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心理教育的研究

2020-12-04 19:39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林妙勤
青年心理 2020年29期
关键词:苏轼心理健康高中语文

广东省云浮市罗定中学城东学校 林妙勤

高中阶段是学生从未成年人迈向成年人的关键时期,是其人格形成的关键节点。学生在文化知识、人生观与世界观、心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需要得到正确的指引,以免走向错误的方向。作为传授传统文化和语言工具的语文教育,在引导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知识、增强语言技能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外,还需要对学生情感价值观的构建与发展进行有效的引导,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成长指明方向。下面针对教材内容开展课堂教学与语文实践活动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展开了研究。

一、高中语文教学中心理健康教育渗透的重要性

在教育部关于新一轮的课程改革的文件中,核心素养被置于首要位置。而学科核心素养作为核心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重视度也越来越高,学科的核心素养能为学生应用学科知识进行实践提供基础。在提高语言能力、思维能力、文化理解能力等语文素养的同时,教师应有针对性地对学生进行引导,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学生才能成长为一个完整的人。高中阶段学生的语文阅读能力、理解水平等,均达到了较好的水平,而学生的心理发展处于可塑期,容易受到外界干扰而引发心理问题。从语文教学工作本身而言,学科教学渗透心理教育,能够提升高中语文教学的育人功能,能有效地促进师生关系,有助于学生形成健康心理,有利于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二、深挖语文教材内容,灵活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语文的教材内容丰富,教师需要结合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需求,对教材内容深入研读,充分整理、提炼,灵活渗透心理教育内容。

(一)倚托教材,提高学生的逆商

逆商(Adversity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AQ),是指面对逆境承受压力的能力或承受失败和挫折的能力。顺境和逆境、成功与失败,在不断变化的环境中,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引导学生树立积极豁达的人生观,学会在逆境中改变,这是育人的基本要求。语文课文内容大都含有积极的思想内涵。例如:在学习苏轼的《赤壁赋》时,可以从字里行间挖掘出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惟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透露着他达观的人生态度。为了能够让学生对苏轼的生平形成整体的认识,教师可以要求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对苏轼的生平经历进行资料搜索。要求每个小组利用PPT、思维导图等形式分享自己的学习成果,直接到讲台上对小组收集的资料进行详细解读,提升学生对苏轼的了解程度,认识苏轼的责任与浪漫。在海南岛与黎族人民食芋饮水的艰难生活,并没有使苏轼丧失人生担当与理想,而是以豁达的态度应对人生。在学习过程中,教师应引导每一名学生结合自己面对人生困难的经历写出心得体会,写出在苏轼的人生中得到了怎样的启示,从而完成心理熏陶。再如:在班级中出现了学习成绩下滑时,遭受挫折时,语文教师可以通过文学作品,对学生进行激励。为学生推荐《老人与海》《活着》等书籍,让学生通过阅读与学习,体会人生的各种境况,体验生活中经受挫折的心理教育,提高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二)倚托教材,提高学生的德商

德商(Mor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缩写成MQ),是指一个人的德性水平或道德人格品质。德商的内容包括体贴、尊重、容忍、宽恕、诚实、负责、平和、忠心、礼貌、幽默等各种美德。

我国素来以礼仪之邦而骄傲,可见德商对学生健康成长的重要性。这就要求教师引导学生关注社会以及集体性的问题。例如:教师在引导学生阅读《我有一个梦想》时,可以结合美国当代社会中,黑人人权状况以及世界上其他国家的黑人发展状况,说明反对马丁·路德·金等人的人生理想,对社会发展带来的重要变化。深挖文本材料,有助于引导学生形成族群意识,有利于引导学生形成一种国际化的意识与观念,从而更好地对社会进行仔细观察,提高德商,增强社会责任感,树立理想,并且在理想的感召下付诸行动,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显示,更为广阔的族群意识,能够使得个人在社会行为中获得更多的安全感以及行为动力,从而获得更好的个人成就,为社会贡献个人人生价值。

(三)倚托教材,提高学生的情商

情商(Emotional Intelligence Quotient,简写成EQ),就是管理自己的情绪和处理人际关系的能力。保持良好的状态和心情,处理好人际关系,对自己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表现起到决定性的作用。

情商的培养与学生的成长环境以及心理敏感度具有直接的联系,往往生活经历较为丰富的学生,所具有的共情能力较强。因此,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需要结合学生对共情能力的需求,提升其情商。

