边疆高校护理学专业“大学英语”课程的改革与实践
——以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为例

2020-12-04 12:26钱金栿葛小伍陶爱恩和世琼
大理大学学报 2020年10期
关键词:护理学手语专业英语

钱金栿,葛小伍,陶爱恩,和世琼

(1.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医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2.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外语学院,云南丽江 674199)

多年来,“大学英语”是我国所有高校都开设的公共课程,并已成为了“铁律”。无论什么类型、什么地域、什么层次的学校,都要开设几乎一模一样的“大学英语”课程,教材一样、大纲一样、课时一样,而且是课时最多、学程最长的一门课程。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也和一流大学开设同样的“大学英语”课程,完全没有考虑边疆高校学生英语基础差、学习能力弱的实际问题,同时也忽略了就业岗位的实际需求。云南大学旅游文化学院(简称“我校”)护理学专业根据学校学生的实际作了一些改革与尝试,收到了很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 我校护理学专业“大学英语”教学面对的实际问题

理清边疆民族地区高校“大学英语”教学的现状,是实施英语改革的基础,也是教育管理者必须思考的问题。

1.1学生英语水平差我校因坐落于云南省丽江市,护理学专业招收的是第三批本科学生,其中涉及32个少数民族,少数民族学生比例明显高于内地同类院校。由于高中阶段教育质量不高,学生英语水平普遍较差。据调查,护理学专业2017 级172 人中,高考英语100 分及以上的只有15 人,占9%;80~99 分的有65 人,占38%;80 分以下的有92 人,占53%。2018 级217 人中,高考英语100 分及以上的有37 人,占17%;80~99 分的有81 人,占37%;80 分以下的有99 人,占46%,其中60 分以下的竟然还有32人。因为英语基础差,学生学习“大学英语”的热情不高,学习效果不佳,2017 级学生通过大学英语四级的仅有3%。学生对“大学英语”课程不爱学、学不好的问题非常突出。

1.2就业岗位英语用得少作为身处贫穷落后地区大学的护理学专业,培养目标是县级基层医疗单位的护士,他们工作后所需英语知识不多,有的学生一辈子都难以使用到英语知识,所以现在地方医疗机构职称评定中也取消了英语水平考试。

1.3“大学英语”课时挤占了专业课时边疆高校的护理学专业培养的是应用型人才,属于职业教育的范畴。但“大学英语”一直模仿一流大学的课程模式,一般有12~16 学分,分4 个学期完成,几乎占据了专业全学程1∕10 的学分和时间(一般四年制大学的学分是160)。该课程成为四年大学生涯里持续时间最长、学分最多的课程。“大学英语”严重挤占了专业理论课的学习和专业实训时间。

1.4“大学英语”在护理学专业的教学目标不明确目前我国“大学英语”的教学几乎是一种“套路”和模式,教学内容、教学大纲和教学计划存在千篇一律的情况,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和一流大学虽然培养目标不同,办学层次不同,生源水平不同,就业岗位不同,但其“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内容、课时完全一样,浪费了许多教育资源和学生的时间。作为职业教育的护理学专业,大学教育应该让学生多获得一些专业技能,引领他们发展职业能力。

“大学英语”教学虽然摆脱了升学压力的束缚,但仍没有摆脱应试教育的怪圈,几乎都是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为目标,没有考虑它在工作中的实际价值。根据杜威的观点,教育本身是有驱利性的,是要有价值取舍的。高校所开设的课程也要有利于培养目标的实现,有利于学生职业目标的达成。每门课程都需要有自己的教学目标,而对护理学专业的学生,“大学英语”的教学目标是什么?目标不明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就不好确定。是想教学生说一口流利的英语,还是为了教学生阅读专业学术英语? 是为了讲英文、阅读英文,还是写英文?等等〔1〕。

