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齐齐哈尔市中医医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0)
老年人群重症肺炎比例居高不下,严重影响患者健康,如未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将威胁患者生命安全[1]。由于老年人的身体机能均已经出现明显的下降,导致该类患者的临床症状表现不够明显,导致诊断比较困难,从而延误患者病情[2]。掌握患者临床特征,对于采取针对性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我院积极探索研究老年重症肺炎的临床特征及其治疗方法,取得了有价值的经验。
本研究纳入对象均为我院2015年6月-12月期间收治的重症肺炎老年患者,共计46例。其中男25例、女21例,患者年龄60-88岁,平均(72.5±6.5)岁;在具体病征类型方面,20例属于医院获得性肺炎、26例属于社区获得性肺炎。在并发症方面,有20例并发高血压、21例并发糖尿病、11例并发肿瘤。所有患者均经临床检查确诊,自愿参与本研究。
所有研究对象均于实施相应治疗前接受常规体检以及B超和X胸片检查,同时通过实验室对其生化指标进行检测。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常规原发疾病针对性治疗,在实施治疗的过程中,必须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抗生素类药物,且严格控制好使用剂量以及治疗周期。必须加强对患者局部呼吸道的处理,及时进行痰液引流,防止呛咳造成严重后果。实施治疗的同时,要注意加强对患者的营养管理,注意营养搭配,以提升其机体免疫力。
临床症状、病变部位以及临床治疗结果情况。
本研究中的46例患者均存在一定程度的发热、咳嗽、以及恶心、呼吸困难和休克等相关临床症状,其具体临床表现不具有典型性。其中:发热35例(76.09%)、咳嗽32例(69.57%)、发绀 33例(71.74%)、恶心呕吐20例(43.48%)、少尿 34 例(73.91%)、呼吸困难 19 例(41.30%)、胸闷 25 例(54.35%)、腹泻腹痛22例(47.83%)、 肺部啰音12例(26.09%)、意识障碍44例(95.65%)、休克 42 例(91.30%)。
本研究的46例患者病变部位主要为右肺中叶及下叶,左肺上叶与下叶等。其中:右肺上叶13例(28.26%)、右肺中叶11例(23.91%)、右肺下叶7例(15.22%)、左肺上叶10例(21.74%)、左肺下叶 6例(13.04%)、双肺下叶1例(2.17%)。
经实验室对患者相关指标进行分析,在本研究46例患者中,有27例(58.70%)白细胞数升高,42例(91.30%)中性粒细胞数升高,30例(65.22%)C-反应蛋白浓度升高,17例(36.96%)血沉增快,22例(47.83%)电解质紊乱,40例(86.96%)具有一定程度的肾功能损害。46例患者血气分析。结果为PaO2<60mmHg,PaO2/FiO2<300。患者的痰培养检测结果表明,患者感染菌株主要为白色念珠菌、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酵母样霉菌、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鲍曼不动杆菌等。上述菌类均具有一定程度的耐药性。
针对患者的实际情况实施相应治疗后,26例患者痊愈,14例好转,6例死亡。
重症肺炎属于老年患者的一类常见疾病类型,该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研究表明,该病的临床症状比较复杂[3]。分析认为,该类患者的主要表现有以下方面:①临床症状不明显,多数症状均无典型性,早期症状主要为发热、恶心、呕吐、咳嗽、发绀等。所以,临床诊断难以依据上述症状判断病情,必须结合X线胸片或者其他相关实验室分析才能予以确诊[4]。②患者具有白细胞数以及中性粒细胞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表现,较大比例存在电解质紊乱;③痰培养表明,患者的感染均普遍具有一定的耐药性,必须选择较高敏感药物治疗[5];④患者预后差,常咳嗽无力以及呼吸衰竭和肺部感染等,严重者心律失常以及肺水肿;⑤患者基础性疾病多,并发症多,治疗时需加强对基础性疾病的治疗。
针对该类患者进行治疗,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①对于该类患者,在诊断过程中除结合相关临床表现外,同时需加强全面检查,综合诊断,才能最终确诊;②患者身体机能下降,治疗时必须引起重视,要加强抗生素使用管理,严格控制药物剂量以及治疗周期,实施治疗时,需提前做好临床实验,有效减少感染[6];③由于较大比例患者伴有基础性疾病,影响其预后,所以,必须强化基础性疾病治疗是;④重视病情变化情况,防止患者病情恶化,要及时予以排痰治疗;⑤强化胸腔积液的及时处理,防止发生感染以加重病情;⑥重视营养搭配,予以更多的能量和蛋白质摄入,增强其抵抗力和耐受力;⑦加强对酸碱平衡以及电解质的维持;⑧及时进行有创机械通气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