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聪俐 丁志斌
(1.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张家界 427000;2.湖南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 湘潭 411201)
王宁曾言道“弱国无学术”或“弱国无文化”。[1]上世纪80年代,中国求发展,许多西方作品经由翻译传入中国,然而经济制约了中国在世界上的发言权,同时中国学者英文水平不高,也导致中国文化的向外传播受到阻碍。王宁指出中国翻译的重点应从英译中向中译英转移,将中国文化和优秀作品译成世界上的主要语言,尤其是英语,重点的转移将有利于中国文化和文学真正走向世界。[1]杨仕章将翻译定义为“是以利用源语文本的交换价值和/或比较价值为目标,以尽可能准确而完整地再现源语文本为任务的单向的语言转换与文化移植活动”,其中翻译背后的文化性不可忽视。[2]在文化积累和发展的过程中,形成了“标志某种文化中特有事物的词、词组和习语。这些词汇反应了特定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逐渐积累的、有别于其他民族的独特的活动方式”[3]。蒙娜·贝克认为源语中的有些词汇所表示的概念是目的语中完全没有的,该概念可以是抽象的也可是具体的,它指的或是宗教信仰、社会习俗或者是某种食物,通常称之为文化专有词汇。[4]而奈达将文化负载词分为五类:生态文化负载词、物质文化负载词、社会文化负载词、宗教文化负载词、语言文化负载词。[5]
王银泉指出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采用汉语拼音音译的方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甚至有可能造成外国读者误解原文。这时,解释性翻译或增译应运而生,即“根据两种语言间不同的语言习惯、表达方式,在翻译时增添一些短语或句子,旨在译出源语作者感到理所当然而目标语的对方却不甚了解甚至感到诧异的意义”,以期达到最佳的翻译效果,实现跨文化交际的目的。[6]麻珍玉认为文化负载词的翻译主要存在三大问题:一是文化和内容的兼容性,二是词汇的选择,三是考虑英语国家读者的阅读性;同时提出了直译、音译、意译和加注的翻译方法。[7]
文学作品最能体现中国文化,含有大量的文化负载词,同时也是翻译中的难点部分。《边城》享誉国内外,以川湘交界的边城小镇茶峒为背景,描述了船家少女翠翠与两位少年的爱情悲剧,文章极具湘西特色,突出了湘西世界的山水风景以及风土人情。国内对《边城》中文化负载词的研究多集中于化境论视角、功能理论视角、交际和语义翻译视角、互文性视角、关联理论视角以及生态翻译学视角等,而文化翻译观视角的研究则鲜而有之。[8-13]同时从文化翻译观所进行的研究多集中于诗歌,如李白的诗歌,影视翻译,如字幕翻译、片名翻译,旅游以及中国典籍,如《论语》《楚辞》《黄帝内经》等方面,对中国现代小说也有一定的研究,但多集中于《生死疲劳》《金锁记》《白鹿原》《呼兰河传》等,对《边城》的研究近乎于零。本文基于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对《边城》中具有丰富中国文化含义的文化负载词进行研究,分析异化和归化翻译策略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的应用。
在翻译研究进入理论化阶段之后,学者们一直致力于从语言学角度去研究翻译问题。苏珊·巴斯奈特和安德烈·勒菲弗尔却在论文集《翻译、历史与文化论集》(Translation,History and Culture)的序中否定了这些理论,认为“虽然最后把翻译单位从字词提升到篇章的高度,却没有研究篇章以外的东西”[14]。巴斯奈特和勒菲弗尔超越到语言之外,关注翻译与文化间的相互作用,文化影响和制约翻译的方式,以及“语境、历史和习俗等更大方面的问题”,因此20世纪80年代翻译界开始出现“文化转向”这一概念。[15]廖七一认为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的内涵主要涵盖四个方面:第一,翻译应以文化作为翻译的单位,而不应停留在以前的语篇之上;第二,翻译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译码——重组过程,更重要的还是一个交流的行为;第三,翻译不应局限于对源语文本的描述,而在于该文本在译语文化里功能的等值;第四,不同的历史时期翻译有不同的原则和规范。[3]段峰将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思想分为三个研究阶段:文学翻译、文化翻译和翻译的文化研究。[16]罗承丽认为在文化转向之前,其翻译思想的主要关注点在于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可以理解为文化功能对等论。