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媒体舆境下政务微博“微语体”研究

2020-12-06 09:32
视听界 2020年1期
关键词:语体政务

周 渝

政务微博,是指以“一切具有社会公共服务职能属性的政府及公共事务管理行政职能部门”为主体名义所开设的微博。政务微博的“微语体”,即呈现在大众视线范围内的、以符合微博140字字数限制的简短文字和图片等符号所构成的话语体系,是政务主体在微博这一社交网络平台的交际活动中,所形成的各种运用语言材料的表达体系。

“@微博云南”是我国第一个政务微博,由云南红河州州委常委、宣传部部长伍皓于2009年11月在新浪开通微博账号,其被称为“第一个实名开通微博的政府官员”。从第一个吃螃蟹的官员个人和政务机关,到现在每年一届的“新浪微博之夜”的政务微博评比、政务V影响力峰会的举行,政务微博已走过十年历程,其发展在新舆境下呈现多元化格局。

一、官感网感兼具的政务微博“微语体”

根本上看,政务微博的“微语体”是在新媒体环境下所衍生出来的全新的实用文体,是官话体系在互联网时代下产生的新兴的表达模式。广义上看,凡是依托微平台产生的言论及表达,都可称之为“微语体”,若仅将政务微博的“微语体”局限在“新闻语体”“公文语体”“网络语体”中的任一范畴,未免有失偏颇。

邹建华所述:发微博无需完整的逻辑、华丽的文字、严谨的结构,也不需要任何门槛,无需任何包装。[1]私人微博“微语体”风格活泼,个性鲜明;政务微博“微语体”则不可随性而为:它是一个权威信息发布的平台,不论是信息发布,还是点评快论,政务微博本质上就是简短的“官样文章”,即“微语体”的公务性;同时,政务微博的载体仍是微博,既是一种互联网文化,也是一种互联网文话,其“网感”特征使其超脱于刻板的、传统意义上的官话公文,形成了新的独特语体,可谓“微语体”的实用性。

举例来说,网络流行语被视作政务微博的常用“微语体”。2019年夏,随着网剧《长安十二时辰》的热播,政务微博“蹭热点”使用“十二时辰”的频率明显增多:“@陕西发布”2019年7月22日图文微博【《西安交警十二时辰》海报上线 总有人在背后偷偷“护”着你】……这群可爱的交警。“@江苏共青团”2019年8月2日视频微博【在十二时辰中的不凡瞬间,有你的影子吗?】遥望寅时的城市,顶着正午的烈日……这是当代的奋斗青年剪影,这也是《他们的十二时辰》。转发这首歌曲,向为了梦想努力奋斗的自己致敬!这条微博还被“@共青团中央”转载。一时间,网友也纷纷转发自己的“十二时辰”,在微博上形成了超级话题。

值得一提的是,有些网络流行语并不符合现代汉语的语言规范,作为权威发布平台的政务微博理应极力规避使用,但“@共青团中央”2017年3月10日发微博:【厉害了!这是福建近五年的“绿色答卷”】主要污染物排放5年连降……人均GDP突破1万美元。谁说绿色与发展不可兼得?“胡建人”做到了!#敢拼会赢胡建人#

“胡建人”一词出现在政务微博中,萌翻了一众网友。究其源头,是一本1979年出版的书籍《福建人怎样学习普通话》。福建人“h”“f”不分,因此被网友调侃戏称为“胡建人”,“@共青团中央”在“官宣”福建的建设成就时巧引“胡建人”,拉近了官微与网友的距离,反映出官微对网络事件的关注和对“网感”的把控。

当然,“网感”的具体呈现在政务微博“微语体”的各种应用实例中各不相同,这就要对新舆境下政务微博“微语体”的应用进行分类研究。

二、新舆境下政务微博“微语体”的应用

(一)典型应用

中规中矩、带有“官方烙印”的呈现方式,主要有五种类型。

1.公文式“微语体”

将党政公文压缩简化,然后发布到微博,具备党政公文的权威性、严肃性、实用性等特点。比如,浙江省海宁市司法局“@海宁司法”全国首创“微博公文”,均为周知性或部署性通知:如2016年4月7日发布【微博公文】〔2016〕03号,关于进一步落实周工作计划的通知……报办公室胡骑龙处。再如情况通报,“@虹口公安分局”2019年8月28日发布图文微博警情通报:近日,黄毅清(男,34岁)因在网络散布不实言论被公安机关依法行政处罚后……案件正在进一步审理中。和法定公文通报相比,微博上的“微通报”仅简明叙述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要素,对事件的来龙去脉不做过多说明,只满足受众对于事件结果的知情权。

