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主学习,规避地理隐性知识的流失

2020-12-05 03:24江苏如东县茗海中学
教书育人 2020年34期
关键词:隐性隐形框架

龚 伟 (江苏如东县茗海中学)

自主学习,就是要求学生利用教材或者老师的提示、自己体验和探究思考,加上多方面资料,总结后形成知识体系。初中地理与学生实际生活存在一定的距离,学生无法真实体验各种气候环境,同时地理知识抽象度高、概括度高,加上学生的重视程度不够,导致学生在自主探究过程中频频出现知识漏洞。为此,应结合学生学习特点和心理特点,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地理习惯,并通过搭建知识框架、科学预设问题等方式,激发学生学习欲望,同时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避免地理隐形知识的流失。

一、搭建知识框架,全面整理

知识的整体框架是学习的首要出发点。初中地理学习首先要为学生提供科学合理的知识框架体系,然后让学生根据框架对知识进行全面整理,从而在学习过程中发现知识漏项。搭建知识框架的模式能有效引导学生进行自主探究,挖掘教材内部隐含信息,再逐步引导学生学习自主搭建框架,实现知识的全面整合。

例如,学习“中国的自然环境”一章,中国地域辽阔,自然环境多样,地势、地形和不同纬度导致中国各地拥有不同的风貌,加上洋流和季风的影响,在中国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环境。根据该提示,要求学生能看图指出我国主要山脉的名称、地势特征,了解气温分布和降水特点并学会分析其形成原因,理解不同气候导致的生活生产方式的不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发现我国冬季南北温差较大。分析夏季温差呢?学生发现我国南北的冬季等温线和夏季明显不同,但很容易忽视一个地区温度——青藏高原,要求学生考虑地域特殊性的同时分析其温差形成的原因,根据提示,分析降水分布和植被类型,从而以个例激发学生全面整理复习的想法,补充知识体系。

需要注意的是,知识也分重点和非重点,不能一概而论,教师指导学生的同时,应告诉学生“识记”“理解”和“分析”之间的差别,从而帮助学生进行高效学习。在知识整理分解的过程中,教师能快速识别学生的掌握情况,及时提醒学生隐藏的信息和概念,从而明确把握知识细节,防止忽略隐性知识。

二、进行科学预设,巧妙提示

预设学习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一种重要方式,预设的前提是学生提前预习相关内容,构建自有知识框架,学生在自由预习过程中,有时存在显性知识搞懂了,忽略了隐形知识,甚至出现忽略某些显性知识的情况。教师通过提问或者提示的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课程内容,掌握学习重点,探究隐形问题。

例如,学习“地球的运动”时,地球在公转和自转过程中,在世界各地产生了四季变化和昼夜更替,请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回答:地球在公转,北半球冬季时,南半球也是冬季么?地球公转的轨迹是什么样的?地球自转产生了昼夜更替,那么南极和北极的极昼极夜形成的原因呢?我们生活中遇到不可能实现的事时,通常说:“除非太阳从西边出来”,太阳有可能从西边出来吗?太阳真的有升落吗?如果中国的时间未统一于北京制,而是按照经度计算,那么如果北京时间是上午10 点,新疆、西藏对应的地理时间分别是多少?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发现地球公转轨迹需要继续探索,而自转形成的极昼和极夜是个可以科学解释的问题,同时中国地域辽阔,当东区已经完全天黑时,西区如同白昼,而当东区蒙蒙亮时,西区还处于深夜。

通过提问的方式,学生不仅发现自主构建框架过程中忽略的隐形知识,还根据老师的思路明确了学习方向和内容,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效率。经过一定时间的训练,学生基本可以掌握地理教材中的显性知识和相对简单的隐性知识,教师使用问题预设的方式,帮助学生巩固知识的同时,补充遗漏的隐性知识。

三、讲究先练后学,及时反馈

教师普遍使用的是先讲后练模式,学生听课情绪消极,接收知识不主动,学习效果也很不理想。笔者结合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策略,提出先练后学的授课模式。先练后学是一种新颖的学习方法,学生能在习题练习过程中发现自己知识不充足的地方,教师通过查看学生的练习结果,得到及时的反馈,掌握共性问题,突破学习难点。

例如,学习“世界三大宗教”时,很多学生对宗教信仰比较感兴趣,对于“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七步一叩首”的行为充满困惑,在学习该章节时,在学生自主学习查阅资料的基础上进行出题训练,例题1.“三步一跪五步一拜七步一叩首”是一种礼节,表示对某事或者某人的忠诚,是哪种宗教的行为?2.唐僧西天取经的“西天”和“经”分别指什么?3.小说及电视剧《西游记》中描述的“如来佛”角色,原型是哪个历史人物?