情商培养的基础,是要求学生具有较为丰富的情感体验。高中学生的人生经历较为有限,因此情感感受也受到了限制,要培养他们的共情能力,可以利用课本中情感内容较为丰富的诗歌,引导学生对诗歌情感的揣摩、领悟以提高情商。例如:教师在讲授《琵琶行》时,可以引导学生体会人生的凄凉曲折的感受。在诗歌中,作者与琵琶女的经历,说明了人生境遇的变化莫测,其中“夜深忽梦少年事,梦啼妆泪红阑干。”“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是对琵琶女和江州司马流泪哭泣形象的描写。为了加深学生的情感体验,教师也可以采取应用相应影视作品或者要求学生表演课本剧的方式,体会其中的情感,增加情感体验的真实性。

此外,通过阅读也可以指导学生进行一种身份的模拟,指导学生尝试进行年代、性别、年龄的转换。在阅读第一人称视角写作的小说、散文等,指导学生走进文本,找到情感的落脚点,深刻领悟文中的情感,达到共情。例如:在阅读鲁迅的《祝福》、巴金的《小狗包弟》、朱自清的《荷塘月色》等篇目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结合相应的时代背景以及作者的背景,将主人翁想象成“我”,用“我”的视觉感受课文中的各种情景。用“我”的视觉体会鲁迅对祥林嫂的同情,引导学生尊重劳动人民;用“我”的视觉感受巴金所见之惨状,引导学生体味时代对人的深重影响,理解国泰民才安;用“我”的视觉感受朱自清的迷茫与无奈,引导学生明白人生不如意十之八九,应去学会理解他人。

三、拓展语文实践活动,巧妙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高中语文教学内容繁杂,单一的语文课堂难以满足学生多样化的学习需求。因此,为了提高学生语文核心素养,还需要开设语文“第二课堂”。例如:新课改中推行的整本书阅读、群文阅读等。语文教师开设语文专题的第二课堂,让学生选修各种整本书阅读的专题课和组织项目学习,让学生组织交流,培养各方面能力。例如:在讲授《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时,可以通过将学生按照具体学习能力和认知水平分为若干小组,要求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借助互联网、图书馆等查找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包括创作背景、作者生平等,探究林冲的性格特征和内在精神,理解林冲由忍辱负重到奋起反抗的思想发展过程,进而对《水浒传》进行整本书阅读,理解《水浒传》,领略梁山一百零八位好汉的个性魅力以及他们的兄弟情义。又如:在引导学生详细分析了苏洵的《六国论》之后,再把苏洵的《六国论》和贾谊的《过秦论》、杜牧的《阿房宫赋》进行群文通读,这三篇文章都涉及战国时代六国灭亡、秦国统一这段事实,三篇文章都是为了借古讽今,对作者所处朝代的帝王进行了规劝。还可以比较阅读苏洵、苏轼、苏辙、李祯的《六国论》,让学生在学习实践中尝试解决各种问题,渗透心理健康教育,从而让其心智得到锻炼,学生的收获会更丰富。

高中阶段的教育,教师往往重视成绩的攻坚,忽视了学生情感观念的构建,认为情感观念是接近于天性的自我内部生成的观念,教师对学生的情感引导呈现出不足。随着学生的年龄变化,其身边所接触的生活环境也会发生变化,心理需求也随之变化。学生适应社会的能力与适应社会的意识,也是高中阶段心理健康教育中的重要部分,如社会活动交流的心理需要。高中语文教师可结合学校的活动,如文艺活动、运动会等,又或引导学生参与志愿者服务之类的社会公益活动,让学生体会“创文创卫义务劳动” “大学一日生活”“工厂一日参观”等活动,并在活动后,写出自己的感受与想法。举办作文比赛、演讲比赛、辩论赛等,培养学生关注生活,热爱生活的态度。还可以对学生进行团队精神的建设,因为学生的团队意识培养,在心理教育中也具有特殊的作用。而现阶段的高中生,对他人的理解以及容忍程度也极为有限,教师应结合学生的状况,应用相应的语文教学文本,帮助学生树立明确的团队意识,提升心理健康水平。让语文更具有社会教育的作用。

综上所述,心理健康教育是教师在高中语文教学中践行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良好语文核心素养的关键所在。因此,语文教师可以通过具体的语文教学内容以及结合学生实际的心理情况,借助课堂教学活动以及课外时间活动等逐渐向学生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

猜你喜欢
苏轼心理健康高中语文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心理健康
高中语文教学中传统文化的渗透
高中语文分层教学的有效性探索
探讨德育教育背景下的高中语文课堂教学
从善如流
苏轼“吞并六菜”
高中语文跨媒介阅读内容的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