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低年级合唱启蒙教学的策略

2020-12-05 04:51
北方音乐 2020年16期
关键词:打击乐声部歌唱

李 静

(常州市第二实验小学,江苏 常州 213001)

2011年版《音乐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要重视和加强合唱教学,要让小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感染力,及早创建与他人协同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和合作能力,让他们在演唱表现中享受到美的喜悦,受到美的熏陶。”合唱教学能够促进全体学生音乐素养的提升。所以,在小学阶段合唱教学的展开具有必要性,而且应该尽早地让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魅力。纵观现在的合唱教学,大多数学校和老师都是在三年级开始着手的,从相对简单的轮唱过渡到多声部合唱,难度跨度较大,学生掌握程度偏低,合唱能力偏弱。基于以上情况,笔者认为,在小学低年级阶段就应该进行合唱启蒙教学,一方面可以尽早落实“新课标”的合唱理念;另一方面对合唱起始阶段教学进行探索与研究;再一方面可以更好地过渡到三年级的合唱教学,培养学生扎实的合唱能力。

低年级的学生歌唱水平处于起始阶段,歌唱状态、咬字吐字的习惯是歌唱教学的重点。如果以灌输的形式培养孩子们的合唱基本能力,在加重学生学习负担的同时不仅没有教学成效,而且让学生对合唱失去兴趣。如果在低年级不渗透、不启蒙合唱教学,到了三年级之后,学生的合唱能力会处于断层状态。所以,在低年级音乐教学中,需要以多种形式渗透合唱的启蒙教学。

一、合唱歌曲的浏览性欣赏——感受多声部和声音响之美

在苏少版低年级的音乐课中,歌唱版块的内容没有合唱歌曲。低年级的合唱教学起步应该从合唱歌曲的欣赏开始,内容可以是教材歌曲,也可以是课外的、较为熟悉的经典合唱作品。学习欣赏这类作品,对于低年级学生来说难度适中,既能够感受多声部的存在形式,又能初步了解合唱。如一下欣赏曲目童声领唱与合唱《小白船》、二下欣赏曲目《春晓》《亲亲红领巾》和《猜调》。这些曲目都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他们欣赏和演唱的大多是独唱歌曲,单旋律声部。在欣赏合唱歌曲的时候,可以启发学生去聆听不同的声部旋律。在熟悉歌曲之后,唱一唱主旋律声部,在这个基础上再去聆听音乐中除了这个主旋律以外还有没有其他旋律。当孩子们能听出第二个声部旋律的时候,就可以告诉孩子们关于合唱的定义——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不同的曲调。除此以外,也可以对比欣赏不同演唱形式的同一首作品,提高学生对齐唱、合唱的辨别度。有了合唱作品的欣赏,学生能够了解到合唱不需要大声演唱,能够逐步学会判断什么是好听的声音,从而建立“好听的声音”的标准和概念。

在日常音乐课中,教师可以在每节课中抽出2-3分钟,让学生欣赏一些合唱作品。引导学生闭眼聆听,边听边用手表示。如独唱——用一根手指表示,齐唱——用一只手表示,合唱——用两只手表示。在聆听过程中,一定要强调学生闭眼聆听,及时用手势表达自己的听觉感受。

二、声部的简易创编——体验多声部和声概念之美

低年级的教材歌曲短小精悍,旋律流畅自然,歌词朗朗上口,易于学唱。歌曲学唱以唱游、声势律动、打击乐伴奏为主,形式丰富多样并富有童趣,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何将这些形式巧妙地渗透在歌曲教学中,培养合唱意识和合唱的基本能力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一)声势的加入

声势分两个部分的内容:身体打击乐和嗓音打击乐。声势动作就像美妙的歌喉一样,身体也是大自然送给我们的“乐器”,可以用声势动作体验和表现音乐。低年级歌唱教学中运用较多的是身体打击乐。所谓声势,是指手、脚通过身体语言将节奏、音色融合到一起,通过对空间的合理分配找到最佳的途径来塑造身体姿态,它介于音乐、舞蹈之间,既将身体作为一件乐器,又使其具有视觉上的美感。常见的声势有拍手、拍腿、跺脚、捻指等,学生能在相对有规律的声势谱的引导下,和歌曲完美配合。在唱或听的同时辅以声势动作,获得两种或两种以上不同的声部和丰富的音响效果,在合作中让孩子们感受多声部的存在形式,锻炼多声部抗干扰能力。例如,歌曲《拍手唱歌笑呵呵》《长大要当宇航员》。

(二)合作式节奏的训练

节奏是音乐的一部分,它可以作为单一的音乐元素存在,也可以和其他音乐元素整合。合唱启蒙阶段的节奏训练大多数是和其他音乐元素相整合。对于低年级的孩子来说,节奏二声部比旋律二声部简单的多,操作性和趣味性都很强。

