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 锐 (江苏南通市通州区育才中学)
看到《第56 号教室的奇迹》这本书,莫名地喜欢。不单单是因为区教科室推荐过这本书,最初吸引人更多的是书名。一间教室,并非实验室,能创造怎样的奇迹?一名教师,并非魔术师,什么样的奇迹值得全世界为其见证?于是,带着谜团,满怀期待,让我们走进了雷夫的世界,走进了第56 号教室。与其说是在阅读,不如说已只身大洋彼岸,正参观这间普通却又神奇的教室,而雷夫老师正兴致盎然地和他的学生们做着有趣的实验,玩着有益的游戏,排练着莎士比亚经典歌剧……其间,我的思绪时不时地开始游离。因为,很多课里课外的场景对我来说似曾相识。我努力回忆、尽力比较并试图找到共同点,可是,感觉差距太大。正像作家尹建莉在序言中所写:“教室与教室原来可以如此不同!
一间教室能给孩子们带来什么,取决于教室桌椅之外的空白处流动着什么。相同面积的教室,有的显得很小,让人感到局促和狭隘;有的显得很大,让人觉得有无限伸展的可能。是什么东西在决定教室的尺度——教师,尤其是小学教师。他的面貌,决定了教室的内容;他的气度,决定了教室的容量。
感谢雷夫老师,他用自己25 年的热情、坚守和智慧告诉我,什么才是真正的为人师表?什么才是真正的素质教育?当我心满意足地将书本轻轻合上,闭上眼,倚在沙发靠背上,丝丝感动在我的心头荡漾,敬佩之情在我的心间蔓延开来……感觉前所未有的充实,心灵好似受过洗礼般清澈、透亮。原来教师可以真正成为那么多重要角色,而不是演员在舞台上表演别人;原来教室可以是那么多真实社会的缩影,为学生走入现实社会架起一座座坚实的桥梁;原来教育是可以看得见摸得着的,它实实在在、简简单单地存在于生活的每个角落,而不是我们所想象的那么深奥,那么遥不可及。然而,感动之余,我又不禁陷入了沉思:为什么创造奇迹的是雷夫,而不是同为教师的你或我?为什么奇迹源于远在美国的第56 号教室,而不是任何一间硬件设备齐全的现代化教室?为什么从第56 号教室出去的孩子能够自信、自律、自强、自立,而我面对的孩子却愁眉不展、忧心忡忡、不懂抉择?我们当前的教育究竟缺失什么?我仿佛听到他们内心的呐喊,我似乎听到当前教育深沉而迫切的呼唤。
“女孩的眼里噙着泪,我也为自己想要放弃深感羞愧。突然间,化解她的忧伤成了唯一重要的事情。”“那一刻,对我来说唯一重要的事情就是,这个女孩应该有一次成功的实验,在她回家时脸上会带着微笑。”这是雷夫老师在化学实验操作时面对一名落后女孩的态度。试问:被这样的爱心温暖着、关怀着,哪个孩子的内心不被温暖,信心不被强化,人格不被完善?再想想有的老师是怎样对待成绩差生的。鄙视的眼神、蔑视的表情、恶毒的言语无时无刻不流露出老师的心声:你怎么这么笨,总是考不及格,拖班级后腿,要是没有你,我班均分能上去好多。唉,你这孩子以后怎么办?久而久之,这些所谓的差生被贴上无形的标签,永远只能坐在教室最后一排,可有可无,没有任何发言权,还得面对同学的冷嘲热讽。在人生最重要的成长阶段,在最需要别人肯定的年龄,在最美好的青葱岁月,他们幼小稚嫩的心灵要承受多少?他们羸弱瘦小的肩膀要背负多少?他们的灵魂每天在遭受怎样的折磨?长此以往,他们由自卑到自弃最后可能走向自虐……太多太多惨痛的教训告诫我们:作为一名合格的教师,首先必须承认并接受孩子与孩子之间的巨大差异,他们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体,不是机械作业下被打磨得毫厘不差的合格零件。其次,要善于发现并放大他们的闪光点,同时接纳并帮助改正他们的缺点。最后,尊重并尽力维护每个孩子的自尊,培养没有缺憾的人格,用教师和善的目光、亲切的话语、温柔的抚摸走进孩子的心灵世界,用教师真心和爱心触及他们脆弱的灵魂,从而使他们的成长道路充满乐观和自信。
其实,教育有时简单得只需要一次充满善意、理解与信任的静静地倾听。临近期末,任务重,压力大,模拟试卷必须精讲以提高效率,全班同学都抬着头,积极互动并配合我板书要点。唯有一个女生低着头,不知在写什么,她英语成绩还是可以的。于是,我边讲下面的知识点,边快速走向她,发现她的英语试卷下面压着其他学科的作业,我不由分说,拿起来就撕成两半。为证实自己的正确判断,也为树立威信,我向她提问两个刚讲的知识点,她居然都答对了。这时,我开始有点小尴尬了,同桌女生小声说:老师,她刚才在英语试卷上记录你板书的知识点,没有做其他作业。此刻,我尴尬极了。教室里的空气瞬间凝固了,该女生没怎么样,可班里两三个平时调皮的男孩子伸长了脖子,笑脸盈盈地等着看我的笑话。