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体护理在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护理中的临床疗效分析

2020-12-04 06:43曾亚英谢珊凤
心血管病防治知识 2020年23期
关键词:肺源病程心肺

曾亚英 谢珊凤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福建泉州362000)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肺心病)是常见的心脏病类型,主要是由肺组织、肺动脉血管或胸廓慢性病变导致肺组织结构、功能异常,增加肺血管阻力及肺动脉压力,引起右心室扩张、肥大的心脏病[1,2]。肺心病在中老年群体中多发,病情发展迅速,在持续损害肺血管的同时常合并心力衰竭,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具有病程长、反复发作等特点,会导致患者的心理负担增加,因此在患者接受治疗的同时应实施积极的护理干预,以促进临床疗效的提升。本文对整体护理应用在该病患者中的实施效果进行分析,具体内容见正文阐述:

1 资料和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2018年10月至2019年9月期间在本院进行治疗的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中随机抽取7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例数相同的两组。

纳入标准:(1)所有患者进行影像学检查明确诊断为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2)美国纽约心脏病学会(NYHA)心功分级为Ⅱ-Ⅳ级;(3)所有患者的认知功能、独立思考能力正常,均自愿配合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1)存在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者;(2)存在严重感染的患者;(3)因冠心病等其他心脏疾病所致心力衰竭者;(4)存在视听觉障碍、沟通交流障碍、精神障碍者。

对照组(n=36):男性患者23例,女性患者13例;年龄 24-72岁,年龄平均值(47.51±5.40)岁。病程为1-10年,病程均值为(5.84±1.16)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4例,Ⅲ级23例,Ⅳ级9例。

观察组(n=36):男性患者21例,女性患者15例;年龄 25-73岁,年龄平均值(47.62±5.46)岁。病程为1-11年,病程均值为(5.92±1.20)年。NYHA心功能分级:Ⅱ级5例,Ⅲ级24例,Ⅳ级7例。

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进行比较存在均衡性(P>0.05)。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常规护理。治疗期间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的变化,遵医嘱进行用药指导和做好基础护理服务。

1.2.2 观察组 整体护理。(1)健康宣教:在患者入院后,护理人员通过与患者积极的沟通交流掌握其对健康知识的需求以及了解程度,针对性的进行健康宣教,通过发放宣传册、视频、讲座等方式向其普及疾病发病机制、临床症状、防治知识、护理注意事项以及用药知识等方面的内容,纠正患者对疾病、治疗的错误认知,告知患者健康的生活习惯、积极预防并发症对于病情转归的重要性。(2)心理干预:患者在治疗期间可能因疗效不显著而出现负面情绪,影响治疗依从性,护理人员应多观察患者的病情变化和心理状态,及时针对患者不良情绪出现的原因采取相应的疏导,介绍治疗成功的病例,增强患者的治疗信心,改善负面情绪。(3)饮食干预:护理人员结合患者的病情、体质制定科学的个体化饮食方案,告知患者饮食禁忌,叮嘱其适量补充钙、维生素等微量元素,戒烟戒酒。(4)运动干预:护理人员充分考虑患者的身体情况,对患者进行心脏康复指导,并坚持进行吹气球、腹式呼吸等肺功能训练,严格控制运动强度,保持充分的休息时间,注意劳逸结合。(5)并发症预防:护理人员定时协助患者翻身,并使用温热湿毛巾对患者身体进行擦拭,一日两次,保持受压部位皮肤清洁干燥并每日坚持按摩2次;为患者选择合适的漱口液,做好口腔护理,指导患者进行有效咳痰、深呼吸训练,以防肺部感染、胸腔积液的发生;根据患者的身体康复情况指导其进行尽早下床活动,以防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3,4]。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在两组患者出院前1d发放本院自行设计的健康知识调查问卷,总分为100分,90分及以上表示完全掌握,75-89分表示基本掌握,75分以下表示未掌握。健康知识掌握度=完全掌握率+基本掌握率。