类似于上述题目,既结合了学生熟悉的内容,又向学生展示了宗教独具的艺术色彩和行为特点,然后根据学生答题情况,发现学生对于宗教起源地和分布地区掌握情况一般,通过讲述和宗教相关的故事,让学生跟随兴趣爱好查阅历史书,真正掌握知识。

所以,先练后学的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并且不同的出题思路和角度把隐性知识展现出来。结合学生已有的知识体系,提升学生的辨识力度,教师通过学生的答题情况立刻获知学生知识的掌握情况,从而形成及时、良好的反馈。

四、形成复现习惯,温故知新

传统自主学习更倾向于学生自主预习即将学习的新知识,但这样的学习不具有深度性,很难获取隐性知识。因此,自主学习应该在复现已有知识、模式和方法的基础上,预习新知识,并进行类比学习。以此,巩固已有隐形知识并延伸至新知识和新情境中,提升对地理隐形知识的探索能力。

例如,在教学“我国四大地理区域”模块时,其中均有“自然特征与农业”。在培养学生复现学习习惯时,在教学“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时,学生已经掌握了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和农业特征,以此为基础,教师可以示范性地引导学生完成“南方地区”与“北方地区”类比学习,同时在学习中让学生注意“南方地区”中没有详细表述的内容(隐形知识),再回看“北方地区”。当学生认识到这个规律后,再以此为参考,将两者的知识结构全面整理出来。基于此,学生在后期自主学习“西北地区和青藏地区”时,就可以参照“北方地区和南方地区”学习过程,进行隐形知识的前后类比学习以及知识结构的整理对比,进而提升学习挖掘隐形知识的能力。

温故知新,顾名思义,温故在前,为基础、参考和对比的对象,而后才能真正地实现“知新”。因此,教师应当注意,自主学习不能仅停留在传统的预习模式上,在教学中应当适当地将预习和温习有机结合。

五、划分梯级层次,指导概括

地理学习和其他科目学习情况相似,学生课外掌握的知识量不同,课堂接受能力不同,不同的学生对于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的判断也不相同,有的学生可以通过分析明确地理中必须掌握的隐性知识,而有的学生则只看到字面内容。所以地理学习时,教师也应当根据学生不同的学习情况进行分层指导。

例如,学习“气温的分布”时,学生在自主学习过程中已经知道,一年中北半球大陆气温7 月最高,1 月最低,海洋为8月最高,2 月最低,那么隐形知识就是“南半球是如何分布的”,对于分析能力较强的学生划分等温线进行探讨,分析能力较弱的学生借助地球仪和光源,并结合网络实际天气播报情况进行讲解,从而形成同一知识的不同指导概括。有了较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学生能意识到学习中存在的思维薄弱环节,提高自主学习效率。

所以,对学生进行分层指导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掌握隐性知识,同时还能让学生深刻体会到,同一种知识,可以有不同的思维模式和学习方法,在学生的自主学习过程中更能提高对自我能力和态度的掌握,深入思考隐形知识的学习方法。

六、融入项目学习,专题探究

项目式学习是一种动态的团体学习方法,在项目中学生会自发地参与探索和解决自己所遇到的问题,进而在自主学习中获得较为深远的认知,弥补传统学习无法获得的隐形知识。项目式学习也实现了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在其中还涉及团队的沟通和合作能力。因此,初中地理教学中可以适当地融入项目式学习,提升隐形认知和隐性能力。

例如,教学“聚落与世界文化遗产”时,可以以“所在地区的文化遗产现状”为主题开展项目学习。首先,让学生结合自身生活,了解当地的特色文化活动有哪些。其次,教师根据特色活动汇总结果,确定几个调查项目供学生选择。再者,学生分组并选择项目后,在老师的指导下,由学生完成设计项目内容、计划、步骤及目标。最后,由他们自主实施独立完成总结报告。通过这样,学生可以深入了解当地的文化,同时赋予感情,体验成就感。

项目学习可以实现学生全过程的自主实践,但由于初中学生本身能力所限,在项目过程中教师应给予必要的帮助和支持,让学生在主动性和鼓励性兼备的情况下掌握地理隐形知识。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在进行初中地理实际授课中,结合实际需求采用不同的方法,尝试不同的教学秩序和规则,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学生在实际尝试过程中,没有太多思维束缚,也没有现成答案,在探索过程中,提高了自主学习的效率。而作为教师,应当通过不同方式和渠道予以引导和鼓励,尽可能避免隐形知识的流失。

猜你喜欢
隐性隐形框架
让“隐性课程”会说话
有机框架材料的后合成交换
框架
浅析书籍设计中的“隐性”表现
隐形药水
利用“隐性”圆,巧解一类题
关于原点对称的不规则Gabor框架的构造
“0感无暇” 隐形妆
我国在WYO框架下面对的贸易保护现状及应对
米歇尔.奥巴马与第一夫人的隐性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