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艺术特征探析

2020-12-04 08:16许媛宋璐希宋娜
银幕内外 2020年6期
关键词:文化环境黄梅戏艺术特征

许媛 宋璐希 宋娜

摘要:本文主要对黄梅戏中的旦角音乐形象进行研究,分析旦角形象的不同类型及其音乐形象的性格特征,并通过研究旦角的音乐分析,对其唱腔以及艺术特征展开探究,意在促进黄梅戏的发展,希望对其他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的研究人员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艺术特征;文化环境

前言:我国戏曲发展时间较长,但是黄梅戏却出现得较晚,其起源于我国乡村地区,仅有两百年的历史,为了获取进一步的发展,导致其不断地学习和借鉴其他地方戏曲,并逐渐形成了独特的表演程式以及特色。黄梅戏旦角则是这一戏曲类型的核心,是黄梅戏的生命力所在,直接影响着该戏曲的发展,因此,本文主要对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中的艺术特征展开研究

一、黄梅戏中的旦角音乐形象分析

旦角在黃梅戏剧目中总数以及刻画力度上均存在较为显著的优势,主要分为以下两种类型,第一种类型即女性为戏中的主角,剧情主要围绕着女性角色来进行,戏中的主要内容均是为了刻画一个或者两个女性角色,第二种类型,女性属于黄梅戏中的次要角色,其互动却贯穿着全文,对于剧情的展开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一)旦角形象在神话剧中的表现分析

黄梅戏中的神话剧作品不仅真实地反映了未进入农业革命时期,人们的精神寄托以及美好愿望,同时神话题材的黄梅戏还有效把握了传奇剧的神话特点,叙述一些现实中并不存在的人与事,表达了人民对于真善美以及美好生活的追求。例如黄梅戏《天仙配》,该戏曲中主要讲述了关于七仙女追求真爱的故事,而《龙女》这一步戏曲,则主要叙述的是云花公主拯救人间的故事,而《孟姜女》则讲述的是哭倒长城的孟姜女的故事,这些女性角色身上均具有较为浓厚的儒家传统色彩,深刻地展示了儒家文化,在这些女性角色身上表现出爱情、亲情等主题。

(二)旦角形象在生活小戏中的表现分析

生活小戏中蕴含着更加丰富的旦角形象,通常来说,该类作品主要利用黄梅戏戏曲中人们的实际生活情况来叙述具有浓重乡土色彩的小故事,此种类型的作品虽然情节较为简单,但是人物形象却十分丰富,是与实际生活最贴切的作品。例如,《夫妻关灯》这一黄梅戏,就讲述的是丰收后王妻观看花灯的故事,而《打猪草》这一黄梅戏,则讲的是一个天真聪慧的拔草女性陶金花的故事,而《戏牡丹》这一戏曲,讲述的是与神仙智斗买药女性白牡丹的故事。总之,生活小戏这一类型的黄梅戏中的旦角形象,往往较为贴近生活,通过展现日常生活中的嬉笑怒骂以及家长里短,传播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另外,在生活小戏中这些旦角是如何对待自己以及别人的,也深刻地展示出传统中国女人的勤劳勇敢、乐于助人的道德品质。

(三)旦角形象在传统大戏中的表现分析

通俗化以及大众化是传统大戏中旦角形象的主要特征,例如,《女驸马》中为了拯救自己爱人而考取状元的女驸马冯素贞,又或者是《菜刀记》中因为情人死亡,而自杀殉情的酒店老板娘柳凤英以及《金钗记》中的闹学女孩川香。此种类型的黄梅戏的故事主线,通常是一些家庭矛盾,女性的社会地位以及命运也往往不尽相同,塑造了众多超凡脱俗的女性形象,表现出了女性崇高的价值。除此之外,传统大戏中的女性形象与男性之间存在较大的区别,其音乐形象更加具有抒情性,故事内容更加生活化以及戏剧化,在旦角形象的刻画上更加丰满,有血有肉,人物的性格特征也较为多样,同时还具有非常丰富的人物形象,从而揭示了社会生活的复杂性和深刻性,这也是传统大戏这一种黄梅戏引人入胜的主要原因。

(四)旦角形象在新时代黄梅戏中的表现分析

从上个世界八十年代起,我国黄梅戏迎来了其发展高峰,越来越多的女性角色也开始在黄梅戏中出现,如《徽州女人》这一黄梅戏中,就讲述的是苦等丈夫多年的女花家的张玉良这一形象,而《香魂》这一作品中则讲述的是牺牲自己,保护其他村民的妇女苗香,如《杨开慧》则讲述的是舍生取义的女革命家杨开慧的故事,这一种类型的黄梅戏,新旧社会的更迭是这一时期的主题,其通过解释新女性的时代精神以及文化背景,展示出了社会生活的广阔性和开放性,令旦角形象更加丰满,总之,这一时期的黄梅戏的审美价值及其创作价值均在不断增强。