1.5“大学英语”教学方法陈旧在如今的“大学英语”教学中,主要教学方式仍以教师讲授为主,教学方法老套,内容陈旧。这种枯燥的填鸭式教学让学生失去了学习语言的乐趣,丧失了学习语言的热情与主动性,也违背了学习语言的初衷。虽然学生在初高中教育阶段已经积累了一定的词汇量,能够满足日常交流的需要。可是,由于语言环境的缺失,以及教育重点的偏移,学生还只限于书面表达、做题和应试,而在医院工作时,依然不能使用英语与外国患者交流。这一结果与学生投入十多年时间学习英语的付出不成比例。

“大学英语”的这种局面,严重影响着学生的专业学习和应用型培养目标的落实。面对边疆民族地区学生的实际,如何把学生培养成边疆县级医疗机构的有用之人,是教育管理者要考虑的问题。以提高学生专业英语能力为目的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2 我校“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思路

2.1改革背景2018 年4 月,国家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为“大学英语”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教育部长的讲话充满了变革的理念,他在报告中说“教育创新一刻也不能停止”,“地方高校,要在应用型人才上办出特色”,提出要“变轨超车”。“变”就要改变原来不合理的做法,“变”就是不能再继续走原来的轨道。只有因时因地的需要而变,才能赢得未来,才能获得特色和希望。

2.2政策导向《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中,护理学专业质量标准部分提到,各办学单位可根据区域发展的需要,明确办学宗旨和办学理念,制定符合本院实际的课程计划;必修课和选修课可根据校情确定;鼓励开设创新型课程,鼓励办出特色,以适应社会的需要。创新是特色之源,有特色才可能有满意的教学质量。

2.3教育理念“因材施教”“适合教育”是公认的科学教育理念。“因材施教”理念强调教学方法要符合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适合教育”理念强调教学内容要适合学生的需要。因为人生有限,学习时间有限,大学教育就应坚持学以致用的原则。如何在有限的教育时间内,把那些学习能力相对不强、英语考分不高的少数民族学生培养成为具有较强专业能力,对边疆社会医疗单位有用的护士人才,是办学者必须要思考、要回答的重要问题,更是一种使命和责任。

2.4改革思路我校“大学英语”改革的思路:作为职业教育的护理学专业,一切课程的开设都应以学生职业发展为目标。“大学英语”的改革围绕提高护理学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进行。一是要减少学生学习多年也学不好、无兴趣的“大学英语”的课时和学分;二是在大学二年级就把“大学英语”变为选修课,让学生在学习语言上有更多的自主权;三是将“大学英语”减下来的课时,用于开设对学生就业岗位更实用、更有价值的课程:“护理学专业英语”;四是让那些英语学不好的学生,学习“中国手语”;五是改变对学生的英语评价标准,不再用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成绩作为学生英语的评价指标。为学生提供三门语言课程,让学生在其中选出合适的课程进行学习,其学习内容就能更接近学生的心理诉求。虽然没有一门课程是完美的,但专业英语、手语比大学英语更具实用性,更能为边疆护理学专业学生赋予学习的价值。

3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主要方法与内容

3.1压缩“大学英语”一半的课时和学分我校护理学专业的“大学英语”大学一年级为必修课不变,但从大学二年级开始,将“大学英语”调整为选修课。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英语水平和兴趣爱好,自行决定大学二年级是否继续学习“大学英语”课程。

3.2大学二年级开设“护理学专业英语”和“中国手语”大学二年级开设三门语言课,即“大学英语”“护理学专业英语”和“中国手语”,供学生自主选择。英语好的学生可继续修读“大学英语”,学习以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为目标;英语中等水平的学生,可选学“护理学专业英语”,并以提升护理学实际工作能力为目标;对于实在不想学习英语的学生,特别是第一学年挂科、高考分数在70分以下的学生,建议不再学习英语课程,选修“中国手语”。“护理学专业英语”和“中国手语”学分、课时和“大学英语”一样。

