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课程之魂 扬生命之美
——生命教育在道德与法治课中的渗透与实施

2020-12-04 19:39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薛小琴
青年心理 2020年29期
关键词:法治道德生命

江苏省南京秦淮外国语学校 薛小琴

生命教育是指导学生认识生命意义、享受生命存在、提高生存技能、提升生命质量、实现生命价值等方面的教育。《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2011 版指出:“思想品德课程的任务是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珍爱生命、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是非、善恶和美丑观念,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这充分体现了道德与法治学科对学生生命发展的关注。将生命教育落到实处,对于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完善人格,促进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整体提升国民素质都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师要着力于创造条件,把握机会,把生命教育渗透到道德与法治课的课堂教学中。

一、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一)注重内容生活化,让学生有所感

“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学生的真实生活是生命成长最好的土壤,教师在利用道德与法治教材现有的生命教育教学内容时,还应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挖掘生活中的生命教育素材并融入教学,真正让道德与法治课成为学生生命素养的养成、生命价值提升的有效平台。贴近学生生活实际,才能让学生感觉到教师讲授的知识,是身边经常出现的,甚至是自己日常的缩影,这样才能激起学生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关于生命知识的愿望和内驱力,从而更深入地增强学生对生命的感受,帮助学生进行必备的人生经验储备。

(二)突出环境人性化 ,让学生有所悟

师生关系的和谐融洽对教学效果影响重大,在课堂教学过程中,师生互相接纳、彼此尊重才能使学生在人性化的环境中增强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因此,道德与法治课教师应该多一点“人情味”,在开展生命教育的过程中,要努力创设一个良好的育人环境,将民主、平等变成日常教学的常态,创设轻松愉快、民主平等的氛围。通过师生间相互倾听、相互理解、相互促进的互动,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中构建温馨、人性化的课堂,使学生的体会和感悟更加真实有效。

(三)凸显体验真实化,让学生有所得

丰富而真切的生命体验,是促进学生认同教学内容最直接的方式,体验真实化才能有效地实现教育目标。道德与法治课要充分尊重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主体地位,教师应将重点放在如何引导学生产生健康的情绪和情感体验上,结合教学目标,驾驭教材对教学内容进行整合,做到内容活动化和活动内容化。比如:在教学“生命价值”这一内容时,由师生共同提供与生命价值相关的素材,让学生在阅读这些素材的过程中,了解人们面对生死抉择时不同的生命态度和价值观,并引导学生在体验的过程中,明确自己对待生命态度以及实现生命价值的途径。

二、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实施生命教育的途径

(一)研读文本内容,挖掘生命 内涵

道德与法治课是生命教育的一门显性课程,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编写上,以成长中的我、我与他人的关系、我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为主线,包容了当今人类生命的观念体系、行为体系。丰富的课程资源为我国中学实施生命教育提供了大量的素材,把这些具备生命教育的诸多素材充分挖掘出来,有助于丰富学生对人生的认知和感悟。以七年级上册教材为例,第一单元“成长的节拍”,带着学生感悟生命成长的喜悦;第三课“发现自己”分为两框,“认识自己”和“做更好的自己”,都是帮助学生进行自我生命的探索。第二单元“友谊的天空”和第三单元“师长情谊”帮助学生与他人相处,获得更好地生命体验。第四单元“生命的思考”都是关于生命教育的内容,“探问生命”从“生命可以永恒吗”和“敬畏生命”两个角度启发学生对生命的进阶思索;“珍视生命”从“守护生命”和“增强生命的韧性”两个角度对学生进行了善待生命的教育和挫折教育;“绽放生命之花”从“感受生命的意义”和“活出生命的精彩”两个角度鼓励学生过积极健康有意义的生活。教师在精读并且整合教材中的这些内容之后,联系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活实际,通过形式多样的教育方式,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生命意义,提高广大青少年学生日常生活的技能和发掘青少年学生的生命潜能,培养他们坚韧的品质、积极的心态,彰显生命存在的价值,使课堂教学透射出生命的气息。