二、旦角音乐形象在黄梅戏中的性格特征分析

虽然我国黄梅戏发展时间不长,但是却创造了一系列优秀的旦角形象,不仅展示了中华民族传统女性身上的爱国主题情怀,同时还赋予其一系列的优点。

(一)深明大义以及敢爱敢恨的旦角形象

黄梅戏作品中传统思想仍旧占据着主导地位,旦角人物形象往往是一些较为正面和守规矩的形象,但是由于作品中人物形象的成长环境以及人物经历不同,因此,其表现方式也存在一定的区别,但是人物形象身上均体现了较为浓厚的儒家传统思想。以黄梅戏《三女抢板》为例,这一戏曲中讲述的是三名女性,玉环、秀兰以及翠萍为了帮助父亲,不顾自己的生命,主动抢死板这一故事,该黄梅戏中作者通过三位女性抒发的情感,来推动剧情的发展,展示出了三姐妹忠贞孝顺的优秀品质。例如,在该戏曲中姐妹三人合唱“为伸冤冰心一片抢死板”这一句歌词,则彰显了三名女性超凡脱俗的音乐形象,通过将社会公德以及家庭伦理结合起来,将女性身上深明大义、敢爱敢恨的形象进一步彰显出来。

(二)勤劳勇敢以及美好聪慧的旦角形象

黄梅戏属于我国民间的产物,是草根性较强的一种戏曲,其主要的功能就是为了反映底层劳动人民的生活。因此,在戏曲中旦角的音乐形象也往往是一些较为勤劳质朴的农村妇女形象,通过刻画这些典型的劳动妇女来揭示一般底层妇女的愿望以及心理状态,将“生活化的艺术化”以及《艺术化生活》展现出来。以《天仙配》这一黄梅戏为例,该戏中在描述七仙女这一音乐形象的过程中,并未将其作为一个高冷的神仙形象展示出来的,而是将其作为一个进入凡间,寻找真爱这一形象出现的,《满工对唱》通过将董永和七仙女的对唱歌词写出来,刻画了一个虽然是天上的瑶池仙女,但是为了心爱的人却能吃苦耐劳这一旦角形象,展示了女性希望打破束缚,勇敢追求真爱这一美好愿望。

(三)热爱家庭以及热爱国家的旦角形象

此部分的旦角形象主要是从20世纪80年代才逐渐出现的,戏剧创作人创造了越来越多的具有鲜明特色的女性人物。例如,安徽省的黄梅戏院与1998年排演的《风雨丽人行》,该作品就以抗日英雄秋瑾以及桐城女性吴芝瑛为原型,反映了抗战时期女性的心理活动,其中较为经典的唱段,如《让天下的妇女站起来》以及《花之歌》就歌颂了这两位女性的英雄事迹,其中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不仅体现了女性身上细腻温婉这一特点,同时还展示了强烈的家国情怀,为了保护国家,敢于牺牲自己的生命这一类型的女性形象。

三、黄梅戏中旦角的唱词以及唱腔分析

黄梅戏中的唱腔有自己独特的特征,能够适用于不同人物形象,例如,阴司腔以及仙腔,原本就被用在一些重要人物出场时,因此,本文主要从仙腔、阴司腔等角度来分析,黄梅戏如何利用唱词以及唱腔来刻画女性形象的。

(一)阴司腔的使用分析

由于阴司腔的曲调较为婉转低沉,有助于帮助人物展示自己内心的情况,例如,在春风送暖到仙姑杨这一黄梅戏中就使用了阴司腔,如不知李郎在何处这一句就是通过利用阴司腔,将冯素贞对于心上人的思念之情展现得淋漓尽致。该句本应是直接连接下一平句,但是这样却无法直接体现出冯素珍的思念之情,而将该句在平词的之后填入了阴司腔这一句,则应用得十分准确,首先,由于阴司腔的音域比平词要低,速度也较慢,因此,适合表达此种低落以及愁苦的心情。其次,腔体的转换也提示了观众,李郎与其他人物之间的区别,其对于冯素珍而言,是十分重要的人物,再加上阴司腔的后一句重复了之后的几个字,从这一环节开看,此时冯素珍正在思念自己的爱人,因此使用阴司腔进行重复较为贴切,不仅符合语言表达的逻辑规律,同时还较好地展示了人物的心理状态,阴司腔运用得较为准确,将一个思念爱人,女子形象刻画的引人入胜。最后,如果下一句使用的是平句,则乐句落音应该是调式主音,但是阴司腔的下句落音为商音,商音的半终止特征则正好满足了冯素珍提问时的犹豫,展示出主人公冯素珍思念爱人,但是却杳无音讯的无奈之感。