2.信息式“微语体”

以资讯为主,起到信息发布的重要作用,表达方式多采用说明和叙述,体现客观性,突出服务力。如“@南京江北新区发布”2019年8月30日的视频微博:揭牌啦!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揭牌啦!南京片区就是江北新区……

以往受微博140字的字数限制,信息式“微语体”除了利用图文形式发布信息外,还会以超链接文章、视频等进行补充说明。2017年2月28日,新浪微博取消140字的字数限制,很多政务微博便不再局限于微语体。比如“@南京发布”2019年8月28日发布图文资讯【今天起,南京禄口国际机场—仙林大学城旅客班车试运营!】8月28至31日班线试运营期间……两条线路儿童票都是半价哦……共299字。

3.政论式“微语体”

以评论的方式阐述观点,表达立场,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最高人民检察院”2019年7月11日发布微博#公益诉讼#【凉山救火烈士不容侮辱】陶某在微信群发表侮辱凉山救火烈士的不当言论……法院将择日开庭审理。不仅指出诋毁侮辱英烈名誉将受到起诉,更在微博开篇就表明自己的立场,即捍卫救火烈士。

4.对话式“微语体”

根据《2016年人民日报·政务指数微博影响力报告》,2016年年度政务微博影响力排行榜综合考察的指标中,开始设置“互动力指标”。该报告指出,对互动力的考量,既包括被动互动——政务发布带来的评论、点赞,也包括考量政务机构主动回复、双向互动的能力。“@江宁公安在线”因其活跃的互动而被网友唤为“婆婆”,该官微上的对话式“微语体”随处可见:有网友@官微“喊话提问”,官微则转发回答;针对网友普遍询问的问题,官微会集中发布,以正视听。比如,2017年3月13日,“@江宁公安在线”转发“@南京交警”的微博回应“南京隧道今天起全面拍超速、变道”一事:嗯今天很多人问的,答案在这里。但是,不拍照也要遵守交通规则。前半句对话互动,后半句强调立场,亲切有余,又表达了官方的态度。

5.转载式“微语体”

即全文复制、粘贴其他微博,通常会在结尾标注信息源头的微博博主。比如“@重庆发布”2019年8月19日的一条微博#中国医师节#【今天,#医生有你#,转发致敬】……平凡又伟大的医生转发致敬。Via人民日报

在“@重庆发布”微博账号内检索关键词“人民日报”,截至2019年8月,超过990条微博内容,约占“@重庆发布”42100余条微博总数的2.4%。查阅其他政务微博,各主体均存在类似“全文照搬”的转载式发布,其优势是明确信源、便于发布者快速简便传播信息,劣势是缺乏新意、易致观者产生视听疲劳。

(二)非典型应用

借助微博这一平台特有的元素进行话语表达。这是政务微博“微语体”的另类表达,可视为一种辅助手段。

1.用前后两个“#”发起话题

通过发起话题,能够集结参与该话题的所有微博,形成聚力,关注发酵事件。如河南省公安厅官方微博“@平安中原”已经打造出#象警官说事#、#象警官播报#、#象警官提醒#等热门话题,其累计阅读量突破20亿。

2.配图

微博配图的内容多种多样,既可以是和发布内容相关的新闻图片,突出现场感;也可以是带有“表情包”属性的图片,表达官微的思想和观点。

3.微博内置表情的运用

2016年3月28日,演员“@孙红雷”发布图文微博“逃离,溜达,休息,抢劫……”,一时间引起网友热议。“@湖南公安在线”转发并评论:抢劫?我在等你《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随后,各地警方政务微博均转发评论“再见”表情(),由此构成了一条无限扩张的传播链。借由一个明星的日常微博,政务微博以表情包评论的方式,转发所涉及的法律知识,既贴近了群众的关注焦点,又实现了普法作用。

三、新舆境下政务微博“微语体”的问题及对策

不同时期,政务微博“微语体”的使用呈现出不同的特点,也暴露出不同的问题。初兴之时,政务微博仿佛微型政府网站,传播效力低下,后来通过积极摸索、努力改变,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能力有所提升,却又出现了“矫枉过正”的情况。上海徐汇警方曾发微博:被通缉的逃犯们,徐汇公安“清网行动”大优惠开始啦!亲,现在拨打110,就可预订“包运输、包食宿、包就医”优惠套餐,在徐汇自首还可获赠夏季冰饮、编号制服……一时间,各地警方纷纷模仿,出现了一连串“淘宝体”通缉令。然而,轻松休闲的“淘宝体”并不适合政务微博。2012年5月29日,时任教育部语信司副司长田立新在《2011年度中国语言生活状况报告》新闻通气会上明确表示,像通缉令之类的政府公文不宜用“淘宝体”,以维护法律的严肃性。

