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倪
(新疆克拉玛依市中心医院,新疆 克拉玛依 834000)
PICC表示经外周穿刺中心静脉导管,可以有效实现导管尖端在患者锁骨下静脉或上腔静脉上的定位,降低对于患者的刺激,并且实现静脉营养的供给,从而确保患者的健康[1]。通过该技术的应用,可以有效实现患儿输液通道的建立,有利于小儿治疗效果的优化[2]。研究者对于不同护理模式对于PICC置管患者所取得的相关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报道如下。
在2017年10月~2018年10月医院收治的患儿中选取40例危重症患儿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PICC置管。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患儿中,男14例,女6例;从疾病类型上看,小儿重症肺炎11例,爆发性心肌炎9例;对照组男12例,女8例;从疾病类型上看,小儿重症肺炎13例,爆发性心肌炎7例;所有患儿经临床检查后均符合PICC置管标准,患儿及其家属对研究内容表示知情同意,且研究内容得到了医院伦理委员会的相关批准。从一般资料的角度来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示两组患儿之间所存有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对所有患儿均进行PICC置管,具体操作如下:(1)将患儿置于远红外辐射台上,有效进行相关监护设备的连接;(2)根据患儿实际情况,选择合适静脉实施穿刺;(3)在穿刺过程中,严格遵照相关规定执行,包括做好穿刺前的消毒、穿刺长度的确认以及导管与纱布的修剪;(4)在穿刺过程中,应以斜角方式完成穿刺操作,穿刺的角度应控制在30度左右,当设备出现落空感与阻力消失的情况时,则表示针头进入患儿静脉;(5)在穿刺过程中,应积极对患儿的相关反应做好观察,若出现回血情况,则将PICC管送入相关的导入鞘。(6)在上述过程中,若有阻力出现,则应引导患儿向穿刺侧进行转头,并进行氯化钠溶液的注射,当阻力下降后,可以继续进行送管操作,待长度满足要求后,撕裂导入管并对患儿进行按压,使用肝素完成封管并使用小纱布对患儿穿刺点进行有效覆盖与固定。
1.2.1 对照组
采用常规护理的方式对患儿开展护理,主要包括确保病房卫生、进行注意事项宣讲以及进行药物使用说明。
1.2.2 研究组
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采用优质护理的方式对患儿开展护理,具体内容如下:(1)确保穿刺技巧的应用,有效促进穿刺成功率的提升;(2)制定全面的护理计划;(3)做好对于患儿的有效观察,密切对患儿生命体征进行监控。针对哭闹患儿,通过语言进行有效安抚与心理干预,确保操作的顺利进行;(4)加强与患儿家属的有效沟通,确保其护理配合度的提升;(5)在术后维护方面,应有效进行消毒护理与医疗知识宣讲,从而避免术后并发症的出现。
本次研究主要对患儿穿刺的一次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进行比较与分析。
本次研究使用SPSS 2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分析工作,以“%”代表计数资料,采用“x²”检验,以P<0.05,表明该差异在统计学中具有意义。
在穿刺情况方面,研究组的一次成功率为90%,对照组的一次成功率为70%,研究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1。
表1 研究对象穿刺情况(n,%)
在并发症方面,研究组的并发症率为10%,对照组的并发症率为30%,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研究对象并发症情况(n,%)
现阶段,临床上所采用的PICC一般指的是对患者外周静脉进行相应的穿刺,该操作方法具有创伤小、安全性强以及便于护理等优势,因此受到了广大医务工作者的广泛关注[3]。此外,在置管过程中,通过该技术的推广,有效避免了麻醉与缝针等操作的应用,从而减少了患者并发症发生的可能。另一方面,在穿刺完成后,医疗人员可以选取氯化钠对患者局部血迹部位进行有效消毒与冲洗,从而确保了患者导管的畅通。
本次研究证明,通过优质护理后,患儿在PICC置管过程中的一次穿刺成功率与并发症情况均优于常规护理组,由此证明,通过优质护理,有利于引导患儿更好地接受PICC置管操作,从而对患儿健康具有良好的影响。
综上,在对PICC置管患儿进行护理的过程中,采用优质护理可以有效推动置管效果的优化,值得进行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