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水务年鉴》“互联网+”出版探索与实践

2020-12-04 05:18林跃朝
天津科技 2020年11期
关键词:年鉴水务稿件

林跃朝,黄 浠

(北京市水科学技术研究院 北京100048)

自2015 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首次提出“互联网+”行动计划以来,各行各业掀起了一场网络化革命。史、志、鉴的编撰工作自古以来就是记载历史和变革的重要方式,在如今大数据、云计算的潮流中,如何让年鉴的编撰工作顺势而为、博采众长,既体现传承又富有创新,是所有年鉴工作者思考的重点[1]。

近几年的年鉴工作[2-6]研讨会上,“网络年鉴”这个话题也多次激发了年鉴工作者热烈的讨论。结合与同行研讨的结果和实际工作中遇到的问题,本文提出一些构思和设想,希望能推动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与各行各业相结合,为《北京水务年鉴》的发展提供新的契机,为促进年鉴事业的发展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1 传统编纂方式的束缚与当前面临的困扰

《北京水务年鉴》是一部专业性较强的行业年鉴,已连续出版了3 期,多年来,编辑部一直努力做好传承工作。但在实际工作中面临诸多困扰,主要体现为以下几点。

1.1 特约编辑和撰稿人流动性大

由于《北京水务年鉴》的特约编辑和撰稿人主要为水务局机关、水务直属单位和郊区水务工作人员,受工作性质的影响,人员流动性比较强。又因为年鉴的编撰工作只是他们日常工作中非常小的部分,而且人员流动频繁,每年都需要重新联系特约编辑,甚至可能会与某位特约编辑失去联系,出现与整个单位中断联系,无法及时获取稿件的情况。这无疑会拉长整个年鉴的编辑出版流程,给本来就繁杂的编辑部工作增加额外的负担。虽然看起来是一件小事,但经常会因此导致无法在年内出版的窘况,值得并应该引起重视。

1.2 收发稿件滞后性突出

《北京水务年鉴》的特约编辑和撰稿人分散在各个单位,收发稿件会受到很多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导致稿件处理滞后性问题十分突出,严重影响了出版时间和进度。即使电子邮件也存在很多单位忘记或错误发送的情况,因而影响年鉴出版的进度。另外,由于依赖盖章的纸质版原稿,也存在无法随时提取审阅的问题,是编辑工作面临的又一个困扰。

1.3 原稿质量参差不齐

虽然《北京水务年鉴》统一的栏目和基本条目名称已经定型,但由于特约编辑的流动性和工作的特殊性,有些特约编辑提交的稿件并未按照统一的格式和体例要求撰写,编辑部在处理这些稿件的时候还需要重新花时间完成相关工作。

1.4 栏目条目数量众多

《北京水务年鉴》的条目数量众多,而且分布的规律性并不是特别强,有些规律只有经验丰富的老编辑才知晓。这主要是由于稿件是按照单位系统发来的,统稿却是按照业务分类来完成,很多业务工作在不同的单位系统间存在交叉,还有一些业务工作量比较少,需要将相关内容与其他业务内容整合。因此,不论是排版、发稿还是与各个特约编辑的稿件来往过程,都比较繁杂容易出错。因此,对于现在原始的由老编辑指点的方法还有提升的空间,从而减轻编辑的工作量。

2 定制个性化的年鉴协同编纂系统

针对目前工作中的困境和窘态,结合当前时代背景,我们正在以下方面进行探索和改进。

2.1 构建协同编辑平台

鉴于前文提出的4 点问题,一个定制化的协同编纂平台亟需形成。在传统的编辑模式下,本来就承担着其他任务的编辑部负担繁重不堪。一些非常棘手且极其耗时的工作可以通过定制化的平台顺利解决,例如通过此平台可以解决稿件收发、统稿、与作者联系等一系列问题。具体的平台框架可以包括下面几项功能。

2.1.1 实名制认证登录系统

不管是编辑部的主任、责任编辑还是特约编辑,都需通过实名认证方式注册和登录系统(或按单位信息注册)。这样,即使出现人员变动的情况,也只需将账号密码传递给接任者,不需要重新通过其他方式特意建立联系,避免了可能出现的信息中断情况。

2.1.2 针对不同角色的多样化用户界面

按照实名方式登录系统之后,不同身份的人员会看到不同的界面。特约编辑界面的版块大致包括:原稿上传、人员信息登记、校样下载、校样上传等。需要注意的是,上传的任何稿件都需要盖章或者特约编辑签字才视为生效。编辑部普通责任编辑的界面大致包括:原稿下载、稿件加工(也可以选择打印后加工)、校样下载、稿件打印、稿件状态、稿件传送等。编辑部主任的界面则不仅需要具备普通责任编辑的功能,还应该要看到所有征稿函和所有校次稿件的收发和加工进展情况,以及随时调用阅读和编辑的功能。通过这项功能,可以免去繁琐的收发稿件步骤,也可以节省时间,准确地掌握年鉴编辑进度情况。

