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2020-12-05 02:14李红梅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40期
关键词:心衰心功能常规

李红梅

(江苏省沛县人民医院,江苏 徐州 221600)

由于各种因素导致心肌收缩力量减弱,心脏排血量无法满足机体正常所需,因此心脏负荷会加重,进而引发心力衰竭病变。临床重视疾病治疗的同时,应该同时关注患者生活质量的提升,因此慢性心衰患者治疗期间,配合优质的护理措施是非常关键的[1]。以下就个性化心理护理对慢性心衰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展开分析。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80例慢性心衰患者入组,随机数表法分常规(n=40)和实验组(n=40)。常规组:年龄60~80岁,平均(70.25±0.27)岁,男17名,女23名。心功能Ⅲ级、Ⅳ级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20例。实验组:年龄58~79岁,平均(70.35±0.56)岁,男21名,女19名。心功能Ⅲ级、Ⅳ级的病例数分别为20例、20例。纳入标准:①符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标准[2];②同意研究,签订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肝肾功能不全者;②血钾水平异常者;③服用激素类药物者。一般资料符合研究标准,家属、伦理委员会同意研究。

1.2 方法

常规组:接受常规护理,密切监测生命体征变化、纠正不良的生活习惯、合理有效开展健康锻炼计划,常规护理基础上,为实验组患者开展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①成立心理护理小组: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工作者担任护理小组组员,护士长担任组长,就慢性心衰发病机制、心理护理方法、护理结果评估等内容进行培训,让护士掌握丰富的理论知识和专业操作技能,为个性化心理护理模式的顺利开展奠定基础。②心理状态评估:通过有效的沟通、观察等,了解患者内心真实的想法和最真实的心理状态,评估其心理情绪,制定有效的护理方案和计划。③建立和谐的护患关系:通过有效的沟通等方式,拉近与患者之间的关系,建立其基本的情感支持关系,进而增强患者对护士的信任感,提升其依从性和配合度。④个性化心理护理:在准确评估患者心理状态的基础上,运用心理学知识给予患者鼓励、支持和引导,逐渐消除其不良情绪,让患者意识到积极健康的情绪对提升治疗效果的价值和意义。分享成功治愈案例,帮助患者树立起战胜疾病的信心。⑤个性化宣教:中老年患者由于缺乏对疾病的系统认识,产生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因此要根据患者的认知能力、理解水平和受教育程度等,进行个性化的健康教育。应用通俗易懂的语言说明慢性心衰的发生、治疗、护理、预防等知识,提升其认知水平。针对患者的实际病情,给予科学性的饮食、休息、运动等生活指导。⑥家庭社会支持;对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关系进行了解,善于动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鼓励家属给予患者更多的安慰和支持,同时社会相关部门要给予患者相应的帮助,稳定患者的情绪,让患者获得更多的情感和社会支持。

1.3 评价指标

①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应用SAS和SDS评定,分数越低,心理状态越好[3]。②护理后生活质量:应用心衰问卷调查表评定,从活动能力、自理能力、健康水平、心理状态四个方面分析,每项100分,分数高低与生活质量成正比。③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分析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两项。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 护理前后患者心理状态

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理状态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分析(,分)

表1 护理前后心理状态的比较分析(,分)

组别 例数 SAS SDS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0 67.45 ±1.70 43.31±0.25 30.53±1.99 21.61±1.74实验组 40 68.02±1.12 35.45±0.52 30.52±2.02 10.12±0.99 t 0.835 11.578 1.031 11.335 P>0.05 <0.05 >0.05 <0.05

2.2 护理后生活质量

实验组护理后生活质量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分)

表2 两组护理后生活质量的比较分析(,分)

组别 例数 活动能力 自理能力 健康水平 心理状态常规组 40 78.58±1.02 78.58±1.03 76.01±0.69 75.25±0.48实验组 40 89.56±1.01 90.25±1.45 85.03±0.76 89.56±0.19 x2 11.023 10.256 11.047 10.349 P<0.05 <0.05 <0.05 <0.05

2.3 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

护理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实验组心功能指标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表3 两组护理前后心功能指标的比较分析()

组别 例数 左室射血分数(%) 左室舒张末径(mm)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常规组 40 42.11±5.21 46.65±5.78 57.89±6.14 46.65±5.78实验组 40 41.89±4.87 49.45±4.52 58.02±5.16 56.12±4.99 t 0.456 10.236 0.401 10.527 P>0.05 <0.05 >0.05 <0.05

3 讨 论

心力衰竭是由于心肌梗死、心肌病、血流动力学负荷过重、炎症等任何原因引起的心肌损伤,造成心肌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最后导致心室泵血或充盈功能低下。体液潴留、呼吸困难是主要临床表现,慢性心力衰竭(CHF)是指持续存在的心力衰竭状态,可以稳定、恶化或失代偿。临床治疗中,不仅要关注症状的改善,同时还要关注其生活质量的提高[4]。受病情及经济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慢性心衰患者的生活质量普遍较低,加之大多数患者为中老年人,缺乏对疾病相关知识的正确认识,心理状态极其不稳定,缺乏积极健康的心态和对治疗疾病的信心,整体依从性和配合度得不到保障,治疗效果无法提升。个性化心理护理在评估患者心理状态基础上,根据其情绪变化给予个性化的心理护理干预,进而有效缓解消极情绪,减少不必要的担心和顾虑,与患者建立起和谐的关系。动用家庭和社会的力量,让患者获得更多的情感支持,以树立起治愈疾病的信心[5]。通过本次研究发现,实验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心理状态、心功能指标都有很大程度的改善。

常规护理基础上,加用个性化心理护理干预,可有效缓解不良情绪,改善心功能指标和生活质量,推进治疗进程,价值大。

猜你喜欢
心衰心功能常规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参麦、参附注射液在老年慢性心功能不全治疗中的疗效观察
心脏再同步治疗慢性心衰对心律失常与心功能水平的影响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常规之外
大负荷训练导致肌酸激酶异常升高对心功能影响的研究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右心功能不全的研究进展
破常规 获巧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