面对这样的突发事件,我诚恳地表述以下几点:“瓜田李下”的故事我们都熟悉,该认真听讲的时候应全神贯注地听,尽可能地避免误会;误会产生了,第一时间说明情况,语言是用来交流的,沟通要及时;那么多孩子中,老师唯独走向你,说明老师不仅眼中有你,心里更装着你;因为考试在即,老师着急,比较冲动,没耐心倾听你尚未发出之声,老师向你道歉。被撕坏的作业我去教务室帮你复印一份。你能原谅老师的武断吗?听完我的肺腑之言,不仅这个学生,班上其他同学,包括几个看好戏的学生都静静地看着我,眼神里充满了信任,接下来的课堂异常活跃。从此以后,我不再轻易地撕学生作业了。所以,学会耐心倾听,不仅能避免尴尬,更能赢得学生尊重和信赖。
“创作之旅并不限于表演。用帆布、油漆或纸和铅笔一样可以创造出艺术作品,并得到创作过程中所带来的各项益处。”这是雷夫老师将艺术创作融入教育的感言。第56 号教室之所以欢声不断,笑语连连,是因为雷夫老师敢于尝试,勇于创新,用多种多样的活动、游戏乃至手工作业丰富孩子们的生活,同时收获了许多意想不到的惊喜。“他们交了朋友,也赢得了老师和同学的信任。他们做了规划、展现了耐心和毅力,努力追求卓越。他们彼此分享,也成功地完成作品。”的确,枯燥无味的定理公式,一成不变的教学模式,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孩子们早已审美疲劳,瞌睡连天,无精打采,思维定势。教室不再是孩子们的乐园,倒像是神圣肃静的教堂。毫无疑问,孩子们眼中的老师就像传经诵文的传教士。试问:这样的课堂拿什么留住孩子们的心?这样的老师靠什么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这样的教育用什么给孩子的生命拔节提供给养?而雷夫老师却给我们做出了榜样,他充满智慧地把“音乐”“表演”“视觉艺术”等巧妙地变成教学的一部分。引领孩子们以超乎想象的方式成长。让孩子们和他的关系越发稳固,牢不可破,而这份联结将鼓励孩子有更好的表现,读书更认真,也更快乐。因此,作为教育者,必须纠正曾经的错误观点:只要将书本知识学透,考试得高分,就是好学生。我们必须以长远的发展眼光来看待教育,教育应该是全方位的。著名教育学者朱永新教授在《呼唤好教育》一文中提出:一个真正好的教育,它应该帮助每一个人在原来的基点上有更好的发展,帮助把他的潜能,特别是他的特长得到充分的发挥和张扬。学校应该成为一个汇聚美好事物的中心,人类生活中最美好的东西,在学校里都应该有所呈现,让所有的学生找到他最热爱的、最钟情的、最能够施展才华的方向。而这一切得以实现的前提是这间教室里的教师必须具备一定的艺术涵养和创新精神。
“我这个老师没有特别突出的创造力,于是,我决定给他们我能力范围内最宝贵的东西——时间。”这是雷夫老师给自己定下的誓言,更是给孩子们许下的承诺。这个承诺一许就是25 年。25 年来,雷夫老师牺牲了多少个双休日,放弃了多少次放学后的自我休整时间,巧妙构思,大胆创意,精心准备,不断尝试,只为能够丰富孩子们的课余生活,培养他们终身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亲自动手实践的能力,促使他们了解团队合作的价值,完善他们日趋健全的人格,帮助他们追求人性的真善美。雷夫老师坚守着当初的那份承诺,全身心地投入到第56号教室,无时无刻不在牵挂着他的学生。相比之下,当前有些老师上课马马虎虎,课后玩手机上QQ;上班没精打采,下班神采飞扬;周一愁眉苦脸,周五眉飞色舞。课堂上照本宣科,毫无新意,课后作业批改拖拖拉拉,完全是为了教书而教书,置学生的身心发展于不顾,置教育的根本意义于不顾。试问:这样的教师如何成为学生的榜样,引导学生成为爱学习的天使?这样的教室如何成为温暖幸福的家,让人依靠让人留恋?因此,担负着教育使命的教师必须学会奉献,奉献爱,奉献时间,奉献精力。用实际有效的行动去为孩子们打造一个快乐向上的港湾,用真诚的付出去感染每个孩子纯净的灵魂,用最大的努力最大限度地去挖掘每个孩子的潜能,使他们今后的人生丰富多彩。
读完雷夫老师,走出第56 号教室,感觉心明眼亮,豁然开朗。谜团终于被解开,期待已变成迫不及待。如果我们能够像雷夫老师那样充满爱心和智慧,拥有技巧和能量,懂得创新和实践,舍得奉献与付出,那么,学生必定成为天使,教室必然成为天堂,而教育本身就是奇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