节奏二声部可以体现在单一的节奏型上,比如自我介绍的游戏《我叫x x》,两个字的名字读成:我 叫 X X;三个字的读成:我 叫 XX X,在全班进行开火车按节奏自我介绍之后,可以把学生分为两组,同时说出自己的名字,在合作的同时用听觉关注、体验节奏二声部带来的和声感。也可以体现在旋律与固定节奏的配合上,在学生学会演唱歌曲后,可以根据歌曲的节奏、韵律特点设计和歌曲情绪符合的固定节奏。例如歌曲《其多列》,全曲只有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两种节奏,在固定节奏的设计中,可以选择二分音符、四分音符、八分音符和休止符组合呈现。从班级合作过渡到学生之间两两合作,从节奏二声部过渡到节奏卡农。在合作中感受音乐的恒拍美,合作式节奏训练铺垫合唱启蒙之路。还可以体现在按节奏诵读上。在低年级歌唱教学中,诵读环节占据较大比例,诵读的作用除了梳理生字、把握节奏、解决咬字吐字以外,还可以有更高层面的教学目标——作为合唱启蒙的教学环节。卡农式诵读、多声部诵读的难度比多声部演唱小很多,因为没有涉及到旋律,所以声部之间基本无干扰。如卡农式诵读《快乐的小木匠》《亮火子虫》。

(三)打击乐合奏

打击乐合奏是过渡到多声部演唱的有效手段之一。在低年级小学音乐教材歌曲中,有很多打击乐伴奏谱,它们都是生动的多声部音响素材。多声部音乐横纵交错、富有立体感。在学会演唱歌曲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尝试用打击乐为歌曲伴奏。不同的情绪、节奏、韵律都是选择打击乐器的重要依据,学生可以在体验、感受为主的基础上尝试打击乐合奏,在烘托歌曲的情绪的同时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锻炼学生对多声部和声音响效果的内心听觉能力。

低年级的歌唱教学版块形式、内容都很丰富。如何在学生会唱歌曲之后,让学生唱好歌曲,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等更深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一线老师需要思考和研究的。而利用声势、节奏、打击乐等形式渗透在合唱的启蒙教学中,是一个效果明显且操作性强的教学手段,困难在于教师对教材的深度研究、挖掘与创编。但是,利用这些方式培养学生的合唱基本能力的意识是需要一直强化的,可以在一线教学中有序地渗透和展开。

三、歌曲的二度创作——建构多声部和声纵向之美

低年级教材歌曲中基本没有多声部歌曲,需要教师对现有的教材资源进行深入研究和开发。对歌曲的二度创作要把握好改编的度,要兼顾学情,难度适中并富有童趣。可以借助国外知名的音乐教育体系——柯达伊教学法,建立稳定的音高、音准概念。可以参考、学习国内著名指挥家杨鸿年先生对合唱作品改编的方法,运用于低年级教材歌曲的改编与创作中。

(一)简易二声部的设计

这里所指的二声部要简单并符合低年级学生学情。它可以是歌曲中的固定长音,也可以是相同音的反复,可以在柯尔文手势的辅助下轻松完成合作演唱。柯尔文手势作为一种视觉辅助手段,利用它在空间表示的位置和运动方向,帮助低年级学生感知和辨别音程的距离,使抽象的音高关系有了直观形象的意义。在二声部中设计固定长音或同音反复时,可以让演唱二声部的学生边做手势边歌唱,稳定音准。

除此以外,教师还可以利用手势进行二声部训练。在训练二声部音准时,教师分别用双手表示不同声部的音高,指挥两个声部的学生做二声部练习,调整音准,训练听觉。学生进行二声部的协调音准训练时,要及时关注教师的手势进行歌唱。

(二)填充式二声部的创编

填充式二声部主要是指一个声部演唱歌曲的主旋律,另一个声部在主旋律每句休止符处或延长音处进行填充。这里的填充可以是衬词,也可以是前一句旋律的部分重复,也可以是其他简单旋律,这种歌唱形式虽然有不同的旋律音高,但不会重叠出现,而是依次出现声部旋律。相对于合唱歌曲,难度小了很多。例如歌曲《法国号》《小小的船》。

(三)相同旋律的轮唱

轮唱可以作为合唱前期的起步教学,属于在低年级里渗透合唱教学难度较大的一种演唱形式。小学低年级的轮唱设计更要考虑教材是否和学生的演唱能力相匹配。轮唱的二声部是一声部的重复,不存在新的旋律记忆,只是它的出现时间晚于第一声部,其难度在于两个声部之间的干扰。选择教材改编时,可以选一些旋律中主干音明显、节奏规整、歌词略少的歌曲,可以降低轮唱的难度。如歌曲《你早》等。

低年级音乐教材的二度创作与开发,对教师研读教材、挖掘教材、改编教材的能力有较高的要求。要把学情放在第一位。歌曲的改编要把握好度,尽量兼顾难易程度设计的层次性和可操作性,把重心放在让学生体验多声部和声效果为主上,呵护学生对合唱的兴趣。在教授学生合作演唱的过程中,逐步渗透声部和谐、音量均衡、兼顾声部等合唱基本能力的教学。

低年级合唱启蒙教学既能培养学生的多声部歌唱能力,还可以锻炼学生之间的合作能力。在感受体验多声部和声之美的基础上,激发学生的合唱兴趣,积累合唱的基本能力,为之后中、高年级掌握、运用合唱的能力做好铺垫。更为系统地在小学阶段展开合唱教学,培养孩子们的合唱能力,提高音乐素养。

猜你喜欢
打击乐声部歌唱
打击乐在京剧中的作用研究
梅花
——为混声四声部合唱而作
业余合唱团的分声部训练
为你而歌唱
多声部视唱训练
为你歌唱
浅谈不同领域中的打击乐
二声部合唱教学之初探
试论西洋打击乐与民族打击乐的异同及融合
关于《村歌唱晚》的通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