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现状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2020-12-04 05:38黎建良张国慧陈晓婷陈艳君胡子慧
中国医学创新 2020年32期
关键词:服药问卷血糖

黎建良 张国慧 陈晓婷 陈艳君 胡子慧

糖尿病属于慢性疾病,该类疾病的致残、致死及相关并发症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社会的巨大负担[1]。糖尿病在各个国家、各个民族的发病率各有差异,与遗传因素和生活环境等密切相关,在世界范围内已成为显著性难题[2]。相关数据显示,2017年全球范围内糖尿病患者可达4亿人次,预计21世纪中期其人数将增长至6.3亿人次[3]。糖尿病与肿瘤、心血管疾病位居世界重大疾病前三名;我国作为糖尿病人数最多的国家,做好糖尿病疾病监控为我国疾病防治的重要内容[4]。大量研究指出,良好的血糖控制管理,减少糖尿病并发症是目前糖尿病良好控制策略[5]。本研究于2019年1-12月对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以了解明确糖尿病慢性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探究影响血糖控制的一般资料与日常生活行为、身体指标等相关因素,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1-12月来本院就诊的84例2型糖尿病患者为研究对象,(1)纳入标准:①均经本院内分泌科确诊,符合《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年版)》2型糖尿病诊断标准;②年龄19~71岁;③采用基础胰岛素治疗或伴有/不伴有药物治疗的时长大于3个月。(2)排除标准:①严重心、肝、肾或造血系统疾病以及晚期恶性肿瘤患者;②严重免疫系统疾病和血液系统疾病患者;③患有感知障碍或是缺乏良好的理解能力和沟通能力的患者;④患有严重高血压或是存在对治疗药物严重过敏的患者。本研究已经伦理学委员会批准,且所有患者均熟悉和了解本试验研究所有内容,自愿参加并主动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自拟调查问卷的方式对所有2型糖尿病患者基本资料进行调查统计。依据美国糖尿病协会(ADA)判定标准,以血糖控制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7%为分界,划分血糖控制良好组和血糖控制不良组。问卷调查研究由调查小组执行,由本院内分泌科主任医师担任小组长,负责问卷调查任务分配和统筹工作,内分泌科护士担任小组成员,负责调查问卷的发放和收集,每位小组成员均进行系统的统一培训后执行调查任务。调查过程中,每位小组成员针对调查目的和患者进行详细的解释并对填写方法进行指导;要求患者独立完成调查问卷,若患者存在身体不适,调查小组成员请近亲家属在征求患者同意前提下完成代填或是调查小组成员不加暗语提问后代替患者填写。为保证调查问卷的有效性,将存在错填、漏填和多填项目的调查问卷视为无效问卷。

1.3 研究内容

1.3.1 一般情况调查 一般情况调查由基本资料和糖尿病相关资料两部分组成,其中基本资料涉及患者年龄、婚否、吸烟以及饮酒日常行为情况,糖尿病相关资料主要关注糖尿病患者患病时长、遵医服药情况、日常运动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等。

1.3.2 基本检查情况 (1)所有患者基本检查主要包括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及臀围,由专业护士完成测量,用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血压偏高、向心性肥胖或BMI指数偏高等现象。血压测量则采用血压测定仪进行,选取15 min内3次测量中血压最高值;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kg)/身高(m2),18.5~24.0 kg/m2为正常,>24.0 kg/m2为超重或肥胖;腰臀比(WHR)按照腰围和臀围比值计算,男性WHR和女性WHR分别在0.90、0.85以上为向心性肥胖。(2)所有患者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 h PG),采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完成检测。(3)HbA1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采用酶联免疫法完成检测;HbA1c<7%、FPG控制在4.4~7.0 mmol/L、2 h PG低于10.0 mmol/L为血糖控制正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6.0软件对所得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用(±s)表示,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比较采用χ2检验;多因素统计分析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一般资料情况 本研究共发放调查问卷84份,有效问卷80份,问卷有效率达95.2%。同时,80例患者符合血糖控制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患者48例,占比60.0%。合理调整饮食、坚持体育锻炼、糖尿病患病时长、遵医服药情况、血糖监测情况和疾病认知程度的血糖控制良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血糖控制良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糖尿病患者一般情况