之后,转向翻译对文化的制约和推动作用。后者才是巴斯奈特文化翻译观的主要内容。巴斯奈特的理论实际上分为两层含义:第一层体现在她的文化功能对等论上,第二层体现在翻译对于文化的干预和构建上。[17]而胡德香对“文化翻译”的理解为:一是翻译中的文化,指对翻译过程的研究,对翻译中关涉的文化因素的处理;二是翻译作为文化,或称翻译文化,对翻译结果或产品做文化层面上的分析。[18]文化翻译观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对原文进行大量的处理,以期目标语读者能够感受到源语所传递的文化因素在译入语文化中的表达;翻译不但需要满足文化的需要,同时也要满足文化中读者的需求,受到两种文化的制约。然而翻译也会对文化产生一定的影响,对文化进行“构建”,文化与翻译之间关系紧密,不可分割。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在翻译时则充分考虑了文化和读者的需要,同时也是翻译文化负载词时需要考虑的两种因素。
异化与归化之争始终是国内外翻译界争论的一个焦点,并且尚未有结论表明二者之中谁更具有优势。美国学者劳伦斯·韦努蒂认为异化翻译“是对当今世界事物的一个聪明的文化干预,是用来针对英语国家的语言霸权主义和在全球交往中的文化不平等状态,是对民族中心主义、种族主义、文化自恋主义和文化帝国主义的一种抵制,有利于在全球地域政治关系中推行民主”[19]。
罗承丽将巴斯奈特的回应归结为三点:第一,归化与异化策略的采用与源文本的类型有关。第二,归化和异化都可能成为霸权主义进行殖民扩张的工具,要认清背后政治、文化因素。第三,归化与异化由译者所处的特定文化在多元文化系统中的位置所决定。[17]
巴斯奈特强调翻译既要考虑文化类型,也要满足文化中读者的需要。《边城》共有四个英译本,其中三个合译本,其译者分别为项美丽和邵洵美、杨宪益和戴乃迭、金缇和白英,另外一个英译本为金介甫所译,选用杨宪益和戴乃迭的译本作为研究。戴乃迭作为英语母语者,但旅居中国长达半世纪,在翻译时更能将两者文化进行对比,此译本的《边城》更能体现其背后的文化含义。《边城》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经典,其中的文化负载词的翻译既要保留其中国特色,同时也必须使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其文化特色。因此,归化、异化并无明显优劣之分,二者共同为读者服务,译者在翻译时也充分考虑此因素,采用了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
直译是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既能保持原文内容,又能保持原文风格,可以使西方国家的读者体会到原作所要传达的感情。
(1)大都市随了商务发达而产生的某种寄食者。[20]
As trade in a town develops, so do parasites.
(2)端午节日,……任何人家到了这天必可以吃鱼吃肉。[20]
On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in the fifth month,fish and meat are eaten by every family.
(3)两个新年虽照例可以看到军营里与各乡来的狮子龙灯,在小教场迎春,锣鼓喧阗很热闹。[20]
Each Spring Festival, though, lion dances and processions of drag on lanterns were arranged by the garrison and villagers from the countryside around;gongs and drums made a cheerful din at the ceremony to welcome spring.
“寄食者”“吃鱼吃肉”“迎春”译者都采用了直译的方法,这是英语在英语和汉语中,即使进行直译,读者还是能够清楚的明白译者想要表达的意思,因为这些意象在两种语言中所要表达的意义是相同的,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偏差。
音译加注法是在翻译文化负载词时常用的一种方法,通常情况下这类词语在目的语中并不能找到相对应的表达,同时为了保留其中的文化特色,采用音译法,同时用目标语文化中的相同事物进行表达,这样不仅保留了文化特色,同时又使读者更好的理解源语。
(1)且知道祖孙二人所过的日子十分拮据,节日里自己不能包粽子,又送了许多三角粽子。[20]
Moreover, knowing that she and her grandfather lived in too humble a way to make zong zi for the festival, he gave them a great bundle of pointed zong zi.
