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益萍
五叶初成椵树阴,紫团峰外即鸡林。
名参鬼盖须难见,材似人形不可寻。
品第已闻升碧简,携持应合重黄金。
殷勤润取相如肺,封禅书成动帝心。
——唐·陆龟蒙《奉和袭美谢友人惠人参》
首联描写了野山参的生长习性与生长地区。一是喜欢潮湿的地面环境,喜欢与椴树为伍,二是古代时期野山参的两个主要的生长地域:紫团峰和鸡林。颔联叙述的是野山参的地下形状特征。说明名参的稀少难以相见,野山参的地下茎部分长得像人的形状,更是无法轻易找寻得到。颈联是写人参的品级地位名望已如同珍贵的书籍,携带时相当于黄金般贵重。尾联亦是表达了人参的地位之高,连帝王都动了封禅之心。
人参别名较多,如神草、圆参、地精、棒槌、鬼盖、人衔、土精等,人参历来被当作百草之王,颇存灵性。关于人参传说很多,《太平御览》记载一则小故事,隋文帝时期,上党地区有一户人家屋后每夜有人呼唤,却不见人影。发现离宅一里外有一株人参,于是挖掘五尺,得到人参的根,长得很像人体的形状,去除以后便不再闻及呼喊声了。中医学认为,人参味甘,性平,具有大补元气、补脾益肺、复脉固脱、安神益智、益气摄血的功效。《神农本草经》中载“人参,味甘微寒,主补五脏,安精神,定魂魄,止惊悸,除邪气,明目,开心益智。久服,轻身延年。一名人衔,一名鬼盖。生山谷”。
现代研究表明,人参主要含有30多种人参皂苷、挥发油、有机酸、黄酮、氨基酸、多糖等成分。药理作用主要包括调节中枢神经、提高免疫力、抗疲劳、降血糖、调节血压、抗休克、促进造血功能、护肝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