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玲玲,戴 璐
(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江苏 淮安 223300)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是一种相对安全的手术,该手术已广泛用于临床[1]。通过文献查找,以及临床试验,本人设计了多功能下肢垫在膝关节置换术后患者中的应用,现报道如下。
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对患者的膝关节进行康复训练很必要,膝关节运动首先要保证在无痛状态下锻炼,例如进行膝关节伸直锻炼可以预防患者术后屈曲性挛缩情况的发生。使患者的下肢保持屈膝30°,术侧下肢用体位垫抬高,使之稍高于心脏水平,且远心端高于近心端,以促进血液回流,消除水肿,改善患者的膝关节功能及其周围的肌肉收缩能力。为此通过文献查找及临床试验总结,我设计了下肢多功能垫,它是由整块高弹力海绵加工而成,久压也不易变形,外套可拆洗,多功能下肢垫总长75 cm,由膝部、腿部、足部三部分构成,膝部由一个防水袋及两根侧袋构成,防水袋长25 cm,宽18 cm,侧袋由23 cm,宽5 cm布袋加粘连构成,术后三天放入冰袋,在降低皮温的同时,有防水的作用,减少下肢出血,减轻患者疼痛,且不易下滑,术后三天放入沙袋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力作用。腿部长65 cm,宽25 cm,高15 cm,是根据腿部肌肉形状的设计,减少下肢的压迫,避免压疮形成,患者感到舒适,防止腓总神经损伤。下肢垫可以抬高下肢体30°[2-3],促进淋巴液回流,减轻肢体肿胀。长至大腿中部,增加舒适度。足部是长5 cm,宽25 cm,高35 cm,中间有凹槽,根据踝关节的功能位设计,预防足下垂,保持足部中立位。
选择2017年1月~2017年12月我院骨关节科收治的膝关节置换患者68例,女43例,男25例;年龄50~65岁;纳入标准:确诊初次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患者,麻醉方式选择椎管内麻醉,术后常规留置镇痛泵;50岁<年龄<80岁;双下肢无明显畸形,无下肢静脉曲张;愿意接受并积极配合,同时签订知情同意书者。排除标准:烦躁、意识不清;合并糖尿病、周围血管障碍恶性肿瘤、雷诺氏现象、对冷过敏、免疫及血液系统疾病(如银屑病等);其他严重疾病如心肺功能障碍及身体虚弱者;加用其他护理用具者;依从性差者。观察组应用多功能下肢垫,对照组采用传统下肢垫+冰块冷敷。
护理人员对使用的满意度分为:①支撑物不会出现移位情况,患肢能保持有效体位,护士不需要频繁摆正体位为满意;②支撑物会发生移位情况,护士需要及时摆正体位为一般;③支撑物经常出现移位情况,患肢基本无法保持有效体位,需要护士频繁摆正体位为不满意。
护理人员使用满意为28例,一般为6例,满意度为100.00%。
全膝关节术后的护理是促进患者恢复健康的重要手段,术后引流量多、疼痛和肿胀等各种原因不能早期进行合理的功能锻炼而影响了手术的最终疗效[4]。护理人员使用的护理用具是提高骨科专科护理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我们制作的多功能下肢垫枕具有以下优点。
(1)减轻患者疼痛:下肢可抬高30°减少下肢出血,有效促进静脉回流,早期冰袋冷敷减少炎性物质的释放,减轻疼痛,有助于肿胀消退。患肢放置稳定、安全、不向两边下滑。对患肢进行按摩,根据病情适当进行肢关节活动训练,防止肌肉萎缩。减少对患肢的压迫,让患者感到舒适。患肢坚持抬高练习,活动时要循序渐进,同时膝关节不至过伸,可以减轻患者的疼痛感,提高患者的舒适度。足部放置凹槽的设置能防止下肢滑落、减轻下肢血管、神经受压,预防足下垂,改善患者的舒适度。术后三天放入冰袋,在降低皮温的同时,有防水的作用,减少下肢出血,减轻患者疼痛,术后三天放入沙袋锻炼膝关节周围的肌力作用。
(2)制作过程简单,使用便捷。适合各类需抬高下肢的患者。足跟部的凹槽设计起到固定足踝部的作用,能有效的预防足跟压疮及足下垂。患者可以进行膝关节屈伸练习,防止活动受限旋,从而起到预防假体脱位的作用。
(3)提高护士的满意度。方便实施体位护理,达到骨科专科护理质量标准。减少护士来回奔走于病房的时间,以及患者因为反复固定抬高下肢引起的疼痛。
(4)易消毒,可重复使用,符合感染管理科的要求。由于多功能下肢垫内层用高弹力海面外加皮革做成,皮革不易被渗出的液体浸湿,外面有棉布做成的外套,可以随时拆洗,使用时消毒处理方便。可重复多次使用,避免资源浪费。
(5)病房整齐美观,多功能下肢由厂家统一制作,避免让家属购买材料产生困惑,病房中整齐划一的陈设,达到了护理部制定的病房管理要求。
多功能下肢垫的设计不仅可以减轻患者下肢肿胀、出血、预防下肢深静脉血栓、还能锻炼膝部肌肉力量,降低并发症的发生,拆洗消毒方便,达到感染管理可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