江苏》播出后,播出视频在瘦西湖等多家景区循环播放、在官方微信传播;常州恐龙园、南通野生动物园等景区在节目播出后更是引发观光热潮,接待游客数量创历史新高;多名优秀导游通过节目展示了自己渊博的知识和专业的水准,在网络圈粉无数,成为导游界新晋“网红”。

(二)品牌提升价值,加强新媒体N次级传播效力

节目多渠道、多维度进行N次级传播成为此类节目提升品牌价值的重要一环,线上线下宣推、长短相继、多屏同频共振,形成强势宣推矩阵。以《游遍江苏》为例,在荔枝新闻客户端,“江苏新闻”微博、企鹅、头条号等新媒体平台共发布1000余条相关内容,视频总点击量超6000万。截至目前,微博话题专区#游遍江苏#阅读量超1900万,1.5万位网友参与讨论。相关报道被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紫光阁、南京发布等近百家媒体大V转载。其中,《这家书店竟号称“全球最人气” 一进门就像踏入了时空隧道》短视频点击量近600万,上千位网友参与讨论,获人民日报、环球时报、紫光阁等央媒大V转载。其精彩视频及资讯,也在媒体界和文旅界引发关注。“江苏微旅游”“扬州文旅”“无锡文旅”等文旅官方微信、微博多次关注、点赞和转发;扬州、淮安、常州等地方媒体也对摄制组前来采访进行报道。节目打响品牌,整体传播力和复合影响力得到提升。

注释:

[1]文化和旅游部.2019 年春节假期文化和旅游市场安全平稳有序运行[EB/OL].(2019-02-10)[2019-02-19].https://www.mct.gov.cn/whzx/whyw/201902/t20190210_837225.htm.

[2]王胜源,万晓燕,朱倩玉.《人说山西好风光》:旅游文化电视传播的创新实践[J].西部广播电视,2018(1).

[3]汤健萍.融媒体时代背景下城市文化品牌的塑造与传播——以《书记晒文旅》为例[J].新闻研究导刊,2019(12).

[4]常凌翀.《魅力中国城》:助推城市文化品牌塑造[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9).

猜你喜欢
文旅江苏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今日农业(2021年19期)2022-01-12 06:16:36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1年15期)2021-11-27 09:16:16
乘风破浪的日照文旅
金桥(2021年9期)2021-11-02 05:54:28
融合菜
文旅融合,从无到无限大
金桥(2021年1期)2021-05-21 08:22:00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数独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15期)2020-12-14 08:10:32
《融合》
现代出版(2020年3期)2020-06-20 07:10:34
数读江苏
华人时刊(2020年23期)2020-04-13 06:03:48
安东:东方的幽静文旅之乡
金桥(2019年12期)2019-08-13 07:16: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