(2)在干预前、干预后检测两组患者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心输出量(CO)、第 1秒用力呼气量(FEV1),并进行6min步行试验,根据6min步行距离评估运动耐力状况。

(3)记录干预期间两组患者出现的并发症情况。

1.4 统计学处理

将临床资料录入到SPSS21.0统计软件中进行处理。计量资料、计数资料分别以、n(%)的形式表示,进行t检验、卡方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健康知识掌握情况

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率相较于对照组显著更高(P<0.05)。见表1所示。

2.2 心肺功能指标

两组患者干预前的心肺功能进行比较相差不大(P>0.05);两组患者组内干预前、干预后数据对比存在明显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干预后的心肺功能指标明显比对照组更优(P<0.05)。见表2所示。

2.3 并发症发生情况

组间比较并发症发生情况,明显是观察组数据少于对照组(P<0.05)。见表3所示。

表1 对比两组的健康知识掌握情况[n(%)]

表2 比较两组的心肺功能指标()

表2 比较两组的心肺功能指标()

注:组内干预前、干预后数据进行比较,*t=6.976,#t=11.378,△t=2.986,☆t=6.405,◇t=4.525,▲t=8.711,★t=6.455,◆t=25.264,均 P<0.05。

组别LVEF(%)CO(L/min)FEV1(%)6min步行距离(m)对照组(n=36)观察组(n=36)t值P值干预前41.56±3.71 41.62±3.75 0.068 0.946干预后47.92±4.02*53.64±5.11#5.279 0.001干预前3.40±1.19 3.45±1.23 0.175 0.861干预后4.10±0.75 5.04±0.84 5.008 0.001干预前47.10±4.38△47.14±4.42☆0.039 0.969干预后52.21±5.17◇58.42±6.39▲4.533 0.001干预前190.72±10.77 190.80±10.73 0.032 0.975干预后210.55±14.96★273.25±16.38◆16.959 0.001

表3 对比两组的并发症发生情况[n(%)]

3 讨 论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是临床上比较常见和多发,病情发展较快且危重,以咳嗽、心率增快等为常见症状,会改变患者的心肌结构,随着病情进展会导致心力衰竭的发生[5]。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的病程长,在治疗期间应做好病情观察和护理干预,促使患者心肺功能的改善。

以往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实施常规护理干预,更加注重疾病相关护理,遵医嘱进行相关操作,护理缺乏针对性和灵活性,会对临床疗效产生一定的影响。整体护理是一种符合当代护理理念的护理模式,其坚持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在对患者的病情进行密切关注外,还更加注重多方面因素对疾病转归的影响[6,7]。本次研究中,通过健康宣教能够提高患者对各方面知识的正确认知度,取得患者的理解与支持,有助于患者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心理干预可有效解决患者存在的心理问题,促使患者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配合临床操作;饮食干预较好地改善患者的机体营养状况,促使机体免疫力提升;运动干预可使患者通过积极的康复锻炼促进心肺功能的改善,进而对疾病进展进行有效控制;并发症预防干预能够根据患者治疗期间可能出现的并发症预见性地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从而可有效减少感染、压疮等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减轻患者的痛苦,改善预后效果。

本文研究数据表明,观察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显著更高,而干预后的心肺功能指标得到了明显改善,并发症较少发生,提示整体护理能够满足患者多方面的合理需求,纠正患者的错误认知,提升依从性,预防并发症的发生,能够较好地改善心肺功能,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综上所述,整体护理有助于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力衰竭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的提升,可较好地改善心肺功能,能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猜你喜欢
肺源病程心肺
陈朝金教授运用养心汤加减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经验
鼻负压置换治疗对呼吸道合胞病毒肺炎患儿病程及病情的影响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西医结合疗法对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心功能不全的临床疗效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枣庄地区小儿支原体肺炎实验室检验结果及流行特点的研究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的临床诊治分析
慢性肺源性心脏病合并冠心病临床诊治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