2.1.3 灵活多变的合并与拆分功能

由于年鉴的栏目条目众多,与供稿单位的对应关系也较为复杂,需要一个灵活智能的合并与拆分功能。具体表现为编辑部主任和责任编辑的界面中应该存在一个按照栏目列好的空白版本,他们可以针对接收到的稿件,将其按照条目或者栏目导入对应的栏目中,再通过合并就能形成年鉴的全文。同样地,也可以将排版后的校样按照同样的拆分方式发给各个特约编辑审校。合并和拆分的稿件应该是在所有编辑的界面中都能看到的,这样编辑部的每个成员都能清楚地知道稿件的哪些部分已经完成了,哪些部分还没有完成,避免了分工不明确和重复工作的情况出现。另外,针对特约编辑信息的变更,也需要通过合并功能来统计。

2.1.4 完善的信息统计模块

信息统计模块主要是针对人员变动情况设计的。出现人员变动情况下,不仅联系较为不便,而且可能会给稿费发放工作增加麻烦。有了完善的信息统计模块,每年征稿函发放期间,各个特约编辑登录系统后就可以在人员信息登记版块查验各自的信息,如果没有变动就可以直接上传,如果出现变动就更改后再上传。上传到编辑部的人员信息也通过合并功能,再加上对应的供稿信息(如字数),合并成财务部门可以直接使用的统计表,这样可免去稿费发放时重复的信息收集工作,加快工作进展。

2.1.5 流畅的协同编辑功能体验

编辑部最主要的三审四校环节,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完成,或者选择仍然按照以纸质版为主,在系统中记录和标记的方式完成。编辑部成员可以下载合并后的原稿件,打印后进行加工,或者直接由编辑部主任在系统中分工,在线完成。针对《北京水务年鉴》的情况,编辑部倾向于选择前一种,并通过协同编辑功能,与各个特约编辑联系,解决书稿中各个环节出现的问题,提高工作效率。

2.1.6 慕课课程共享计划

针对不同水平的特约编辑,以及人员流动性问题,进行年鉴编撰技能的培训和提升也是保证年鉴质量至关重要的环节。日常的QQ 群、微信群交流过于碎片化,而集中性的培训对于时间和人员的要求也难以统一。因此,可以请资深的老师录制课程,编辑部将其上传到系统中,特约编辑都可以在登录后在线观看或下载,而他们的学习情况也可以在编辑部主任的界面中查阅到。这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标准的统一和保证稿件质量。

除此之外,系统应可以快速而准确地生成索引。借助这个平台,可以通过构建索引功能快速导出进行检索,节省编辑人员的时间和精力。

2.2 寻求合作与发展

目前,年鉴出版界正在快速而迅猛发展。据不完全统计,2017 年出版的年鉴数量约为8 000 种,而每一种年鉴都在发展中求突破。《北京水务年鉴》也希望可以借助热点问题,扩大公众参与度,例如适时出版增刊,建立水利工程专题、南水北调专题、河长制专题,普及灌溉申遗知识等。甚至可以与其他年鉴出版单位合作,在交叉互动的版块利用外链资料库直接链接到水利年鉴平台,提供与市场上传统采编系统、各类网站发布系统以及其他新媒体编辑器等专业软件进行对接的接口,借此提高《北京水务年鉴》的知名度和普及性。

2.3 探索互动模式

目前,在“互联网+”东风的吹动下,各个年鉴编辑和出版单位也纷纷迈入了数字化大门。以《苏州年鉴》为首的诸多年鉴已经跨过了初级的数字化阶段,形成了以网络年鉴为主,纸质年鉴按需印刷的新模式。中国版协年鉴工委的网络化年鉴工作部也应运而生。以《南海大观》《成都年鉴》为代表的年鉴在网络化方面取得突破,建立了每天更新的年鉴地情信息网络和以时间轴大事记为主、区域地图实时展示的网络版年鉴。以《北京教育年鉴》等为代表的年鉴编辑部早已建立并使用在线编纂平台,并逐年更新完善。另外,诸多年鉴编辑部已初步实现从纸质年鉴—链接—数据库的跳跃,带来了颠覆性的变化。面对网络年鉴的兴起,《北京水务年鉴》虽然暂时无法舍弃纸质版年鉴的出版,也无法在短期内实现向网络版年鉴的转变,但是,我们可以在近期的工作中有创新、互动和发展。纸屏互动模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可以使网络年鉴与纸质年鉴各取所长、相得益彰。通过在纸上印制二维码,读者可以扫码获取多维的信息。例如,对于重要资料和文献栏目,将每年的全国水利厅工作会议、全国防汛抗旱工作视频会等内容直接附在二维码中,读者通过扫描二维码可以直接读取相对应的图片、视频或相关的内容,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导航。也可以在广告页面下方增加二维码,通过扫码可以观看各广告业主单位的宣传片,通过这一个小小的变动也可以适当增加广告收入,提高年鉴的经济效益。另外,像中国水利网等媒体上对于政策的解读,如《图说:一张图读懂湖长制》等非常具有指导和普及的意义,通过合作共享,将这些内容通过链接的方式结合到年鉴中来,达到互利共赢的目的。