2.2 基本检查情况 BMI、向心性肥胖、FPG异常、1 h PG异常、TC异常和HDL-C异常血糖控制良好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指标血糖控制良好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2.3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异常的多因素分析 以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作为因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P值较小的因素作为自变量,赋值见表3,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效果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遵医服药、定期血糖监测情况、疾病认知程度是血糖控制的保护因素(P<0.05),糖尿病患病时长、FPG异常、1 h PG异常、TC异常和HDL-C异常是血糖控制的危险因素(P<0.05)。见表4。

3 讨论

目前,糖尿病发病比率越来越高,其带来的经济和安全卫生问题不断升级[6]。糖尿病作为慢性消耗性疾病,该类疾病并发症种类多、结局严重、情况复杂,多可引起双目失明、双足病变、心脏及心血管病变、感染等,甚至会引起患者的死亡[7]。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已成为糖尿病患者发病人数最多的国家。临床研究显示,糖化血红蛋白反映血糖水平,多用以评判血糖控制情况,实现糖尿病管理目标[8]。本研究以2019年1-12月的2型糖尿病患者开展调查,明确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情况,探究影响血糖控制相关因素,结果发现,所有符合血糖控制目标值糖化血红蛋白(HbA1c)<7%的患者占比60.0%(48/80),低于秦鸣妍等[9]研究结果(70.13%),高于金百翰等[10]研究结果(19.2%),处于中等水平。

表2 糖尿病患者基本检查情况

表3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logistic回归分析赋值

表4 影响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情况的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

糖尿病发病及控制情况与发病时间长短关系十分密切,多项研究指出,随着病程时间的延长,糖尿病患者自身对疾病重视程度逐渐下降,无法意识到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放弃疾病的日常护理和定期监测[11-12];另一方面,病程时间过长,日常饮食和运动锻炼情况难以坚持,血糖控制忽上忽下,复发程度明显[13]。因此,加强常年患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遵医服药的监控对于糖尿病的治疗和并发症的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定期血糖监测是影响糖尿病血糖控制的主要因素[14],本研究结果显示,定期血糖监测患者血糖良好占比77.1%,与不定期监测或不监测血糖占比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上述结论一致。定期血糖监测可以让患者明确自己的身体状态,明确疾病的严重程度,防止疾病状态被忽略,引起家长和医生的重视,及时调整自身的生活状态及药物服用,更好地预防疾病进一步恶化[15]。

遵医嘱并规律服药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的另一个有利因素[16]。糖尿病治疗过程较长久,包括日常饮食、身体锻炼和药物服用,必要时会注射胰岛素辅助治疗[17];该类慢性疾病更是存在复发和并发症恶化的现象。患者一般对自身糖尿病的认识并不一定深刻且缺乏疾病治疗的知识和常识,因此,遵医嘱并规律服药是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的良好措施。同时,良好的疾病认知状态也同理,主要是通过干预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遵医服药行为,综合形成对血糖控制的干预。大量研究证明,良好的血糖控制来源于生活行为控制,而糖尿病患者的康复则得益于血糖控制在规定范围之内[18]。良好的血糖控制也可以明显改善患者的疾病症状,改善患者健康状态。因此,糖尿病患者应从日常行为规范入手,规范对疾病认知、定期血糖监测并遵医嘱服药,更有利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并发症改善。

关于实验室检测指标方面,有研究指出,糖尿病血糖控制情况多与FPG和1 h PG高于正常水平、TC异常和HDL-C异常均呈正相关[19]。糖尿病患者血糖、TC和HDL-C相关指标异常应引起患者本身和医生的注意,应进一步加强对身体的检查,明确患者是否存在无症状糖尿病现象,以免耽误病情[20]。

综上所述,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良好,但仍应对糖尿病患者进行健康教育,加强对疾病认知,对常年患病的糖尿病患者的日常行为和遵医服药的监控应格外重视,并督促糖尿病患者进行定期血糖监测,注意实验室检测指标变化,防止病情恶化。总观,本研究尚存在一定局限,应开展大样本病例,从而使研究结果更具有说服性。

猜你喜欢
服药问卷血糖
中老年人服药切记4不要
细嚼慢咽,对减肥和控血糖有用么
一吃饺子血糖就飙升,怎么办?
居家监测血糖需要“4注意”
饭前服药和空腹服药不是一回事儿
警惕服药期间的饮食禁忌
服药坏习惯,您能占几条?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