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文中常见的毛病

2020-12-04 15:13张坤
小读者 2020年6期
关键词:红榜陶冶雄狮

□张坤

我们写文章,用词要讲究准确。如果不准确,即使选用的词语再美,所表达的也不是你原来想说的那个内容;严重的还会出现文句不通,甚至把话说反了。这种以辞害意的毛病,在学生的作文中可不少。下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些学生作文中的句子:

(1) 是丰富的精神食粮陶冶了我。作为朋友,虽然不能为你承担困惑和苦恼,毕竟还可以提出一点点没有价值的意见供你参考。

(2)我们处在人生收获的季节里,耕耘在辛勤的果园。

(3)但作为你的一个朋友—我来说,势必向你倾吐一下我的见解。

(4)希望你对各门功课要普遍开花,重点结果。

(5)不知何人说,中华民族是沉睡的雄狮,甚至有人引以为荣。我却不赞同。“沉睡的雄狮”,为何不是“腾飞的雄狮”,睡熟的雄狮不知醒来觅食,要它何用。

(6)本来你暗暗地立下了汗马功劳,准备今年红榜得中某大学历史系。

“精神食粮”“陶冶”“倾吐”“汗马功劳”等,这些词语确实很美,很文雅,常常被人使用。但别人用得好,不等于我们也用得好。

第(1)句,“精神食粮”是个比喻的说法,作文中是用来比喻文化知识的,那么,后面使用的动词就应该兼顾到比喻事物和被比喻事物双方,意义上、用法上应该与双方都能搭配。朱自清先生的《荷塘月色》中有一句话:“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这个“泻”就兼顾了月色和流水双方的特点,传神地写出了夏夜月光的特点。而句中的“陶冶”一词并不能与“精神食粮”搭配。至于“没有价值”一语,用在这里也是不妥的。该考生大约是想表示一下谦虚,但联系上下文来看,拿“没有价值”的意见来供别人“参考”,岂不有嘲弄别人的意味?

第(2)句,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第(3)句,“倾吐”一词比“说”要文雅得多,可惜“见解”不好倾吐。

第(4)句,考生的原意大概是想说各门功课都要学好,可是,用上“普遍开花,重点结果”一语,就使人莫名其妙了。

第(5)句很有意思。这位考生不赞同“沉睡的雄狮”这个说法,想把它改为“腾飞的雄狮”。腾飞,多么雄壮!多么豪迈!然而,我们听说过“巨龙腾飞”,又有谁见过雄狮“腾飞”呢?这已经失实了(并非夸张)。这位考生又进一步指责“睡熟的雄狮不知醒来觅食”,看来他对“沉睡”一词在这里的含义并没有理解,不知道它是不觉醒、不奋发的同义语,只当作睡觉。歪曲别人的话再来指责别人,这更叫人啼笑皆非。结尾“要它何用”,这个“它”正是上文所说的雄狮,也就是指中华民族,干脆不要了。我想,这位考生原意也绝非如此吧,他只不过希望中华民族由“睡熟”到“腾飞”,但是,由于他死死扣住几个自认为美的词语舍不得放,而自己对这些词语并没有真正理解,结果越走越远,竟走到自己原意的反面去了。像这样被词语牵着鼻子走,实在可悲。

第(6)句“立下了汗马功劳”是个很美丽的短语了,可是它不是指确立理想,也不是指为实现理想而做的各种准备工作,指的是功劳,成绩,用在这里显然不当。再用“暗暗地”来修饰它,就更不伦不类了。“红榜得中”是个历史悠久的词语,借用它来说今天的考生也未尝不可,但是,把它当成一个可以带宾语的动词来用,却错了。

由此看来,滥用词语的情况不尽相同。有的是故弄玄虚,哗众取宠,结果空话一堆,让人费解,如例(2);有的是不理解词语的意义,盲目使用,结果前后矛盾,甚至走向反面,如例(5)、例(6);有的是不懂得词语的用法,不知道它与哪些词语可以搭配,结果是漏洞百出,语句不通,如例(1)、例(3)、例(4)。

如今我们同学作文中的第一种毛病比较少了,但后两种情况却比比皆是,必须引起充分注意,词语各有各的含义和用法特点,我们平时读文章,觉得人家的词语用得好,像“春风又绿江南岸”的“绿”,“红杏枝头春意闹”的“闹”。鲁迅先生的《药》里关于刽子手康大叔卖人血馒头的描写,进入华老栓茶馆时的外貌、行动描写,都很生动传神。这些词语很平常,大家也常用,但在这些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作家却用得准确形象。可见,我们在平时的学习中,应该准确地了解它们的意义,掌握它们的用法,理解它们在这样一个语言中为什么用得好……这样,我们自己在运用的时候就能够少出错误了。当然,要做到这一点,采取哗众取宠、故弄玄虚的态度是办不到的。

猜你喜欢
红榜陶冶雄狮
补阳还五汤通过NLRP3/caspase–1调控大鼠髓核细胞退变的机制
雄狮少年
计数:新春大舞狮
捐款
真是捡的
铁甲雄狮空降技
2015过亿影片小红榜这些电影榜上有名
小学语文陶冶性教学探究
月榜
月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