对于网络年鉴,一方面利用互联网的优势进行不同于纸质年鉴的编纂,另一方面可以把纸质年鉴的全文PDF 文件纳入其网上,达到编纂者和读者所期望的要求,既保证年鉴特有的权威性,又扩大了知识层面,从而使年鉴在“互联网+”的背景下发挥更大的作用。

3 数据库上线

当今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流媒体等突破了我们对信息形态和应用传播的认知,年鉴也应顺应数字出版领域的发展趋势,向知识服务转型升级。年鉴的编纂、出版、传播、使用也面临数字化变革。我们也应该通过融合出版完成内容集成和技术支持,形成数字时代里的数据链条。《北京水务年鉴》是水利行业的智慧结晶和资料宝库,为充分发挥其对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以及水利建设、管理、设计、科研、教育等单位的重要参考价值和指导作用,《北京水务年鉴》数据库已正式上线。该数据库对1990 年至今的纸质版年鉴内容资源进行了数字化处理,并通过梳理整合,实施多维度展示,不仅具有资料查阅的功能,还有统计分析的功能,可为广大读者提供数据支撑和服务,丰富了传统的年鉴业态,迈出了年鉴信息化建设的坚实步伐。数据库设置“水务改革”“综合管理”“郊区水务”三大模块,各模块下设细分条目。用户既可以按年度、类别等快速便利地选取需要了解的水务年鉴资料,又可以通过历年对比功能,清晰了解水务发展历程和脉络,使年鉴的实用性和存史性两大特点进一步呈现和加强。

4 创建微信公众号

目前,全国已经有相当多的年鉴编辑部建立起各自的微信公众号,架起了读者和编辑沟通的桥梁。有的年鉴编辑部公众号甚至做到了每日更新。2016 年4 月,《南海大观》微信公众平台“南海网络年鉴”正式宣布上线。2016 年5 月,《成都年鉴》网站开通。2017 年6 月15 日,《苏州年鉴》可视化网络年鉴系统项目建设网络版在中国·苏州门户网站正式链接发布,并在苏州市档案局网站正式发布。

为了宣传《北京水务年鉴》,加强与相关单位的工作联系,树立年鉴品牌,延伸拓展更多业务方向,《北京水务年鉴》编辑部创建了“品水品鉴”微信公众号。

4.1 公众号定位

目标定位:建立起与读者的联系,了解读者的需求,弥补发行部门的不足;普及年鉴知识,普及各地相关的水利要闻和典型水利设施等知识;加强与各撰稿机构的联系,介绍其概况,宣传其政绩,并附上相关单位链接等。

人群定位:主要面向广大水务工作者,一切内容都服务于水利事业。

功能定位:查询便捷,使用方便,沟通及时。

4.2 栏目设置

《北京水务年鉴》的栏目设置见表1。

表1 《北京水务年鉴》的栏目设置Tab.1 Column setting of Beijing water affairs Yearbook

4.3 信息推送

信息推送是为年鉴工作的开展与沟通交流以及对“品水品鉴”微信公众号进行宣传的重要途径,通过公众号丰富的表现形式,将年鉴内容进行展示,实现音频和视频的跨媒体链接,将声音和动态画面通过浏览器在网上浏览、检索,提高年鉴的使用率;实现年鉴信息的实时发布,编辑经过严格核实和加工整理最新情况及相关资料,实现定期、分批上网发布,以促进年鉴的及时发布和出版,及时报道年度最新动态;实现与读者互动,收集读者的个性化需求,创新栏目、调整内容结构、丰富年鉴表现形式,最终达到能为读者提供专题性、个性化咨询服务,满足用户对年鉴工作以及水利方面的知识与信息需求,促进我们提供更好的服务。

信息来源:①原创内容围绕年鉴工作搜集素材,撰写精彩文章;②与年鉴工作有关的会议、活动等;③非原创内容从互联网平台获取信息进行转载;④与水利系统单位合作约稿;⑤面向大众征稿。

信息推送时间和频率:根据大众的阅读习惯,推送时间为11:30 或17:30,频率为每周1 期,每期2~4 条消息。

4.4 运营维护

每条信息发布前,编辑撰写人员对信息进行初审定稿,确保信息无误后提交文字及图片素材,由后台管理员进行编辑排版检查并向部门负责人发送图文预览进行审核,然后由管理员正式发布。

在“互联网+”理念深入全民生活的今天,有数据资料显示,年鉴的数量也在不断增多,说明随着信息化的发展,年鉴的编纂工作需求和受重视程度也在增长。让传统的文化和信息传播方式在今天穿上“互联网+”的外衣,既是我们每一位年鉴工作者的使命和任务,也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文化自信增强的体现。唯有跟上改革创新的步伐,才能让我们的年鉴事业在新时期迸发出新的活力。

猜你喜欢
年鉴水务稿件
录用稿件补充说明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智慧水务在大港油田水务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方面的运用分析
本刊稿件体例要求
特色·可读·扩展《江苏年鉴(2020)》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基于新农村水务PPP模式下在我国农村饮水工程建管中的探讨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9)》征订单
《中国交通运输年鉴(2018)》征订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