(二)仙腔的使用分析

仙腔的使用通常被用来表现仙人出场或者是用来表现一些较为喜悦的场面,由于黄梅戏中涉及到较多神话题材,因此存在较多的神仙人物,在此种情况下应用仙腔赋予诠释人物形象是非常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以《天仙配》这一黄梅戏为例,该戏曲中有一段是众多仙女合唱《飘飘荡荡天河来》,这一整套唱腔较为复杂,不仅使用了平词、二行、三行以及哭板,同时也运用了散板等强化的乐句,展示主人公的形象。首先,最开始的四个散板中就融合了哭板,这是由于此时冯素珍已经向公主表明了自己女儿身的身份,虽然她知道这表示自己犯了欺君之罪,不仅无法救出自己心爱之人,还会威胁到自己的亲人,其心理也是较为矛盾的,因此,在这一过程中运用散板,充分符合冯素这种状态下忐忑的心情。而当公主明白这一情况后,从结婚时的喜悦转变成为了跌进深渊中的痛苦,较为震惊和伤心,因此,在一个环节中大量使用了哭板,而公主发现自己被骗了,心情十分生气,此时的音乐则迅速转入到了三行,同时将其和火攻交替使用,在馮素珍向公主解释的过程中,则使用了较多的平板,最后运用彩腔结束了整个唱段,总之,将不同声腔有机结合起来,展示主人公的性格以及情感发展,有助于更好地揭示主题,便于观众理解。

四、黄梅戏中旦角角色的命运分析

由于黄梅戏中的女性角色基本上均是一些社会底层的小人物,其命运往往是以悲剧结局,男权社会以及历史因素是导致女性悲惨命运的重要原因,女性一直是社会上的弱势群体,长此以往其形成了自卑敏感这一特征,再加上女性长期以来没有被政治圈所接纳,导致了其悲惨的命运。

(一)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

黄梅戏中一些悲剧的女性角色身上,均能看出其深受儒家传统文化的影响,例如,在《徽州女人》这一黄梅戏中,其讲述的清末年间一名女人出嫁的当天,并遇上了丈夫离家出走,从而只能在家中年复一年地等待,直至35年后丈夫回到家中,但是却已经另外建立了家庭,其只能无奈地接受。众所周知,程朱理学的起源地就是在徽州,该地区深受儒家思想的影响,即使到了清末民初年间仍旧如此,由于受到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女性的一生始终是在隐忍中度过的。因此《徽州女人》这一步黄梅戏中的无名是对于自己丈夫的所作所为只能接受,不敢反抗,无名氏的悲剧来源就是受到儒家文化的影响较深,将节妇作为安生立命的根本,不敢反抗,在家庭以及传统观念的束缚下,葬送了自己的一生,也在侧面上批判了男权社会对于女性的迫害。

(二)新时期黄梅戏改革的影响

在黄梅戏的发展历程中,女性角色的命运往往会由于时代的发展而变化,例如,在《天仙配》这一经典黄梅戏曲目中,就讲述了七仙女和董永打破限制,勇敢追求真爱这一传说,由于作品表现的自然美以及社会美,因此,该神话传说被广泛流传,契合了广大人们群众渴望被神仙拯救的愿望。但是七仙女这一勇敢和封建势力以及皇权势力作斗争,却是新时期黄梅戏改革之后的成果,解放前流传较广的黄梅戏思想观念较为一致,即七仙女没有自己的判断力,是被玉皇大帝奖励给董永的,是作为男权社会的依赖品而存在的,而新时期对黄梅戏进行了改革,将其塑造为主动下凡,突破束缚,追求真爱这一形象,为新时期女性的命运以及灵魂添加了新的色彩。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对黄梅戏旦角的音乐形象进行研究后,可以看出女性的情感经历以及思想感情正在不断变化,正确地分析和认识这些形象,有助于领悟到黄梅戏的魅力,因此,相关的研究人员需要加强对旦角音乐形象的研究工作,通过分析其音乐形象,展示出不同时代女性的生活状况以及情感经历,对于促进黄梅戏的未来发展,吸引更多的观众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 韩志玲.黄梅戏《女驸马》中旦角的修辞分析——基于伯克的同一理论[J].戏剧之家,2020(08).

[2] 朱琳.黄梅戏旦角表演艺术研究[J].戏剧之家,2019(19).

[3] 邵敏.由俗而雅:传承、繁荣黄梅戏艺术的学理探索[J].安庆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06).

[4] 孙子男.黄梅戏旦角音乐形象艺术特征研究[J].宿州教育学院学报,2018(03).

猜你喜欢
文化环境黄梅戏艺术特征
了不起的黄梅戏
浅谈安庆地域文化与黄梅戏传承发展
黄梅戏曲课
文化环境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
学生厌学心理的矫治探究
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学校环境的优化
当下中国大陆喜剧电影的艺术特征与发展
汉语言文字的艺术特性与创新设计
电影《煎饼侠》的大众艺术美学特
故乡的黄梅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