Note: Glutinous rice wrapped in palm leaves,often stuffed with sweetmeats, always eaten during the Dragon Boat Festival.
(2)“老伯伯,你翠翠长得真标致,像个观音样子……”[20]
“Uncle, your Emerald's grown into a fine girl, a regular Guan Yin…”
Note: the Goddess of Mercy
“粽子”“观音”是中国文化中特有的,在翻译时为了保留中国特色,采用音译,同时采用注释解释的方法,用目的语进行解释。
意译是归化策略中常用的一种方法,由于源语与目的语的文化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或者语义空缺时,则需采取意译的翻译方法,而意译的翻译方法使读者能够快速的理解译者所要传达的含义,同时体现了本民族的语言文化。
(1)这些事从老船夫说来谁也无罪过,只应天负责。[20]
In the ferryman's view, no one was to blame, the whole fault lay with Heaven.
(2)“只看二老今天那么一股劲儿,就可以猜想得出这劲儿是岸上一个黄花姑娘给他的!”[20]
“Look at the form he was in today! He knew the eyes of a pretty girl were on him!”
(3)“老伯伯,我们谈的那件事吹了吧。”[20]
“That's scheme of ours has come to nothing,uncle.”
“应天负责” 指的是错误应该由上天负责,这里的“天”并不是指普通意义上的天,或者说是英语中的“sky”,而是指类似于西方里的上帝或者救世主,因此译者将其以为Heaven,来传达出其中神圣的含义。
“黄花姑娘”在中国文化中是指尚未出嫁的姑娘,而西方并未有这种说辞,源语在这里是想传达出这是一个好女孩的意思,因此目的语以为a pretty girl,正好传达出了源语所要传达的含义。
“吹了吧”在中国文化中是不作数的意思,而如果进行直译的话,并不能传达出源语想要表达的意思,而come to nothing则很好的传达出源语的含义。
替代法是在归化翻译时常用的一种翻译方法,在源语和目的语无法实现对等是,常采用替代法进行翻译。替代法采用源语和目的语中近似的意向进行翻译,使读者能够理解源语所要表达的含义。
(1)“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哎,这两句话恰好是古人为我说的!”[20]
“I want to eat my cake and have it.That's me!”
(2)他说:“车路是车路,马路是马路,各有各的走法。”[20]
He said,“Chess has its rules:the castles and knights have to move in different ways.”
(3)“无事不登三宝殿,坐了就一定有话要说!”[20]
“You wouldn't have made the trip without some reason!”
“又要马儿不吃草,又要马儿走得好”是中国的一句顺口溜,是指既想让牲口走得好,又不想喂牲口,本义是指不想付出,却想有回报。而在英语中有相似意义表达的则是"I want to eat my cake and have it"。
“车路是车路,马路是马路,各有各的走法”,这里的“车”和“马”源自中国象棋,那么相应的在英语中的表达则为“castles”和“knights”。
“无事不登三宝殿”中的“三宝”是佛教名词,指佛教徒尊敬供养佛宝、法宝、僧宝等三宝。“三宝殿”泛指一般的佛殿,除了祈祷、礼拜等有关的信仰活动,一般人不能随便进入嬉戏,所以“无事不登三宝殿”用来比喻没有事情不会上门。译者则用“trip”向读者解释这句话的含义。
巴斯奈特的文化翻译观并不强调绝对的异化或者说绝对的归化,反而以异化为主、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二者的结合使得《边城》的英译本更能凸显出湘西的风土人情。
自“文化转向”产生之后,巴斯奈特跳出语言学研究翻译的限制,探讨翻译与文化之间的相互作用,开辟了翻译研究的新领域。中国文化博大精深,中国典籍外译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因素就是文化,文化翻译为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视角。《边城》作为中国文学的代表,其中的文化负载词代表了湘西特色。从文化翻译观的视角出发,考虑读者需要以及文化传播的必要性,采用异化为主与归化为辅的翻译策略,为文化负载词的研究提供新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