3.3改革专业英语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切实提高学生专业英语的应用水平为目标,改革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第一,把日常医院就诊过程中的听说应用能力作为护理学专业学生的英语教学重点,而不是一味地注重考试的内容。第二,增加医学科技论文的写作内容。医学科技论文的写作特点明显不同于日常英语写作,它有一些独特的方法和规律。如复旦大学教授、上海市教委大学英语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蔡基刚教授所述,要“通过分析护理专业的期刊论文、实验报告的语篇结构和语言特征,从而掌握这些文章的语言规律,让学生在阅读中迅速有效地汲取信息,写出他们专业圈认可的文章和报告”。将科技英语写作纳入专业英语的教学,提升了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学习兴趣。

3.4改革大学生的评价体系原来把大学生能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和六级,作为学生评优的评价指标,但现在学生只学习一年的“大学英语”,所以就不再把学生是否通过大学英语四级、六级与评优评奖以及学位、学位证挂钩。“护理学专业英语”和“中国手语”学得好的学生,照样可以评优评奖。

4 “大学英语”课程改革的体会

4.1本项改革的意义本项改革本质上是承认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与一流大学的培养目标不同,对学生的英语水平要求也就要不同。“生源质量、培养方向、课程设置等都应有所差异,采取不同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有不同侧重的质量要求和标准,克服同质化倾向,因校制宜,突出特色,切实让高等教育惠及更多的学生。”〔2〕学生的学习能力不同、就业岗位不同,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也要不同。如果边疆民族地区的大学也按一流大学的培养方案执行,就无法培养出边疆民族地区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4.2在护理学专业开设“中国手语”的价值从2018年7月1日开始,“中国手语”被列为国家“通用语”正式实施。开设“中国手语”,强化了护理学专业学生的仁爱之精神,回应了听力残疾人对就医无障碍的迫切期盼,也可为学生打开一扇无声世界的窗户,为学生就业增加一项技能,因为医院需要懂手语的护士人才,以提升服务质量〔3〕。

4.3“因材施教”的具体实践教育教学切忌趋同发展,办学应突出特色,强调差异化,以特色为生命旨归。创建一套新的语言课程评价标准和考核方式,是边疆民族地区高校走出困境的最好办法〔4〕,这样才能改变“千校一面”的局面。护理学作为应用型、职业型专业,要坚持就业岗位需要什么,学校就应教授什么〔5〕,这是本项改革的理念和改革目标。本项目是“因材施教”“适合教育”理念的具体实践,针对校情改变原来的课程设置模式和课程内容,提升了学生对英语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质量。让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不同的学生都有机会学习到更有用的知识,培养基层医院用得上的护士人才〔6〕。本改革改变了几十年来“大学英语”的一贯做法,改变了部分学生怨学英语的现状,强化了专业课程的学习,赢得了少数民族学生和用人单位的广泛好评。

4.4改变了对学生的评价方式国家教育部本科教育工作会报告中指出:“要改变学生的评价方式”。本项改革减少了“大学英语”的课程比重,不再用“大学英语”成绩作为衡量学生优劣的标准。“护理学专业英语”和“中国手语”课程的开设,让那些“大学英语”经常挂科的学生,有机会在其他课程里获得优秀的成绩,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前学习“护理学专业英语”还明显提高了学生考取专业英语词汇能力国际认证(PVQC证)的能力。

5 小结

总之,创新是专业特色之源,有特色才可能有满意的教学高质量〔7〕。相信中国“大学英语”开设的时间不会太长了,因为中国改革开放40多年后的今天,小学开设英语课程已有多年,今后,到了大学阶段,学生应该主要学习专业英语,大可不必再用大量时间来学习“大学英语”。本校只是先行实践一步,其价值如何,还需同行专家评说。

猜你喜欢
护理学手语专业英语
机电专业英语“课程思政”融入教学示例研究
城市轨道交通员工专业英语素养构建探讨
《护理学报》第六届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中山大学《康复护理学》幕课上线
植保专业英语的特点、翻译及思维教育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护理学报》举办“护理科研与论文写作”高峰论坛的第二轮通知
无声的世界里,怎样唱一首歌?
浅析电子商务专业英语快速掌握方式
奇怪的手语图