(二)巧用信息技术,拨动生命旋律

现代教育技术以其图文并存、声像并茂、能动会变、形象直观、信息量大的优势,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发挥学习主体性,增强生命教育的渗透力方面做出了贡献。例如:在讲授部编版七年级“家的意味”这一框时,教师可以选择与生活有关的歌曲,剪辑学生在学校学习、生活的片段,收集学生童年照片和成长小档案等,在教学时可以用到暖场环节,让学生一目了然。把知识放在一个生动、活泼的情境中,有效地化枯燥为有趣,化抽象为具体,化静态为动态,突出重点,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让学生有新鲜感、趣味感,给学生全新的生命认识,增强生命教育的实效。在讲授七年级“感受生命的意义”一框时,教师可以拍摄不同的人对生命的理解,可以是学生、父母,还可以是学校的保安、教师、食堂师傅等不同工种的劳动者。这样的视频采访可以真实地还原采访对象的想法,让学生有更真切地感悟和体会。

(三)依托节日资源,领会生命意义

道德与法治课作为育人的主阵地,有许多生命教育内容涉及各种节日主题,这些节日资源中隐含了许多与生命教育有关的元素,这些资源若被巧妙地处理应用,可以为道德与法治课开展生命教育提供很好的空间。道德与法治教师应充分利用这些节日,设计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使节日的内容弥漫生命教育的气息。例如:在进行“爱在家人间”这个框题的教学时,可以结合母亲节、父亲节、重阳节、国际家庭日等节日,把守护管理生命等内容有机地融入进去;再如:在讲授“守护生命”框题时,可结合“3.3”爱耳日、“6.26”国际禁毒日、“10.10”世界精神卫生日、“12.1”世界艾滋病日等时间点,把节日的时间点与生命教育的内容进行对接,在节日的特色活动中体会生命的可贵,感受生命的意义。

(四)联系时事热点,增强生命意识

时事素材可以为生命教育提供好的情境和讨论话题,教师可以选择现实生活中轻视生命、漠视情感的新闻素材创设各种问题情境。如把在新冠肺炎疫情中违反隔离规定擅自外出的留学生,重大自然灾害和事故新闻作业构建课堂生命教学的问题情境,让学生在情境中思考、讨论、探究,澄清学生关于生命的认知误区和困惑,强化学生的生命意识。值得提醒的是,在课堂中尽量少用不珍爱生命的负面新闻,如自杀、自残等。要尽可能多地给学生一些正能量的案例,如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最美的逆行者等,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生命观。

(五)开展实践活动,体会生命价值

书面知识要与生活实践相结合才能有效彰显其价值。在教学时,教师要把教材内容进行提炼,从而为课堂教学留下空白的时间,这样做可以为学生深入生活、改变学习方式提供机会。教师在开展生命教育时,多注重学生在自然、社会中的实践体验,把教学内容与实际生活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变成学生探索生活世界的一个平台。如在讲授“让家更美好”这框内容时,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记录家人一天的工作、自己买菜为家人做一餐饭的作业;在讲“敬畏生命”一课时,可以开展社区附近的污染现象及原因调查,身边的绿化情况调查等活动,让学生真切地体验生命需要相互守护。

(六)创设教育情境,提升生命境界

引导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进行生命的体验与感悟是达成生命目标的重要方法。只有在具体的情境中让学生感知体验,他们才能获得人生的经验与信念,才能逐渐内化,对生命有整体地把握,促进生命教育目标的达成。例如:在“增强生命的韧性”中,可通过心理想象创设生命教育情境,想象“假如生命只有三天”;画一条生命起始线,设想终点在哪,并写下每一年发生在自己身上的曲折事件……再如:在讲授“守护生命”时,教师可以设计一个穿越沙漠的网络游戏让学生在游戏中体验缺少生命的世界是非常孤寂的,进而明白多彩的生命对世界的重要性;还可以争取学校德育等职能部门的配合,在全校开展“气球之轻,生命之重”的生命教育活动,让学生从早晨到校就开始在怀里装一个吹大的气球,上课、做操、休息时都带着,并且认真保护好气球。以此来让学生体会母亲十月怀胎养育自己的艰辛不易,增强学生对教材知识的理解和对生命珍贵的感悟。

总之,生命教育是一切教育的基础。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教学中,只有开动脑筋,多措并举才能在道德与法治课中渗透生命教育理念,构建生命化的教学课堂并使我们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涌动着生命的灵性。

猜你喜欢
法治道德生命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头上的星空与心中的道德律
人大战“疫” 法治为要
法治护航 守护生命之源
跟踪导练(五)(2)
道德是否必需?——《海狼》对道德虚无主义的思考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道德认同感提高≠道德包容度提高
这是用生命在玩自拍啊
可遇不可求的“生命三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