如果说,此前政务微博所呈现出来的微语体使用失范,多缘于运营人员对微语体的认知不够,那么当下的问题则在于运营人员的媒介素养不足、才不配位。

一是角色意识缺失、职业道德失范,表现为“态度恶劣,工作情绪化”。2013年,“@福州市文化和旅游局”评论一名网友的帖子称:最讨厌你们这些记者。听说哪里报道有钱啦,狗一样的跑过去……就会挑黄黑腐这种容易红的新闻,沽名钓誉。2014年,有志愿者反映东洞庭湖保护区一处垃圾焚烧站无人管理,却得到“@岳阳市政府门户网站”这样的评论回复:烧不得,埋不得,堆到原博和你这个环保绿茶婊家里去吧。2017年,国家旅游局对云南丽江古城景区等三家5A级旅游景区给予严重警告,限期6个月整改。丽江古城区委宣传部官微“@古宣发布”表态:接受舆论监督,表示诚挚的歉意……一名网友评论留言:永远不会去的地方就是丽江。而“@古宣发布”回复却是:你最好永远别来!有你不多无你不少!尽管事后不少政务微博以“盗号”“手滑”来解释表态,以删帖、处分当事人作为解决方案,但由此带来的恶劣影响却难以消除。

二是敏锐度不够,舆论爆点失察,直接体现为在热点事件和话题面前“失语失声失位”,或被动或主动忽略公众关切,即使回应,也相对迟缓滞后。

三是缺乏常识、忽视语境、丧失原则、闹出笑话。这些也都是“能力不足”的一种表现。2019年“@青岛气象”怼“@青岛发布”引发社会关注:8月8日晚,青岛市人民政府新闻办公室官方微博“@青岛发布”的头条号以青岛市气象局名义发布“今年第9号台风‘利奇马’预警信息”,但青岛市气象局当时发布的只有“台风路径预测”,并未发布“台风预警”。虽然“预测”和“预警”只有一字之差,但在公众气象预报和灾害性天气警报上却有着天壤之别的含义,用错地方,严重的甚至会触犯法律、引发社会恐慌。“@青岛气象”怒怼“@青岛发布”的微博檄文:请问你们家头条号有人管没人管……别跟我说是临时工!该事件经过网络发酵后, “@青岛发布”随后在微博及头条号公开致歉:今后将引以为戒……杜绝此类事件再次发生。缺乏专业知识而又武断专行、闹出笑话却还浑然不觉,由此可见,相关政务微博运营人员的媒介素养还相对欠缺。

归根结底,政务微博“微语体”的应用,无论成功还是失败,都从客观上折射出政府职能的定位与转变。在网络世界中,“公众话语采取戏谑、突出强调、日常生活化等话语手段以及夸张、隐喻、排比等修辞手法,试图削弱政府话语的力量。政府话语亦有尝试对此作出回应,通过强调解决事件把事件纳入政府治理的轨道”。[2]政府的公共传播可能因为一句话、一个措辞,甚至一个标点符号而引发热议,从官员的个人素质修养,到政府的诚信、形象、管理、建设……都成为网友热议的切入点。正如微博红人、时任北京市市长蔡奇曾发微博感慨:现在不是权势的时代,而是“粉丝”的时代,在充满草根色彩和民间化表达的微博语境里,如果官员讲官话大话,必将失去网民的关注。[3]

这需要政务部门正视“微语体”的使用,从受众的角度出发,融合相应的政府职能,把握好舆论引导的时效度,本着真心、恒心、爱心运营和管理政务微博,才能使“微语体”成为全社会凝心聚力的长效工具。

注释:

[1]邹建华.微博时代的新闻发布和舆论引导[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2:6.

[2]吴世文.新媒体事件的框架建构与话语分析[M].山东:山东教育出版社.2014:121.

[3]林天宏,郑宇钧.微博不伺候官腔[N].中国青年报,2011-03-30(9).

猜你喜欢
语体政务
汉语语体语法研究综述
公文语体的特征分析
新时代新闻播音主持的语体变化特点
言语交际中语体的得体性探讨
中国政务舆情监测
全国一体化在线政务平台助力“一网通办”
靖边政务中心:“进一扇门,办所有事”
政务云上看政情
特鲁多:被政务“耽误”的网红
二维码让政务公开更直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