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宁 白 璐
(1 辽宁科技大学 组织部,鞍山 114051; 2 辽宁省鞍山市委党校 文史教研部,鞍山 114011)
消除贫困、改善民生和实现共同富裕是国家开展扶贫工作的根本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在漫长又艰辛的扶贫开发工作中,我国坚持提升广大农民自由发展的能力和主体性地位,发挥中国特有的政治与制度优势,根据国情和区域特色不断深化改革扶贫机制体制,拓宽扶贫道路,构建科学完善的脱贫方针;同时,还加强巩固党的执政地位、锻炼基层干部队伍,为扶贫政策方针的实际落实提供正确指导。驻村干部就是村级以上单位为发展村级经济、摆脱农民贫困而派遣下来帮助开展村级工作的一类人,他们在农村开展调研,了解、解决村民困难,与上级部门沟通,对村级经济发展具有积极作用。自十八大以来,我国农村扶贫开发工作已取得较大成就,减贫脱贫工作进入关键的“最艰难阶段”。至此以后,脱贫成本和难度将逐渐加大,要真正完成脱贫的目标和任务,必须投入更多资源和智慧,建立稳定的精准脱贫长效机制。赵立雄编写,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农村扶贫开发新探》一书,以云南省曲靖市农村脱贫攻坚任务-“866”工程为研究对象,详细阐述“866”工程的理论内容和实践创新,对研究农村扶贫工作有重要借鉴意义。
除导言外,全书共有六章。导言部分简要概述农村扶贫开发在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中的重要地位,介绍曲靖农村扶贫开发已取得的成效、面临的挑战以及本书重难点与写作框架;一至六章主要论述了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扶贫开发战略的演变、面临的主要挑战和统筹城乡发展与农村扶贫开发的战略思路,以及详细讲解了“866”工程的内容与做法,包括内容、方案设计、具体操作及检查验收,“866”工程的理念创新、运作创新、主要成效等,囊括“866”扶贫工程创新的战略意义、扶贫开发创新理念、领导体制创新、操作方法创新、激励机制创新,以及现阶段取得的主要成效、基本经验和前景展望等内容。通读全书,对研究扶贫工作长效机制有一定启示作用。
第一,构建以产业技术为支撑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实际的产业技术是帮助贫困人口获得持续性收入、保障生活功能,进而逐渐摆脱贫困的根本手段。驻村干部开展扶贫工作过程中,应从该村实际情况出发,找到本村特色,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建立扶贫产业基地,从而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带动贫困户稳定增收。实现产业精准扶贫需要做好顶层设计,以包容创新为思想指导,产品服务面向基层群众为内容,精准布局科技产业项目。如对某贫困村的产业扶贫,驻村干部及政府相关部门可根据该村实际情况为其制定合理科学的产业发展规划,并据此积极安排专项资金,完善资金统筹机制,同时监督企业和合作社与贫困户的合同履行情况,确保企业真正履行合同,带动贫困村产业发展。此外,还要注重信息技术设施的使用和产业模式创新,为农村创造更多经济收益,拉动农村经济增长。
第二,构建以科技人才为支撑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智力扶贫是精准扶贫的众多方法之一,能从根本上改变贫困人口思想,使贫困人员拥有脱贫的能力和技术,满足自我生存的需要。构建科技人才扶贫长效机制,必须让贫困人口从思想上认识到脱贫的必要性,了解科学有效的脱贫方法,明确教育培训、信息交流对于学习知识本领和提高创业技能的重要性。实现智力扶贫须重点完成以下工作:一是鼓励贫困地区的大学生返乡发展,借助大学生的智力能力优势开展脱贫技能培训和创业就业培训;二是完善我国农业推广制度,加强对贫困地区的推广工作,为贫困户提供更专业多元的技术支持。驻村干部应该知道,对贫困户的帮扶只是外力因素,提升贫困户自身的各项水平才是内在因素,是脱贫的核心和关键。所以,要大力推动贫困地区教育发展,提高贫困人口综合素质和自我发展能力,增强增收本领。
第三,构建以创新创业为支撑的精准扶贫长效机制。农村扶贫工作要取得长效发展,应积极推动创新创业项目开展。创新创业不仅是发展现代经济的重要措施,更是完成脱贫攻坚任务的必要举措。驻村干部基于农村资源和发展实际展开创业扶贫工作,要注意以下几点要求:一是能实现创新创业能力培训。通过对口服务的方式,让农村贫困人口在科技特派员的带领下拥有创业意识、知识和能力,保障创业活动的可持续发展;二是能促进创新要素对接。通过发展产业,积极吸纳贫困户的生产要素,将土地、劳动力等有机结合起来,不但实现精准增收,还让贫困户掌握劳动技能,提升了自我发展能力。创业扶贫长效机制的构建,既能发挥资源共享的作用,又为贫困地区创造了丰富的创新创业机遇。
综上,驻村干部可协同政府相关部门从发展特色产业、培养科技人才和开展创新创业等方面构建扶贫长效机制,确保农村贫困户实现精准增收,有脱贫的正确思想和能力,促进农村经济可持续发展。《农村扶贫开发新探》内容详细,探讨深入,具有较强参考借鉴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